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hepatitic cirrhosis ,HC)并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3例 HC 并发 HCC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 HC 未并发 HCC 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HC 病程≥10年)。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HC并发 HCC 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饮酒史、吸烟史、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及未抗病毒治疗等方面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 并发 HCC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OR =4.173,95% CI 1.673~9.602,P =0.000);饮酒指数3~7(OR =3.282,95% CI 1.265~5.273,P =0.001);饮酒指数8~16(OR =4.732,95% CI 1.644~8.574,P =0.000);吸烟指数8~16(OR =4.121,95% CI 1.543~5.288,P =0.000);酒精性脂肪肝(OR =4.763,95% CI 1.442~7.219,P =0.000);糖尿病史(OR =3.982,95% CI 1.743~6.182,P =0.000);HBeAg 阳性(OR =3.172,95% CI 1.543~5.182,P =0.001);HBVDNA (104~105 copies/mL )(OR =5.874,95% CI 2.382~9.104,P =0.000);HBVDNA(105~106 copies/mL)(OR =7.473,95% CI 2.874~12.129,P =0.000);HBVDNA (106~107 copies/mL )(OR =10.393,95% CI 6.182~34.645,P =0.000);HBVDNA (≥107 copies/mL)(OR =12.475,95% CI 6.987~39.543,P =0.000);未抗病毒治疗(OR =6.122,95% CI 2.884~8.138,P =0.000)。【结论】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未抗病毒治疗、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的 HC 患者发生 HCC 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组194例,非胆囊结石组210例,彩超证实胆囊结石的存在,抽血检测血浆内毒素、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Lp-X),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肝硬化胆囊结石组与肝硬化非胆囊结石组相比,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史、血脂、血钙、Child-Pugh分级水平等方面无差异。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82.9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74.97±69.76)pg/ml;非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1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3.20±16.71)p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1;χ2=59.17,P〈0.01)。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非胆囊结石组(χ2=21.28,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与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是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肝病内科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连续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10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入院时间段先后分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52例与观察组(2013年1~6月)5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以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遵医行为及肝功能对比分析。【结果】1年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P <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地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助于肝功能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发现丙型肝炎抗体(HCV-Ab)阳性1年余"于2010年10月就诊.1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异常:谷丙转氨酶(ALT)49 IU/L、谷草转氨酶(ALT)62 IU/L;血常规:白细胞(WBC) 3.7×109/L、血小板(PLT) 36×109/L;HCV-Ab阳性,HCV-RNA 2.3×107 Copies/L;甲状腺功能正常.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查体:血压120/75 mmHg,有肝掌,无蜘蛛痣,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呈全球流行,HCV感染的重要特征是易于慢性化,相对乙肝感染,更易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因而备受关注。目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已取得了明确的疗效,但对于大多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则不能耐受上述治疗。现有研究表明感染HCV后,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损伤和细胞免疫异常是慢性丙肝主要发病机制。胸腺素a1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纠正并防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因此笔者观察了胸腺素a1治疗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随访13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0.5%,共4个因素(HBVDNA,HBeAg,ALT分级、观察时间分级)被纳入回归模型;ALT水平越高,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风险越高(P=0.047)。结论:HBVDNA高水平与HBeAg阴性状态是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护肝治疗可有效地降低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姚磊  张征  李群志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94-159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探讨sIL-2R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3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患者,19例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患者、20例非活动期HBV携带者,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乙肝合并丙肝患者sIL-2R含量(307.0±43.2)U/ml,单纯丙肝患者sIL-2R含量(264.1±35.1)U/ml,单纯乙肝患者sIL-2R含量(278.1±38.3)U/ml,三组均明显高于HBV携带组(221.3±25.1,P<0.05)及正常对照组(214.9±23.0,P<0.01),而三组之间相比并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携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CV合并HBV感染及单纯HCV、HBV感染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sIL-2R可能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IL-2R的测定可以作为判定肝组织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74例心衰患者,依据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血钠<135 mmol/L)和血钠正常组(血钠≥135 mmol/L),比较两组患者NYHA分级、再入院和死亡率、血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对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的临床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低钠血症组NYHA分级Ⅳ级、再入院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钠血症组血钠水平明显低于血钠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血钠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钠血症组LVEF与血钠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Ⅲ~Ⅳ级、NT-proBNP>1000 ng/L、低钠血症、LVEF<50%、猝死是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衰患者再入院和病死风险,是影响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给低钠血症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本科1996年8月~1999年12月诊治的676例肝硬化患中38例并发SBP,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38例,感染率为5.62%,例次率6.07%;在4l例次SBP中,Child—PughⅢ级约75.61%;其中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患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48%;8.68%;47,83%;41.46%);16例次获阳性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10株,革兰阳性细菌2株,真菌4株。结论:SBP的危险因素与患住院时间、血浆蛋白水平、脾功能亢进以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200302/2008—01在我科住院的已确诊肝硬化患者212例,对其抑郁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扬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63-3263
目的 了解澄迈县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208例吸毒人员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8例吸毒人员HCV抗体阳性为112例,阳性率为53.84%.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对照组100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结论 吸毒人群HCV感染率高,是丙肝的重要传染源,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监测,广泛开展针对性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丙肝在人群中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与血液透析、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用ELISA和PCR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而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输血量越多,感染的概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该地区就诊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2011年18 597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液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抗-HCV 3年总阳性率为1.61%且阳性率逐年升高(P<0.05);外科的阳性率最高,为1.91%,其次分别为内科1.77%、门诊1.12%、妇科0.67%;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76%、1.31%,感染者最多的年龄为31~40岁,男性患者多在31~50岁,女性患者多在31~40岁.结论 柳州市抗-HC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应及早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娄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86-3086
目的 通过对4000例患者随机进行丙肝病毒筛查,分析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HCv-Ab检测,对其中的感染患者及高危患者再次进行HCV-cAg及HCV-RNA检测.结果 62例感染患者的HCV-cAg阳性率为47%,其中41例出现病毒复制;而37例高危患者的HCV-cAg阳性率为8%,2例出现病毒复制.结论 HCV-cAg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传播,肝癌的辅助诊断以及丙肝患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最佳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霞  汤桂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48-104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对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析,比较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春吉  申顺子 《临床荟萃》2006,21(23):1714-1715
笔者对本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108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一些因素,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3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按血钠分度进行分组,分析低钠血症与患者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并对不同程度低钠血症患者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38例患者肝功能C级者血钠浓度显著低于B级(P〈0.05);随着低钠血症程度的加重,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逐渐增大,其中重度低钠者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后,其血钠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血钠越低,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一般检验指标及肝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其中恩替卡韦用药45例,阿德福韦酯用药24例,连续用药144周,比较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Child-Pugh积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期变化,同时用药前后分别行CT肝脏灌注扫描,观察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等肝灌注参数变化;记录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患者用药144周后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水平、Child-Pugh积分均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4周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P<0.05).用药前、用药144周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静脉灌注量(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等一般检验指标及肝灌注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D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评价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汉密尔顿HAMD-24抑郁量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分,并对T2DM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随访的T2DM患者共85例,运用汉密尔顿HAMD-24抑郁量表进行评分、采集一般资料、测定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程、HbA1c、胰岛素使用情况,为T2DM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增高,进行常规抑郁筛查十分必要,尽早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