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得13~21个月随访,21例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2个月。按Neer评分:优1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45%。【结论】肱骨近端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对患肩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Ⅰ期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20个月),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休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按SSMH综合评分:27分以上(优)4例,24~27分(良)19例,14—23分(中)3例,〈14分(差)0例,优良率88.5%。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易敏  钟刚  岑石强 《华西医学》2009,(5):1092-1093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2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中修复关节囊和肩袖,术后随访5~38月,评价其肩关节功能。结果:采用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5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1.5%。肩关节活动:平均前屈上举:96°,外旋:36°,内旋至L2水平。X片示假体无松动断裂,位置良好。结论: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有效治疗手段,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期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平均随访14.3个月(6—18个月),临床随访包括:功能评估和X线摄片。结果32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退出,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优良率84.3%。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IPPO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3个月 X 线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肩关节 Neer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6±9.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71.9±9.2)mi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9.7±37.1)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245.4±46.1)mL ;观察组切口直径为(7.8±0.7)cm ,明显小于对照组(15.2±1.4)cm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情况,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情况,但有1例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结论】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传统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前、手术后12个月时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ROM)]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Neer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Neer得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有效途径,其中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身体负担较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对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常使用非锁定的解剖钢板,难以获得稳定的同定,固定后并发骨折再移位及肱骨头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患者72例,其中无肱骨头脱位40例,肱骨头脱位3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系统固定,固定后3周内给予肩关节制动,之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通过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3,6,9,12,18,≥24个月的患者数分别为6,13,31,9,8,5例。术次随访〉/9个月的53例,骨折愈合率达98%(52/53),Neer评分中级以上达85%(45/53),肱骨头坏死率6%(3/53)。X射线榆金显永3例均为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患者,肩峰撞击综合症发生率9%(5/53),无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捌定后肱骨头坏死和Neer评分与同定前无肱骨头脱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利于骨折块复位,吲定牢靠,阎定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起对 5例肱骨近端严重病损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5~48个月.采用国际上最常采用的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术后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其中4例患者活动范围满意,1例患者功能有所影响,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出现.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5%[1].1893年Pean为1例肩关节结核性关节炎患者成功实施了首例全肩关节置换术(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TSA),术后患者患肩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但2年后因结核感染复发无法控制导致手术失败,最终取出假体[2].1893年法国医生Jules Emile pean首先将铰链式人工肩关节应用于临床,开创了肩关节置换的里程碑.1953年Neer采用钒制人工肱骨头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获得满意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中,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其它治疗方法的核心在于假体高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但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如何重建和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其关键技术值得探讨.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技术关键.方法:选择1999-06/2009-01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在69.2(63~78)岁.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随访51(9~112)个月,Neer评分标准显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5%;X射线片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断柄,患者均能完成日常活动,10例主观非常满意,主观满意度为77%.在熟悉肩关节解剖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置换后落实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过程,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Manage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has historically been largely conservative. A significant body of literature, dating back to the 1970s, has shown that functional bracing may achieve greater than 90 % union rates and acceptable functional outcomes. More recently,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new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implant options, less tolerance for acceptable deformity and functional deficits, and less patience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many treating orthopaedic surgeons are increasingly likely to consid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including both nonoperative and operative intervention. It also discusses the current thinking and operative trends in humeral shaft fracture fix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及早期结果。方法对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良好,改良UCLA评分在29 ̄33分,患者主观满意。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可切除的恶性骨肿瘤是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接受肱骨远端Y型钢板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固定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6%vs 9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2年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肱骨远端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可取得满意度内固定效果,虽然Y型钢板固定成功率较低,但其远期疗效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fractures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 occurring during arm wrestling contests, which have now become a common pub--and even professional--sport. We then review all the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This is an unusual injury occurring in arm wrestling, but does occur and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that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is vital if this injury is not to be missed and the injury mismanaged.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单纯螺钉固定5例,解剖支持接骨板固定15例,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9例,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术后早期均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3~2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4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差异、全身状况、合并损伤,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并注意使用合适固定,保护血供,重视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SMC)治疗肱骨骨折68例72根骨,术后1、4、8、12周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骨折于8~12周全部愈合,骨折端由板层骨替代,除1例外余均未见外骨痂出现,无接骨器下皮质骨疏松现象。结论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SMC)治疗肱骨骨折可以达到理想的一期愈合,并可以减少或防止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PHF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LPHP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和解剖复位得分分别为(31.7±3.5)分、(24.6±3.2)分、(18.1±2.3)分和(8.5±1.2)分,总得分(82.1±4.7)分,对照组为(26.3±4.2)分、(20.4±2.8)分、(13.6±3.3)分和(6.0±2.1)分,总得分(68.7±7.4)分;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9/23),对照组优良率为52.2%(12/23);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PHF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切口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峰下三角肌前1/3直切口,应用LCP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术后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患者4~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35例,可8例,差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尚可);优良率81.56%。结论:经三角肌切口运用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