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发透析相关性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维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2)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寻找其中的风险因素,并通过文献复习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MHD患者13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透析年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等;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并同时测量患者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评估心瓣膜及外周血管钙化的程度;在超声检查前后2周内收集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等。上述患者根据肺动脉压检测情况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与肺动脉压正常组(nPH组)。结果 136例MHD患者并发PH的发生率为38.23%;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较非糖尿病发病率高(χ2=11.76,P<0.001)。PH组较nPH组患者的心腔增大、心肌肥厚、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均P<0.05)。PH组较nPH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上升(t=8.72,P<0.05)、血红蛋白值下降(t=-4.2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干体重百分比、血红蛋白值是MHD患者发生PH的主要风险因素,回归方程为Y=34.85+4.48X1-0.22X2。结论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PH发生率较高,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上升、贫血可通过改变心脏结构、功能,影响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心力衰竭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887例,54.2%为男性,年龄(69.83±13.57)岁。回顾性分析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评价心力衰竭特点。调查心力衰竭基础心脏病因与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 回归探讨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887例ICU患者中,≥65岁老年患者占74.1%,53%患者存在器官功能不全;(2)本组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为22.8%(202例),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测的187例心力衰竭患者中,62.5%(117例)左室射血分数>50%;(3)基础心脏病因分析显示,冠心病居心力衰竭基础病因首位(52.5%),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17.8%),27.2%心力衰竭患者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疾病;(4)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7.364,95% CI:4.979~10.890,P<0.01)、瓣膜性心脏病(OR=18.023,95% CI:9.280~35.002,P<0.01)、糖尿病(OR=2.154,95%CI:1.227 ~3.784,P=0.0076)、呼吸衰竭(OR=1.527,95%CI:1.045~2.229,P=0.0285)以及肾脏功能不全(OR=2.638,95% CI:1.621 ~4.294,P=0.0001)显著增加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结论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重症临床实践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病受到多因素影响。警惕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对危重症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怀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5):F0003-F0003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至2008年7月收治43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3例DHF患者中,显效20例(46.51%),有效19例(44.19%),无效4例(9.30%),总有效率90.70%。随访12个月,因再次心衰住院8例(18.60%)。E/A比值增大38例(88.37%),无明显改善5例(11.6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是DHF的主要病因,DHF如能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387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75例)与非感染组(212例),所有感染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心力衰竭住院并随访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组(HFmrEF,40%≤LVEF<5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CAPD患者容量管理量表、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及生化指标等调查分析影响CAPD患者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不同营养状态下,容量管理水平与心衰发生的关系。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14份,收回11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容量管理水平、血清前白蛋白、尿素氮是引起CAPD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r值分别为-1.290,-0.006,0.085;P<0.05)。前白蛋白正常组患者中,容量管理水平与心衰发生率呈负相关(χ2=10.542,P<0.05)。结论提高CAPD患者容量管理水平及透析充分性,重视营养状态的评估,可为预防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52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完成衰弱评估;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相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合并症数量、心力衰竭分级和负面情绪均为引起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了解衰弱现状和危险因素,有利于针对性进行防护干预,降低衰弱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6):628-63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应激标志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鉴别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的患者115例,其中SHF组68例、DHF组47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间血浆Nt-pro-BNP、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三组患者的BNP、Nt-Pro-BNP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57.34、189.98、102.23,P均<0.05),且SHF组和DHF组的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7、31.02、22.67、31.82,P均<0.05),SHF组的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DH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45、24.67,P均<0.05)。SHF组的LVEF水平明显低于DHF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6、23.59,P均<0.05),但DHF组和对照组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9, P>0.05)。 BNP、Nt-pro-BNP鉴别DHF和S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和0.77,BNP>150 pg/ml、Nt-pro-BNP>500 pg/m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分别为71.32%和74.58%,特异度为62.35%和73.28%。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鉴别DHF和SHF可能有一定帮助,当心衰患者血清BNP>150 pg/ml、Nt-pro-BNP>500 pg/ml时,患者诊断为SHF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心衰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100例接受CRRT的重症心衰患者治疗28 d内病死率,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共4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6.0%,其中14 d内病死率为34.0%(3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的病因及对患者行急诊血液透析后的疗效,同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为临床救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共67例,分析其发生急性左心衰的病因,评估血液透析后的疗效,调查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急性左心衰的诱因中,血容量过多所占比例为35.8%,排在第一位;高血压15例,占22.4%;肺部等感染13例,占19.4%;贫血9例,占13.4%;电解质紊乱6例,占9.0%。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压、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均均有改善,且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压,其次是睡眠障碍、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呕吐等。【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的病因复杂,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是会出现多样复杂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故需准确处理,积极沟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CAPD患者透析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包SAS 8.0对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影响CAPD患者预后的17个因素中,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后eGFR(OR=0.321,P=0.029)、血红蛋白(OR=0.264,P=0.008)、血清白蛋白(OR=8.815,P=0.003)、心血管疾病(OR=17.704,P=0.001)、残余尿量(OR=9.891,P=0.002)等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eGFR、血红蛋白、白蛋白、心血管疾病、残余尿量等可能是影响CAPD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性别、高磷血症、高脂血症、蛋白尿等,可能对CAPD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动静脉瘘(AVF)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1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发性A V F功能情况分为功能障碍组(50例)、通畅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 I)、内瘘使用时间、穿刺方法、血脂指标等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HD的治疗患者97倒,HD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b水平,将持续低于目标范围(CL)、持续达标(CT)、持续高于目标范围(CH)61例患者作为未波动组,将围绕目标范围下限波动(LAL)、围绕目标范围上限波动(LAH)、高波动(HA)36例患者作为波动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学意义项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波动组标准化的蛋白代谢分解率(nPCR)显著低于无波动组,C反应蛋白(CRP)、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剂量显著高于无波动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PCR、EPO使用剂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随访1年,波动组发生终点事件和病死率分别为41.67%(15/36)、16.67%(6/36),显著高于无波动组16.39%(10/61)、3.28%(2/61)(P〈0.05)。【结论】维持性HD患者nPCR与Hb波动呈正相关关系,CRP、EPO使用剂量与Hb呈负相关关系,且Hb波动会诱发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前年青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1/2007—01疑诊为冠心病而住院的绝经前女性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40例,平均年龄(42.6±5.8)岁;对照组46例,平均年龄(43.8±4.6)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67.5%vs13.0%、50.0%vs8.7%、55.0%vs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脂蛋白a[L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在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两个亚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典型心绞痛多见(30/40例,75.0%vs4/46例,8.7%)(P〈0.05),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均高于对照组(34/40例,85.0%vs15/46例,32.6%)(P〈0.05)。ST—T改变多见于冠心病组(26/34例76.5%vs3/15例20%)(P〈0.05),单独T波改变多见于对照组(8/34例,23.5%vs12/15例,80%)(P〈0.05)。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狭窄多见,占80%,前降支最易受累。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和(或)高脂血症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绝经前女性典型心绞痛伴ST—T改变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多见,前降支最易受累。单独T波改变不能反映冠脉有无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是否行PCI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264)和对照组(n=152),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功能指标、病变血管情况等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比较PCI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经2年随访共有134例(32.2%)患者死亡,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猝死及急性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LVEF、病变血管支数均与冠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有心绞痛症状,LVEF、病变血管支数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脑白质疏松(L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5例入住本院诊断为L A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无 L A的高龄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及临床症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LA患者随年龄的增加,LA严重程度越重,且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最低,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中度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度组严重,CDR评分高于轻度组,MMSE评分低于轻度组(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与LA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两组间血脂、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是L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高龄人群发生LA与既往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状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184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老年组患者10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状况、血清钾水平、饮食钾摄入量、经尿和腹膜透析液钾丢失量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7.0%,血钾水平与腹膜透析剂量呈负相关(r=-0.257,P=0.021),腹膜透析剂量是该组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唯一独立性影响因素(P=0.009)。结论腹膜透析剂量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低钾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透析前基线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尿酸
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三组UA(umol/L):M1(<387),M2(387-519),M3(≥519)。计算UA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比(HR)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u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HR=1.04,95%CI:1.00-1.08)。M3较M1的全因死亡率较高,HR为2.04(95%CI:1.01-4.12),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长腹透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