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按有无纤支镜灌洗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期间每日床旁行纤支镜灌洗。对照组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结果】两组除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纤支镜灌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护理配合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因脑外伤入住本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 n=71)和观察组( n=5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消化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46±25)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1,P<0.05);观察组患者的VAP的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2.50%,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6%,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10,4.705;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消化道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卫  罗凤奇  刘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68-1669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同时机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气管插管的时机不同患者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VAP为45.5%,病死率为0;B组患者VAP为81.3%,病死率为31.2%。【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及VAP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群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4-2285
【目的】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9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的口咽部护理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以及VAP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VAP、口腔真菌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VAP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实验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加强口咽部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吴惠娴 《全科护理》2012,(33):3102-3103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VAP)的实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辅助机械通气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病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为10.93%,病死率为14.29%(1/7),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56%,病死率为52.94%(9/17),研究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VAP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对照组62例采用间断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在通气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平均ICU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9.35%,对照组VAP发生率5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0.6±4.3)d,对照组住院时间(38.3±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7.2±7.6)d,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0.3±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结论自制动态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进的综合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VAP危险因素、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痰细菌培养结果、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痰细菌株数、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VAP发病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械通气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我院ICU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同时抽选ICU在2012年1~12月收治的159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pH值、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士培训,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质量控制,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机械通气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和研究组(n=70),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改良集束化治疗措施,比较两组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VAP发生率(21.4%VS36.8%)、机械通气时间(11.8±2.2dVS14.5±3.3d)、住ICU时间(13.6±4.1dV819.5±4.9d)、ICU住院费用(6.09±2.53万元VS7.30±4.18万元)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改良集柬化VAP治疗能明显提高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人住ICU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入住ICU的时间及费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住ICU的176例机械通气≥48h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09年1~12月ICU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48h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费用及气管切开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O.05),气管切开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VAP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集束化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沈丽芬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724-1726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照组在有可视分泌物时才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行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均给予常规疗法、营养支持及必要时给予支纤镜下灌洗等综合处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s—associated pneumonia,VAP)、死亡数、气管切开发生率、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和8例(P〈0.05);气管切开例数分别为0和8例(P〈0.01);气压伤并发症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为(8.1±7.3)d和(15.2±8.3)d(P〈0.05);住院时间为(11±5)d和(16±9)d(P〈0.05),死亡例数分别为0和5例。【结论】有创-无创序贯疗法结合支纤镜、营养支持及常规疗法等综合处理措施提高了AECOPD患者的疗效,特别是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气管切开需求,减少气压伤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黄海清  陈美燕 《全科护理》2013,(29):2728-2729
[目的]观察改良口腔护理联合声门下气囊上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进行口腔清洁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改良口腔护理与声门下气囊上冲洗联合方式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O.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联合声门下气囊上冲洗预防VAP的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对机械通气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超过72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对照组不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47.5%,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5,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35±3.89),(10.88±4.37)d,均高于对照组的(5.73±2.45),(9.00±3.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02.0,589.5;P〈0.05)。结论吸痰前气道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可提高痰培养阳性率,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不应该作为常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半坐侧卧位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半坐侧卧位减少误吸和有效的体位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 对5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给予半坐侧卧位(10°~45°),每2h更换侧卧位(45°~60°),而对照组则给予定时10°~45°半坐卧位,两组均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定期行下呼吸道获取细菌学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VAP危险因素方面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VAP发生率为21.4%(6例),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0.7%(11例)。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坐侧卧位更有利于减少误吸和体位引流,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致病菌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超过72 h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实验组)56例和非引流组(对照组)50例,记录 VAP发生时间、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不同类型标本病原学培养、鉴定结果及患者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 VAP发病率、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下呼吸道痰液标本病原学培养结果与气囊上滞留物培养结果一致。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 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病率,缩短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减少气囊上致病菌侵入下呼吸道,避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预防 VA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通气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265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2例与对照组133例,观察组采取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方法。观察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与观察组患儿俯卧位前后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0,P=0.007);观察组病死率为6.1%,对照组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7,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55±1.87),(13.57±1.87),(16.98±1.92) d,对照组依次为(13.20±4.10),(19.19±4.12),(23.05±4.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06,14.293,14.459;P<0.01)。观察组患儿俯卧位前后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如PaCO2、PaO2、与SpO2均较俯卧位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37,12.673,17.664,13.816;P<0.05)。结论俯卧位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风险,进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8.75%,入住ICU时间为(20.5±5.8)d,MV治疗时间为(15.6±6.7)d,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50.00%,(28.4±7.9),(19.2±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2,t=4.56,2.06;P〈0.05或P〈0.01)。结论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及MV治疗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匡碧芬  赵先美 《当代护士》2016,(12):180-18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ICU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QCC活动于7月开始启动,按时间顺序1~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未实施QCC活动,观察组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ICU预防VAP的应用可以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85例危重患者采用PDT进行机械通气,观察VAP患者临床表现与未感染患者的差异。对气管插管前、后的气管吸出物进行病原菌的构成检测,与患者是否患V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8例(25.9%)患者发生VAP,VAP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延长16d和21d。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31.9%(59/185);VAP患者病死率为39.6%(19/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4%,17/48)。48例VAP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吸出物中即有病原菌存在的占64.6%(31/48),显著高于插管前气管吸出物无菌的患者(35.4%,17/48)(P〈0.01)。结论 PDT引发的VAP通常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造成不良影响。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