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护理对策的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据该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结果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41例,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乏力、关节疼痛、腹部不适、流感样反应等。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和控制。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不良反应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63例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观察护理对策。结果 63例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干扰素过程中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1例,主要表现为流感样反应;关节疼痛、乏力;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下降;上腹部不适以及,脱发。通过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控制和好转,未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期间应仔细观察和护理,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效。方法 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片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个月,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各个系统的影响。结果治疗过程中a-干扰素表现出多个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近期效果较好。结论 a-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姜艳  李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117-118
目的探讨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12例接受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针对其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副作用明显减轻,提高了干扰素的抗病毒的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干扰素不同副作用的处理,丙型肝炎患者坚持抗病毒的治疗,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炎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8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8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抗病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更佳,即使是难治的基因1型也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全口服的治疗方案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少。该类药物同样适用于无法耐受干扰素或使用干扰素存在禁忌证的患者。直接抗病毒药物分共为三类: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治疗方案可分为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方案、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及两种或三种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袁妃燕 《海峡药学》2010,22(10):181-182
总结2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干扰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应用舒适护理模式选择适宜的干扰素注射时间,可有效减轻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出对该患者应当进行的护理。方法选取180例丙型肝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干扰素的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用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39例,占研究患者总人数的77.2%。给予这些患者适当而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或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症状。结论临床上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常常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或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针对不良反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慢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实施相应护理策略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对210例慢性肝炎患者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发现诸多护理问题和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临床护理验证,对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观察与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干扰素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时的痛苦,使药物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数量。同时对接受治疗患者有效的知识宣教和心理支持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适宜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不包括系统的指导内容.评估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行干扰素治疗丙肝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并分析优质护理在不良反应病患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2例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患,首先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病患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102例病患中发生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异常、脱发、过敏反应、精神异常、骨髓抑制、其他症状者构成比分别为28.43%、31.37%、15.69%、6.86%、4.90%、2.94%和9.80%;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掌握分布情况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引入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对于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4.
惠芬 《抗感染药学》2010,7(4):288-29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致ADR及其护理的对策分析。结果:39例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中,通过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并加强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37例患者(除2例外)完成治疗疗程。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导致的ADR应加强护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完成预定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贺红旗 《中国药师》2012,15(7):1013-10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本院给予PEG-INF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流感样症状发生率71.4%(25/3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0%(28/35)、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14.3%(5/35)、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20%(7/3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何妍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34-43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88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者46例,自身抗体阴性者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3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隔1日注射1次,同时给予利巴韦林800mg,每日一次,口服。总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抗病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治疗结束时(48周)生化学应答与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3.91%和73.91%)明显高于阴性组(50.00%和45.23%),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提供有效地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7.
50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干扰素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50例患者中出现流感样副作用的有25例、占50%;乏力、纳差、关节痛的15例、占30%;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有9例占18%;出现上腹部不适的4例、占8%;及出现脱发的1例、占2%.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92%)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经过仔细观察、治疗及护理,病人可以耐受.只要医务人员及时治疗及护理,病人就可以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诱发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将72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Zung评分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同时口服抗焦虑药物西酞普兰20mg/d,B、C组中的患者,没有给予抗焦虑治疗。所有3组患者均给予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比较3组患者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同时对使用IFN后诱发重度抑郁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西酞普兰对干扰素诱发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1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加用西酞普兰,能显著降低干扰素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A与B,A与C的P值分别为0.0062,0.0003)。使用干扰素之前,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抗病毒之后,并不增加其重度抑郁的发生率(B、C的p值0.3612);2对于干扰素诱发的重度抑郁,使用西酞普兰安全有效,且不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效率。结论西酞普兰临床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合干扰素(comb interferon,CIT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对74例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复合干扰素15 μg,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24周,观察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半年后的临床症状、体征、ALT、丙型肝炎病毒持续免疫应答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2例患者完成治疗,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治疗结束后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73%和37%(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hepatitis c,CHC)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丙型肝炎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的适应证,就应进行积极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与利巴韦林(RBV)的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