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 T 细胞17(Th17)、CD4+ CD25+ Treg 细胞水平在诊断重度子痫前期(s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68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mPE)患者40例,sPE 患者28例,同时选取正常晚期妊娠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外周血 Th17、CD4+ CD25+ Treg 细胞水平,血浆 IL‐17、IL‐2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sPE 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明显高于 mPE 组和对照组( P <0.05),而 CD4+ CD25+ Treg 细胞明显低于 mPE 组和对照组( P <0.05);sPE 患者外周血 IL‐17和 IL‐21明显高于 mPE 组和对照组( P <0.05),而 TGF‐β明显低于mPE 组和对照组( P <0.05);sPE 患者 IL‐17、IL‐21与 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 P <0.05),TGF‐β与 CD4+CD25+ Treg 细胞呈正相关( P <0.05);mPE 患者 IL‐17、IL‐21和 TGF‐β与 Th17和 CD4+ CD25+ Treg 细胞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 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 Th17细胞表达上调,CD4+ CD25+ Treg 细胞表达下调,其中 sPE 患者 Th17和 CD4+ CD25+ Treg 细胞水平与 IL‐17、IL‐21和 TGF‐β有相关性,其可能在 sPE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25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165例)和重型组(160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小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血液中 T淋巴细胞(CD3+)、NK细胞(CD16+56+),B淋巴细胞(CD19+)百分比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6、人转化生长因子β(T G F‐β)、IL‐17]的含量。【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尤其重型组患儿血清中CD3+、CD16+56+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CD19+百分比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促炎因子(TNF‐α、IL‐6、IFN‐γ、IL‐17)含量在普通型组和重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 <0.05),以重型组升高更明显,其与普通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普通型组和重型组抗炎因子(IL‐4、TGF‐β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05),重型和普通型患儿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并存在抗炎‐促炎机制失衡,其水平变化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棒状杆菌抑制剂胸腔内注射对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同时前者行短棒状杆菌制剂胸腔内注射;后者行顺铂胸腔内注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患者外周血 IFN‐γ及 IL‐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有效(C R )16例,占38.1%、总有效率90.5%(38/42),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2%(19/4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上升,IL‐4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短棒状杆菌制剂胸腔内注射有助于提升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疗效,并纠正免疫系统紊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两组。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方式镇痛,B组术后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 )方式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1 min后(T1),手术开始3 min后(T2),切除子宫后(T3),清醒拔管后(T4)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并观察术中肌松效果,全麻镇静镇痛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及清醒拔管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在 T2,T3,T4时的 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 P <0.05);A组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剂量明显低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价高于B组( 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其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与肌松完善,术毕清醒拔管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此类患者手术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身与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给予全身麻醉,B 组予以局部麻醉,记录麻醉前(T0)、手术前(T1)、手术0.5 h(T2)、手术操作(T3)、术毕(T4)时患者心率(HR)、动脉压(MAP)变化,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 T0点,两组 MAP 、HR 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T1、T2、T3、T4点两组 MAP 降低,HR 略有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②术后即刻、术后1 d 、术后3 d A 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 B 组(P <0.05);③术前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无差异(P >0.05),术后3 h 、术后1 d A 组 MMSE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术后3 d A 组 MMSE 评分上升,与 B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④两组睁眼、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⑤ A 组术后 POCD 发生率略高于 B 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相似,患者术后 POCD 发生率无差异,但全身麻醉镇痛完全,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亚群中辅助性 T 淋巴细胞1型/辅助性 T 淋巴细胞2型(T h1/T h2)的变化,为分析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6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组Th1型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代表]和T h2型细胞因子[以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水平代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 IL‐2、IN F‐γ的水平明显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IL‐4、IL‐6、IL‐8、IL‐10、T N F‐α的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随着癌症分期的进展,乳腺癌患者血清IL‐2、IN F‐γ水平降低,T N F‐α、IL‐4、IL‐8、IL‐10水平升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呈现 T h1/T h2细胞因子失衡,其中 T h1亚群功能抑制,T h2亚群功能亢进,其与肿瘤在宿主体内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纠正这些免疫失调将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糖舒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 T2DM 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予盐酸二甲双胍胶囊常规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糖舒片,5片口服,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IL‐2、IL‐6、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水平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IL‐2、IL‐6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HbA1c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 HbA1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均有所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舒片能明显提高T2DM 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IL‐6水平,降低患者HbA1c及血脂水平,提高T2DM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9)、脂联素(ADP)含量的变化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POCD 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 ADP 和 MMP‐9含量的变化以及认知功能情况以及其相关性。【结果】64例患者中,发生 POCD 者12例,发生率为18.75%(12/64);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术前 ADP 和 MMP‐9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 ADP 均较术前降低,MMP‐9均较术前增高( P <0.05),且发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 P <0.05)。两组患者术前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中的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等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术后发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降低,而未发生组的上述指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患者 ADP 与 MMSE 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 MMP‐9与 MMSE 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 P <0.05)。【结论】ADP 和 MMP‐9在老年全身麻醉术后出现 POCD 的患者中水平较高,可作为临床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全凭静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开腹手术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术中维持 BIS 值40~49,对照组术中维持 BIS 值30~39,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其他情况。【结果】两组组间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 S100β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组内手术2 h 、术后24 h CD3+、CD4+、NK 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05),且观察组 CD4+、NK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与术后1 d 比较,两组术后3 d 、7 d POCD 发生率显著下降( P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BIS 监测下全凭静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比 BIS 值30~39,BIS 值40~49对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特应性皮炎儿童T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应性皮炎患儿(ATD组)和健康儿童(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后T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ATD组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的淋巴细胞(Lym)、CD3+、CD4+和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Lym、CD3+、CD4+和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TD组患儿治疗前的Lym、CD3+、CD4+和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治疗后3、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D组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的白细胞介素(IL)‐4、IL‐31、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依次降低,IL‐10和IL‐12依次升高。ATD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IL‐4、IL‐31、INF‐γ和TNF‐α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IL‐10和IL‐12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可明显降低特应性皮炎患儿T淋巴细胞、IL‐4、IL‐31、INF‐γ和TNF‐α,提高IL‐10和IL‐12,改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A组术后2 h至3 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B组未见升高;两组术后IL-6、IL-8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下降,但A组IL-6、IL-8显著高于B组(P 0.05),A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可减小应激反应,对麻醉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浓度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以及二尖瓣置换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4+T细胞以及CD4+CD25+细胞/淋巴细胞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尖瓣MMP-2、MMP-9和TIMP-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水平明显的下降,血清浓度IL-6、IL-10、TGF-β1也相应地出现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DC-CIK免疫治疗+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Tregs水平、B细胞、浆细胞比例水平变化;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3.33%(i6/30)显著高于对照组26.67%(8/30),1年复发率为6.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9/3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25+Tregs、CD4+CD25 high Tregs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化疗能够改善MM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症状,降低浆细胞比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本院拟行七氟醚全麻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差异及麻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 MAP 和 HR 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泵药后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08±0.35)%低于对照组(2.65±0.28)%(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表(PAED)评分(7.44±2.16)分低于对照组(9.69±2.32)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0%(6/30)低于对照组53.33%(16/30),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保证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减轻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脉麻醉下行开胸手术ASA分级Ⅰ~Ⅲ级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麻醉前15min内静脉缓慢推注1μg/kg右美托咪定,维持浓度为0.5μg/(kg·h);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3、7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检测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3天(T2)、第7天(T3)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评分恢复正常。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NF-α、IL-6在T1、T2与同组T0水平相比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IL-6在T1时与同组T0水平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2时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导致炎症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5年3月该院骨科病房收治的48例需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组于穿刺后给予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5μg/(kg·h)。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使用止血带前(T1),松开止血带时(T2),松开止血带后30min(T3)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转录因子(NF-κB)的变化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在T1和T2时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TNF-α、IL-6、ICAM-1、NF-κB水平在T1和T2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F-κB水平来减轻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使用止血带诱发的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围术期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研究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CD3~+、CD4~+、CD8~+、CD4~+/CD8~+、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CD3~+、CD8~+、IL-2水平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麻醉前(T0)比较,麻醉结束时(T1)两组患者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但对照组在术后24h(T2)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研究组在T1、T2时点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IL-6水平在T1、T2时点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和T0时点比较,TNF-α在对照组逐渐升高(P0.05),而研究组仅在T1时点升高(P0.05),T2时点恢复至麻醉诱导前。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但丙泊酚静脉麻醉抑制程度相对较轻,应激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CD16+56+)水平,分析两组麻醉手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T0时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T2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 < 0.01,B组P < 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B组更显著(P < 0.05);两组患者T3时各指标均接近T0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EA组,对照组,n = 35)。麻醉均选择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检测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血CD3~+、CD4~+、CD8~+、CD4~+/CD8~+、IL-2、IL-6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CD3~+较术前均有下降(P<0.01),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D4~+在术后1天、第3天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