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支架置入后再内皮化及晚期血栓形成评价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覆膜支架血管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进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崇。但是,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采取何种麻醉方法比较合适还存在不少争议。在局麻、椎管内麻醉及全麻下均可能成功实施该手术。综合研究资料表明,在全麻插管条件下实施该手术,有利于术中控制血压和制动,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风险性高,医疗费用高,因此应充分的做好术前评估后择期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从X射线胸片上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心胸比率的大小,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况。心胸比率≥0.7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手术危险性也较高。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心胸比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拟合出术前各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胸比率均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收集国内关于心脏瓣膜置换的研究文献并摘录有关数据,将心胸比率分为> 0.7和< 0.7两组进行Meta分析,差异评价指标以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 2软件。提出数据挖掘方法拟合出术前各级心功能患者的心胸比率均值。结果与结论:共有8篇文献纳入死亡率研究,9篇文献纳入并发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同的心胸比率对术后死亡率有明显影响,对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影响。8组术后死亡率数据经异质性检验结果一致(P=0.19);而6组术后并发症数据异质性检验结果不一致(P < 0.000 1)。拟合出术前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心胸比率均值分别为0.555 9,0.669 0,0.671 2。提示术前心胸比率大于0.7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可将心胸比率作为心脏瓣膜置换的术前风险评估指标之一。按照术前心功能等级分类统计心胸比率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 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 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 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 min明显升高(P < 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 8 h各时点升高(P < 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瓣膜置换患者的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瓣膜置换患者的脑动脉微栓子(MES)情况。方法 采用Multi-Dopx4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对30例心瓣膜置换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做TCD栓子监测。结果随着瓣膜的置入,ME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从术前的7%上升到术后12.87天的93%、术后3.2个月的100%。随时间的延长栓子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且栓子分布的左右侧差不明显,一般不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但有导致痴呆或其它渐增脑损害的可能。结论 多通道TCD仪是研究心瓣膜置换患者脑动脉MES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造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将影响瓣膜在宿主体内的使用寿命,也与其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测量人造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及指标,以及影响人造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人造心脏瓣膜存在的问题,以便选择与患者相适应的人造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 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或将大分子物质加工成粒径为1—100 nm物质的技术。纳米技术已在药物制剂领域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通过纳米技术制成载药纳米微粒和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与普通制剂的药物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强的化学活性、较快的吸收速度,在通过生物体的各种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设定药物的靶向性等许多方面,纳米药物都具有一般药物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药物纳米制剂的靶向性纳米药物制剂与以往药物剂型比较,最突出的优点是具有明显的靶向性。也就是说它能将药按设计途径输送到药物的靶位。当前大多数纳米药物制剂的靶向性研究都选择肿瘤细胞为靶位。研究的目标是:将药物送到特异的组织、器官,甚至单个细胞、细胞器区域浓集或释药,使药物在靶位保持有效浓度和足够的时间,而摄取到全身的剂量很少。这样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纳米药物作为崭新的一类制剂,为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给医药界带来了观念性变革,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背景: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的瓣膜替代物,但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目的:总结常用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对不同类型生物材料的心脏瓣膜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生物材料,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综述文献,组织工程”为中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相关文献20篇。天然支架材料因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三维空间构象,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仿生性。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力学性能也备受研究者青睐,而将天然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融合一体构建的复合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心脏瓣膜;生物材料;支架材料;组织工程;综述文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瓣膜置换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外径人工瓣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1/2008)关于人工瓣膜置换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人工瓣膜、瓣膜置换”。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有13项实验77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人工瓣膜置换后左房内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均较置换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双叶瓣与单叶瓣比较,双叶瓣置换后左房直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较显著;与有支架瓣膜比较,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优于有支架生物主动脉瓣。为小主动脉瓣患者研制的外径21 mm主动脉瓣,初步研究显示其置换后最大跨瓣压差在22 mm Hg (1 mm Hg= 0.133 kPa)左右,与23 mm机械瓣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相同。结论:人工瓣膜置换可明显改善瓣口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构型,其中双叶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单叶瓣,无支架生物瓣明显优于有支架生物瓣,外径21 mm人工瓣膜置换后左室射血分数、最大跨瓣压差与23 mm人工瓣膜差异不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心理压力大,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术后病情恢复。我们在手术前后通过细心观察并给予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骨充填材料,骨缺损,骨肿瘤,骨病,骨组织工程。纳入与各种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纳入结果分析。 结果:人工植骨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组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力学性能。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或骨肿瘤刮除后于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明显加速骨骼愈合过程.降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人工植骨材料在促进骨愈合、椎体融合效果接近自体骨,无排异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骨充填材料;骨缺损;骨肿瘤;骨病;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33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严重关节炎的成熟外科治疗手段,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10年优良率在90%以上。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功能要求很高。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最多的类型为为表面置换术,但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是否行置换髌骨一直存在争议,另外对于需要行髌骨置换者,选择怎样的假体、应用什么样固定方式、髌骨的安放位置,髌骨保留多少厚度等技术问题均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髌骨置换目前存在的争议和髌骨置换术中的技术参数要求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去细胞猪瓣膜(Synergraft瓣膜)的临床应用时发现异种的细胞外基质引发了人体一个强烈的炎症反应。早期的炎症反应严重地削弱了瓣膜内壁的基质结构,导致了移植物的结构破坏及衰败。从Synergraft瓣膜的事件中认识到猪去细胞瓣膜仍然具有免疫原性,尤其是在儿童患者中这种免疫反应会更强烈。因此对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到人与猪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并制备抗体验证基质的免疫原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Ⅳ型胶原基质为观察对象进行人、猪细胞外基质基因差异性的对比研究。于2008-06/2009-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猪瓣膜由上海五丰上食肉联厂提供,去细胞猪瓣膜、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由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制备。方法: 通过比较人、猪、鼠基因序列之间的相似区域和保守性位点,寻找有进化关系基因序列之间共同的保守区域、位点和序列差异,探索导致它们产生共同功能的基因序列以及基因序列间的差异片段。应用制备的抗猪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猪去细胞瓣膜上的猪瓣膜自身的细胞外基质存留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Ⅳ型胶原基因序列差异分析结果、自制抗体有效性的免疫组化测试、自制抗体对猪去细胞瓣膜Ⅳ型胶原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基因比对的方法找到了人与猪Ⅳ型胶原的基因序列差异。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检测细胞外基质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到猪去细胞瓣膜上有猪的细胞外基质存留。结论:猪去细胞瓣膜支架上检测到有猪的细胞外基质存留,并且具有免疫原性。关键词:猪细胞外基质;基因序列差异;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猪和人的心脏解剖结构特点相似,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模型。 目的:建立滇南小耳猪二尖瓣置换模型,应用心脏超声评估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猪10头,均于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径路行二尖瓣置换,人工瓣膜为St.Jude双叶机械瓣,采用3种置换方式,并以心脏超声分析瓣膜置换后2周小耳猪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除1头因麻醉诱导期出现室颤死亡外其余均存活。心脏超声显示3种方式置换瓣膜后2周,猪心脏结构和功能与置换前无显著差异。人工机械瓣膜在猪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相容性均良好,二尖瓣置换前后猪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薛红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2):2333-2336
背景: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材料的来源、瓣膜脱细胞方法、组织工程瓣膜的保存、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钙化、生物反应器及细胞与材料的黏附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8-12 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瓣膜;心脏;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结果: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的瓣膜替代物主要是机械瓣和生物瓣。所使用的瓣膜支架材料大多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为种子细胞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界面。研究表明,选取低渗液一SDS和核酸酶共同对猪主动脉瓣膜进行脱细胞处理效果较好。动物实验证明环氧氯丙烷能使戊二醛处理的瓣膜钙化明显减轻,且瓣膜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良好。有研究发现,将促黏附分子RGD肽(精氨酸一甘氨酸一天冬氨酸)对胶原材料表面修饰,可提高生物源性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促进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结论:异种生物源性脱细胞的生物瓣膜是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其在免疫原性方面基本满足了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要求, 但其他方面的特性如机械力学性能、细胞亲合性等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几种脱细胞方法的效果各家观点不同。大都认为各种方法均可去除细胞,但实验结果却有较大差异。 目的:对比胰蛋白酶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细胞后心脏瓣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7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 材料:40个新鲜猪主动脉瓣120片瓣叶分为3组,分别为胰蛋白酶组、十二烷基硫酸钠组和去氧胆酸钠组,每组40片。 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置于0.5 g/L胰蛋白酶和0.2 g/L乙二胺四乙酸, 在37 ℃,体积分数为0.05 CO2培养箱中振荡24 h。十二烷基硫酸钠法:置于0.3 g/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DNase,RNase中持续振荡24 h。去氧胆酸钠法:首先在5 g/L Triton-X 100,5 g/L去氧胆酸钠,0.2 g/L 乙二胺四乙酸中振荡24 h,然后在2.5 g/L Triton-X 100,2.5 g/L去氧胆酸钠和0.2 g/L 乙二胺四乙酸中破膜去污振荡48 h,两阶段均加入DNase,RNase。 主要观察指标:3种方法去细胞前后心脏瓣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3种方法去除细胞程度和对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影响。 结果:去氧胆酸钠组拉伸率、最大拉伸应力、最大载荷均高于十二烷基硫酸钠组和胰蛋白酶组(P < 0.01)。胰蛋白酶法脱细胞效果差,对基质破坏明显;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可完全脱细胞,对基质破坏较大;去氧胆酸钠法完全脱细胞同时对基质破坏较少。 结论:与胰蛋白酶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比较,去氧胆酸钠法脱细胞效果好,能更好保护基质。  相似文献   

18.
背景:支架材料的选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材料的选择也就影响着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效果。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的优缺点,并对其选择进行总结。方法:以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eering,heart valves, scaffold material, biocompatibility”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有更大的可控性,可预先塑性,大量制备,孔径和孔隙率较容易控制,成本低廉;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存在一定不足,将人工可降解材料与天然材料相结合构建瓣膜支架,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构建出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前景广阔。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支架材料的不断优化对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方法的改进,在不远的将来造福于广大心脏瓣膜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might bear promising surgical solutions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for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biological and mechanical heart valve substitutes. Scaffold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researchers often encounter an enormous variety of choices when selecting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 OBJECTIV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cells in tissue dynamics, and to review the major scaffolding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dely by describing their merits and disadvantages. METHODS: An online search of Pubmed database was performed using key words of “heart valves, tissue engineering” in Mesh for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August 2009. A total of 186 literatures were screened out, including 34 reviews and 152 experimental studies. Among them, 39 articles which were related to scaffolding materials of 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 published in authorized journal and considered to be a representative, were selec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atural scaffolds have inimitable biomimicry because of their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compared to other materials. Synthetic 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well controllability, absorbability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omposite scaffold materials of synthetic polymer and natural materials are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nd ha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20.
刘姝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44):8742-874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关节置换方法,以置换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人工关节置换的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硬-腰联合麻醉、全身麻醉,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有助于降低麻醉风险。麻醉的关键在于控制麻醉平面,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及应用骨水泥时严密监测毒性反应的救治等。老年患者常伴有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关节置换前经综合治疗,改善全身症状再行关节置换可增加患者对麻醉、置换的耐受力,对保证关节置换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