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剖宫产手术对母体与胎儿娩出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A、B、C三组,每组20例,全身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分别为1.0μg/kg(A组)、1.5μg/kg (B组)、2.0μg/kg(C组),辅助通气2 min后医生切皮开始手术,之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异丙酚4 mg/(kg·h),间断静脉注入维库溴铵0.05 mg/kg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出血量、记录诱导至胎儿取出的时间(I~D时间)、1 min,5 min,10 min新生儿 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的处理。【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 SBP,DBP,MAP、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T1、T2分别与B和 C组的相同时间点比较 SBP,DBP,MAP、HR明显升高;同时 A组T1、T2与T0比较 SBP,DBP,MAP也明显升高,HR明显增加(P<0.05)。B组和C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量,I~D时间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 min新生儿 Apgar评分C组与 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 min,10 min新生儿 Apgar评分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1.0μg/kg的诱导剂量,产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2.0μg/kg的诱导剂量,新生儿1min的Apgar评分下降,故1.5μg/kg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效果良好,能较好的抑制术中产妇的应激反应,同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氨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诱导效果以及对患者苏醒期躁动期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60)和氯胺酮组(n=60),在患儿给予苯巴比妥及阿托品进行全麻之后分别采用七氟醚及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效果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麻醉效果均良好,无严重事故发生;七氟醚组患儿较氟胺酮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支气管痉挛发生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不稳定发生率均较氯胺酮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拔管后、拔管后5min七氟醚组患儿HR显著高于氟胺酮组(P〈0.05),而拔管后七氟醚组MAP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拔管后5min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5.00%(20/60)显著低于氯胺酮组63.33%(38/6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5)。【结论】七氟醚较氯胺酮会导致患儿,HR加快、MAP增高,但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但七氟醚与氯胺酮相比麻醉平稳,患儿术后苏醒快、麻醉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副作用发生率小,苏醒期躁动情况少,更适合于小儿手术。  相似文献   

3.
罗小燕  谢文喜  章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80-208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8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48例。患者分别用瑞芬太尼0.1μg/(kg·min)(A组23例),0.15μg/(kg·min)(B组24例),0.2μg/(kg·min)(C组21例)复合异丙酚输注诱导并维持。比较三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情况以及咳嗽发生率。【结果】甲状腺切除时,与A组相比,B组和C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与A组相比,C组HR值明显降低(P〈0.05)。C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甲状腺手术均安全有效,0.2μg/(kg·min)瑞芬太尼术中维持可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及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为A组,丙泊酚、异氟醚维持为B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20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末梢血糖(Glu)。结果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末梢血糖在气腹后20min及术毕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静脉麻醉较之以丙泊酚、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七氟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对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58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 A 组(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和 B 组(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每组29例。 A 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舒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B 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术中同时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监测手术插管后5 min(T1)、切开硬膜(T2)、取瘤后30 min(T3)、手术结束(T4)和拔管时(T5)5个时间段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以及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以及麻醉情况。【结果】A 组各时间段 HR 、MAP 及 SpO2变化均较平稳,与 B 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A 组 T2、T3、T4时段的 SjvO2水平明显高于 T1时段( P <0.05),T2、T3、T4时段的 Da‐jvO2水平明显低于 T1时段( P <0.05);与 B 组比较,A 组在 T2、T3、T4时段的 SjvO2水平和Da‐jvO2水平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的麻醉时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A 组清醒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 B 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平衡脑氧供需,降低脑氧代谢率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且麻醉后清醒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孙俊枝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212-2214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院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90例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A组产妇采用平卧位,B组取10°头高位,C组取20。头高位,比较三组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及麻醉情况。【结果】①T0、T1、T4时点各组HR、SBP、D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比较,A组T2、T3时HR上升,SBP、DBP降低(P〈0.05),而B、C两组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A组T2、T3时HR、SBP、DBP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麻醉不同时间B、C组左右侧感觉阻滞平面差异低于A组(P〈0.05),麻醉8min、10min及术毕,三组左右侧阻滞平面差异均缩小,B、C组缩小幅度高于A组(P〈0.05);③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B、C组麻黄碱使用例数低于A组,C组低于A组(P〈0.05),A组麻黄碱用量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05),C组追加局麻药例数高于A、B组(P〈0.05),B组体位调整例数低于A、C组(P〈0.05);⑤B、C组血压降低、胸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10°头高位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理想体位,产妇麻醉平面控制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本院拟行七氟醚全麻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差异及麻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 MAP 和 HR 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泵药后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08±0.35)%低于对照组(2.65±0.28)%(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表(PAED)评分(7.44±2.16)分低于对照组(9.69±2.32)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0%(6/30)低于对照组53.33%(16/30),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保证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减轻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醒状态及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例,根据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CeREM)设定的不同均分为A组与B组。记录用药前安静时(T1)、CeREM达到2ng·mL^-15min后(A组T2)或4ng·mL^-15min后(B组T2)的AA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值;然后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停瑞芬太尼改吸七氟醚,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1.4%20min后(T3)联合瑞芬太尼TCI,记录CeREM达到2ng·mL^-1 5min后(A组T4)或4ng·mL^-15min后(B组T4)的AAI值。结果:T2时所有患者都保持清醒,AAI不随CeREM的增加而改变,HR、MAP的变化也不明显,但SpO:在B组T2时明显下降(P〈0.05),PetCO2在两组均升高,且B组比A组升高更显著(P〈0.05);七氟醚麻醉下T4时两组AAI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HR和MAP也都明显下降(P〈0.05),HR值B组比A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M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瑞芬太尼TCI对AAI无明显影响,即使增加靶浓度至呼吸受到明显抑制的程度,AAI也不会降低;而七氟醚麻醉时,联合瑞芬太尼TCI可引起AAI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CeREM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106例进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试验组采用七氟醚联舍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中呛咳、屏气、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置镜后5min,手术后30min的HR、SBP、SpO2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重度躁动发生率为3.78%(2/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12/5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术中呛咳、屏气,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可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8-1149
【目的】观察拔管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180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瑞芬太尼组(I组):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异氟醚组(Ⅱ纽):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单纯异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0.001mg/kg,丙泊酚1~2mg/kg,咪唑安定0.08~0.1mg/kg,维库溴铵0.8m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2.0μg/(kg·min),丙泊酚2.0~2.5mg/(kg·min)。胆囊管切除后Ⅱ组停用瑞芬太尼,吸入0.5%~1.5%异氟醚,I组持续泵注0.15肛g/(kg·min)瑞芬太尼,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min、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的SBP,DBP及HR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平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Ⅱ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躁动率I组与Ⅱ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管期不延长拔管时间,心血管系统平稳,躁动发生率低,优于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患者全麻中接受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Dex)联用后对麻醉相关指标变的影响.[方法]梗阻性黄疸或肝细胞黄疸致DBIL和ALP增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组)和羟考酮联合Dex组(观察组,Q组),M组给予静吸复合全麻,Q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羟考酮4mg,泵注Dex0.5μg/(kg·h)至缝皮前25min结束.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Q组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少于M组(P<0.05);①Q组插管后1min(T1)、拔管后1min(T2)、拔管后10min(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Q组拔管时、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组,Ramsy镇定评分高于M组(P<0.05);③Q组苏醒期躁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略低于M组,呼吸抑制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与Dex联用于黄疸致血清DBIL和ALP增高患者全麻中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和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清醒时M AC和S tew ard苏醒评分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吸入全麻组(全麻组)和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联合组),每组15例。联合组硬膜外给予1.6%利多卡因12~14 m l,两组均采用异丙酚2 m g/kg和琥珀胆碱1.5 m g/kg诱导插管,用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麻醉,两组异氟醚用量相同。手术结束时快速洗出体内异氟醚,进行S tew ard苏醒评分。结果:全麻组清醒M AC为(0.40±0.06)%,S tew ard苏醒评分4.10±0.04;联合组清醒M AC为(0.25±0.05)%,S tew ard苏醒评分为4.70±0.05。结论:吸入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清醒时M AC降低,S tew ard苏醒评分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UVES,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四个组:①TNF-α干预的浓度依赖性组(Ac组)[按浓度分为Acl(Ong/mL),Ac2(1ng/mL),Ac3(10ng/mL),Ac4(25ng/mL)];②TNF-α干预的时间依赖性组(At组)[按时间分为Atl(Oh),At2(12h),At3(24h),At4(48h)];③10ng/mLTNF_a+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干预组(B组)[浓度分为B1(O μmol/L),B2(O.01 μmol/L。),B3(O.1 μmol/L。),B4(1.0t μmol/L)];④1O ng/mL TNF-a不同浓度普罗布考干预组(c组)[浓度分为C1 (0 μmol/L。),C2(20 μmol/L),c3(40 μmol/L),C4(80 μmol/L)]。以上四组均干预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率。【结果】①Ac组凋亡率分别为:Acl(O.81±0.25%),Ac2(2.35±0.04%),Ac3(4.54±0.32%),Ac4(6.17±0.28%),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②At组凋亡率分别为,Atl(0.87±o.35%),At2(4.53±0.32%),At3(7.45±1.97%),At4(10.92±1.27%),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1)。③B组凋亡率分别为,B1(4.46±0.53%),B2(1.38±0.12%),B3(2.89±0.27%),B4(3.65±0.08%),各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1)。④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C1(4.60±0.64%),C2(2.61±0.18%),C3(2.21±0.22%),c4(1.28±0.34%),各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①TNF-α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良赖性。②辛伐他汀可以抑制TNF-α口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但无浓度依赖性。③普罗布考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但无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对伴DNA甲基转移酶3A基因(DNMT3A)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OCI-AML3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IDA单药或联合低浓度DAC(2 μmol/L)干预OCI-AML3细胞48 h后,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相对低浓度的IDA(≤40 nmol/L)对OCI-AML3细胞无显著增殖抑制效应;2 μmol/L DAC联合IDA对OCI-AML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IDA单药(P<0.01);DAC联合IDA能显著提高OCI-AML3细胞的凋亡率(P<0.001).[结论]伴DNMT3A突变的AML细胞对相对低浓度的IDA原发耐药,而DAC可提高其对IDA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序贯给药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给药方式对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ASAI~Ⅲ级经腹手术成人患,实施气管内全麻,按麻醉维持用药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全丙泊酚、全异氟醚和异氟醚—丙泊酚序贯给药组。监测从麻醉停药至拔管后30min期间,SBP、HR、SpO2和血糖水平,评价麻醉后苏醒、呼吸、循环和精神状况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序贯给药组拔管后15mim内,SBP、HR、SpO2更平稳(P<O.05),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P<O.05),且恶心呕吐、寒战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异氟醚组。结论:丙泊酚序贯给药可改善全麻后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面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 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轻比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三组,均行 L3/4腰硬联合麻醉,A 组于蛛网膜下隙给予0.15%罗哌卡因3 mL,B 组给予0.2%罗哌卡因3 mL,C 组给予0.5%罗哌卡因3 mL,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1 min(T1)、麻醉5 min(T2)、麻醉10 min(T3)、麻醉3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B 组 T1、T2、T3、T4时刻平均动脉压均高于 C 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B 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T2、T3、T4时刻心率均低于 C 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B 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 A 组,低于 C 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B 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 A 组,高于 C 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A组、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 C 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0.2%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化钴(CobaltChloride,CoCl2)模拟的化学性低氧是否能增强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l细胞对依托泊苷(VP-16)的敏感性,并探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低氧模拟剂CoCl2(终浓度为100umol/L)模拟化学性低氧环境(低氧组),并用正常培养基作对照(对照组)。分别在对照组和低氧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FL16(0.5,1.0,2.0μg/mL),即VP16组和低氧+VP-16组。检测各组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FAK、AKT、ERK、HIF-1α、Bcl-2及Pax基因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结果】①低氧组SHF-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②低氧模拟剂CoCl2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SHI-1细胞凋亡,并对VP-16诱导的SHI-1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P〈0.05)。③低氧模拟剂CoCl2可以增强FAK、AKT、ERK、HIF-1α、Bcb2及Pax基因mRNA表达(P〈0.05),且Bax/Bcl-2比值升高更为明显。CoCl2并不能使VP-16作用24h后SHF1细胞内FAK、AKT和Beg2基因m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但可以使ERK、HIF-1α和PaxmRNA表达量增加(P〈0.05),且Pax/Bcl-2比值升高。【结论】CoCl2模拟化学性低氧对SHI-1细胞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其对VP-16的化疗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涉及ERK介导的信号通路对HIF_1a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HIF-1α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对Pax和Bcl-2基因表达的不均衡调控。  相似文献   

19.
张启龙  高隆  杨俊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295-2298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干预治疗对多重耐药肺结核(MDR-TB)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40例MDR-TB患者,随机等分为莫西沙星组(n=70)和对照组(n=70),动态观察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血清PCT和sTREM-1水平改变,以及临床治愈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7%(6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46/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5.962,P=0.015<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sTREM-1和PCT水平明显下降,血清sTREM-1在2个月和6个月两个时间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PCT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无论是有效亚组还是无效亚组,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CT并没有明下降趋势,而sTREM-1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降低MRD-TB患者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可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