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obb角度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小,椎体高度较大,疼痛评分较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改善术后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52例,均行PVP治疗,根据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情况分为骨水泥弥散良好患者39例(弥散良好组),弥散不佳患者13例(弥散不佳组),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弥散良好组骨密度为(-3.20±1.13)T,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弥散良好组术后d4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2.60±0.55)分和(12.82±1.41)分,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良好组术后d4和末次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分别为(6.30±2.11)°和(6.51±1.84)°,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弥散良好组和弥散不佳组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5.1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良好组椎体塌陷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的38.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可改善OVCF患者功能障碍,而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可能导致术后后凸性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7例,根据术中所用骨水泥黏度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组予高黏度骨水泥PVP,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7例,其中59例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PVP组),4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PKP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PV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PK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和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及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显著的增高(P<0.05),Cobbs角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PVP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值显著高于PKP组(P<0.05),Cobbs角显著小于PK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指数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体单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椎体后壁破裂患者更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目的:观察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的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X射线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注入低黏度骨水泥,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老年女性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患者均接受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低黏度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高黏度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以及相关指标。结果高黏度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13.85%,显著低于低黏度组的29.23%(P 0.05);高黏度组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但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高黏度组Cobb角、前后缘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缘高度比均显著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3个月随访,高黏度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术后伤椎高度、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09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 8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 A 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 B 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术后椎体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比术前低,且 A 组低 于 B 组( P <0.05 );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 Cobb 角均低于术前,且 A 组低于 B 组( P <0.05 )。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患者在椎体成形术治疗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恢复后凸 Cobb 角,改善椎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0.
黄晓楠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461-2467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不愈合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PVP治疗 OVCF不愈合患者7例,手术前后患者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变化(AH)和楔形成角(WA)评估手术效果。【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5~35)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 VAS术前8.10±1.50分,术后 d3为1.25±1.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VAS为1.15±0.87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AH及 WA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能明显改善 OVCF不愈合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对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211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新鲜骨折节段分为单节段组134例和多节段组7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多节段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单节段组,而脊柱畸形指数(SDI评分)明显高于单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4.5SD(OR=2.763,95%CI 1.037~4.494,P=0.004),2≤SDI评分<4(OR=2.335,95%CI 1.012~4.392,P=0.005);SDI评分≥4(OR=6.384,95%CI 3.183~14.763,P=0.001)是多节段OVC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密度越低,SDI评分越高的患者越易发生多节段OVCF.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量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内因骨质缺遗留的空隙大小在CT影像上的变化,探讨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与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对骨折椎体内空隙大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40例患者均采用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术前和术后均行胸腰椎CT扫描,选取正中矢状位或旁正中矢状位CT片用来测量出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re-VBH)、手术复位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Po-VBH)以及骨折复位后椎体内垂直方向上空隙的高度与下位邻椎高度的百分比(GH).分析GH与Pre-VBH、Po-VBH的关系.同时对15例椎体骨折不愈合而导致的内固定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因为复位后椎体内空隙过大导致骨折不愈合的椎体压缩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手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Pre VBH)为20.8%~60%,平均为48.2%;手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Po-VBH)为71.5%~127.3%,平均为93.3%;Po-VBH与Pre-VBH的差值为21.4%~79.1%,平均为45.7%;手术后骨折椎体内实测的空隙高度(GH)为19.3%~76.7%,平均为45.3%.经统计学分析Po-VBH与Pre-VBH的差值数值与GH数值无显著性差异.15例骨折不愈合导致内固定失败病例测算出的骨折椎体复位后椎体内GH为44.5%~67.5%.[结论]伴随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内在垂直方向会出现骨缺损空隙,空隙高度的实测数值近似于“术后骨折椎体恢复的最大高度减去术前骨折椎体残留的最小高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GH≌“Po VBH”-“Pre-VBH”.如果复位后椎体内空隙的百分比大于骨折椎体复位后高度的44.5%,很可能会导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不愈合.  相似文献   

14.
李关平  安晶晶  洪瑛 《华西医学》2011,(11):1663-1665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骨水泥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注射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采取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40例椎体疾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53~84岁,平均65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7例,椎体恶性肿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前行脊柱正、侧位透视,发现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良好;3例有少量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现象,但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获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日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术前VAS评分为(8.30±0.48)分,术后3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11±0.41)、(2.50±0.36)、(2.50±0.3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应用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可取得很好疗效,固化的骨水泥对脊柱起到很好的支撑、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8例6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53个椎体用经皮椎体内注射甲聚基丙烯酸甲酯(PMMA)行椎体成形术。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外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疼痛完全消失31例,占64.6%;明显缓解17例,占35.4%;无缓解0例。所有患者均恢复骨折前活动功能,术后未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结论:短期随访证实PVP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对于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及探讨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方法]收治7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VP组及球囊PKP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并分析防治骨水泥渗漏的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或球囊PK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KP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PVP和球囊PKP术均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球囊PKP组优于PVP组.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行C臂下定位病椎,并标记出病椎的椎弓根体表投影,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以标记的椎弓根投影(左侧)10点位外侧3mm处为穿刺点,针轴与患者矢状面呈30°-45°,侧位上与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在透视下向椎弓根穿刺,穿刺达椎体前方1/3~1/2时,注入骨水泥充填。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每个椎体40min,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现象,1例并发椎旁静脉渗漏,1例2月后邻近椎体出现骨折。患者术后平均6h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7.8d,远期疼痛无复发。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及医生辐射少、创伤小、止痛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远期疗效好的优点,且手术并发症少,相对安全可靠,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07年05月至2010年01月,使用单侧入路PK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l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后3月测量伤椎前缘平均高度分别为(13.9±4.8)mm、(20.6±3.8)mm、(19.2±4.3)mm;伤椎中线平均高度分别为(12.2±3.9)mm、(16.5±3.2)mm、(15.9±3.6)mm;伤椎Cobb角分别为25.3°±5.8°、15.2°±4.2°、16.8°±4.0°;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7±1.6分、2.6±1.2分、2.4±1.0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伤椎Cobb角和VAs疼痛评分在手术前与术后1d、手术前与术后3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个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KP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