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霉素为主化疗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析100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 有3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31%。结论 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反映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阿霉素(ADM)为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副作用的监控。方法: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接受以ADM为主的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对照组40例,接受以ADM为主的CAF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做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ADM化疗后,心电图异常改变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ADM累积剂量相同时出现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作为临床监控阿霉素为主化疗所致的心脏毒副作用是简便、实用、经济的。参麦注射液对ADM相关心脏毒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需有干细胞移植支持的以表阿霉素(E)为主,联合长春新碱(O)、环磷酰胺(C)、地塞米松(D)、博莱霉素(B),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方案(CEOD-B),以探索一种较理想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9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EOD-B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阿霉素(H)代替表阿霉素、其余药物不变的CHOD-B治疗方案.4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83%及61.23%,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用药后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中心脏毒性有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其余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OD-B治疗方案为一高效、低毒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焕英 《贵州医药》2011,35(4):370-37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治疗有化疗、放疗、激素疗法和免疫疗法等,其中以化疗最为常用。为监测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本文对79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水剂阿霉素与粉剂阿霉素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在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采用统一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其中治疗组20例患者用水剂阿霉素,对照组20例患者用粉剂阿霉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80%,本研究表明二者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水剂阿霉素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王家辉  何年馨 《贵州医药》1993,17(3):149-150
1991年4月至1992年5月采用国产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50例,均经病理证实,肺癌23例、恶淋12例,余为其它癌肿。单纯阿霉素化疗16例,每次30mg,总量90~180mg,最高达270mg,余为联合化疗。根据卫生部1988年1月颁布“抗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附件标准评定疗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4例;好转(M.R)13例;稳定(S.D)13例;病变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36.0%,脱发与呕吐反应较明显,但短暂,疗效与国内其它同行报导相同。  相似文献   

8.
阿霉素属于蒽环类抗生素,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有心脏毒性作用等诸多不良反应,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心电图一直是监测阿霉素心脏毒性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收集2000-2003年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接受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204例,其中一部分患者在接受阿霉素联合化疗的同时给予心脏保护药物参麦注射液,动态观察分析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以期对参麦注射液在预防和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方面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杨桂玲  杨敏  曹瑞生  余莉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408-1410
目的:观察吡喃阿霉素(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采用TH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强的松组成的COTP方案治疗NHL患者96例,初治患者78例,复发/难治患者1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1月.结果:近期疗效:初治有效率(CR PR)81.1%,复治有效率(CR PR)66.7%.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为(55.7±5.6)%,5年生存率为(39.8±6.2)%,中位生存时间39个月.初治和复治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4.7)%和(41.2±6.5)%(P<0.05)、(45.3±7.3)%和(18.3±8.0)%(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 4例静脉炎,2例轻微脱发,2例轻度SQPT升高,1例心电图ST段下移一过性改变.结论: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对2009—2011年住院的132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作对比,对异常心电图做出分析。结果: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异常心电图改变47例(35.6%)。结论:化疗药物特别是蒽环类抗生素对心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心电图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对化疗前后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为基层医院医生尽早识别肺栓塞、减少漏诊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3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结果 30例中,窦性心动过速26例(86.7%);V1-V4T波倒置22例(73.3%),其他患者的心电图在心律、传导、P波、QRS波群及ST-T等方面均有相应改变.结论 单独心电图检查虽不能明确诊断肺栓塞,但重视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往往能尽早识别肺栓塞,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自1979年以来使用常规量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阿霉素采用3周用1次法,每次量30~45mg/m2,总量90~350mg/m2,发生心衰时间为最后1次用阿霉素后1~30天,平均18天。治疗后心衰纠正7例,死亡4例,死亡时间为心衰发生后1、15、36、39天。心电图肢体导联QRS波电压降低及ST-T段改变可能为发生心衰的前兆。小剂量卡托普利配合利尿剂是该治疗较好方法。洋地黄不适于阿霉素所致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组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及细胞学检查证实.其中肺癌12例,乳腺癌10例,急性白血病10例,恶性淋巴瘤8例,胃癌5例,其他5例.镁极化液由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25%硫酸镁10~20ml、10%氯化钾注射液化15ml、胰岛素12U组成.实验组26例,化疗前3d开始用镁极化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对照组24例,单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用法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为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铺以其他药物进行化疗.阿霉素最大累积用量为320mg,单次最大用量80mg,最小用量60mg.阿霉素用法40~80mg/次.结果显示,实验组有1例心电图一过性ST-T改变,而对照组5例心电图异常,其中2例为暂时性心功能不全,其心电图表现为短阵性室速和频发室早并ST-T压低、1例阵发性室上速、1例Ⅱ度AVB、1例ST-抬高,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为妇科的良性肿瘤,本院就诊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此对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以探讨心电图表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三年来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经妇科B超以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肌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160例脑梗死患者与9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的比较,进一步认识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 两组均为住院病人,在入院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检查,24-72小时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160例脑梗死病人心电图异常者98例,占61.25%;96例脑动脉硬化病人心电图异常者30例,占31.45%。(P<0.01)。丘脑-基底节梗死比大脑及其它部位显著(P<0.05)。心电图异常以ST-T变化为主(P<0.05)。心电图异常以ST-T变化为主(P<0.05)。结论 脑梗死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心电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莹 《河北医药》2015,(7):1032-103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45例D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者为左心室肥厚并心肌劳损,其次为左心房大,异常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左心房内径有直接关系,左心房内径50 mm以下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33%.3%;左心房内径50~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52.9%;左心房内径>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78.9%;左心房内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2种心律失常者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73.3%、20.0%和6.7%;有3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功能的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4%,32.1%和46.4%;45例患者中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心脏骤停,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多种表现,发生率最高的是心率失常和异位心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进行心脏超声波心动图检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外伤、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或者感染后,常规心电图检查示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改变,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过早搏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此现象称为“脑-心综合征”。现对我院2005~2006年脑出血患者5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脑出血和心电图改变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自1979年以来使用常规量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阿霉素采用3用1次法,每次量30-45mg/m^2,总量90-350g/m^2,发生心衰时间一1次用阿霉素后1-30天,平均18天。治疗后心衰纠正7例,死亡4例,死亡时间为心衰发生后1、15、36、39天。心电图肢地联QRS波电压降低及ST-T段改变可能为发生心衰的前兆。小剂量卡托普利配合利尿剂是该治疗较好方法。洋地黄不适于阿霉素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133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A组),13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对两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组心电图异常改变111例(83.46%), B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为39例(2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患者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房性早搏(房早), ST-T改变,心房颤动(房颤)为主。结论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速、房早、ST-T改变、房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