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蔺应芬 《光明中医》2002,17(4):16-18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如何正确地投剂选药是临证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和治疗的成败 ,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其临床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结合个人临床实践 ,拟就如何临证用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1 顾护脾胃内经《素问·刺法论》云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说明正气的强弱不仅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而且疾病的发展变化也多决定于正气的盛衰存亡 ,在治疗中重视保护或扶助正气 ,强调人体本身抵抗力、修复力的内在因素的作用 ,提高机体抗御和驱逐病邪的能力 ,至关重要。而脾胃是正气之源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 :“真气者 …  相似文献   

2.
论历代中医临证处方用药范围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方剂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某些成就与特点,其中所涉及的中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导致这种发展变化有几方面的原因;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清代和现代医家医案中的处方,以了解两个时期临证处方用药范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剂量特点与规律。方法选取国医大师及明之前、清代、近代、现代、一般医家等医案中临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和方剂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剂计量学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出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剂量的特点。结果(1)国医大师每方平均用药数为12.61味,方剂用药总量均值为12.64,方剂单药量均值为1.02,最大单药量均数为1.88,最小单药量均数为0.45,国医大师与对比医家除用药味数外其余指标值均排名第二位,而一般医家最大,清早期医家最小;(2)国医大师与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现代医家、一般医家在方剂用药总量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剂最小单药量中国医大师与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近代医家、一般医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剂用药味数中国医大师除与近代医家及一般医家外,其余医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国医大师与近代医家综合指标聚类中聚为一类。结论国医大师用药剂量较大,但善于变化,主药突出,针对性强,与国医大师相比,一般医家用药剂量欠稳定,忽大忽小。无明显规律;医家用药剂量自清早期迄今,有逐渐增大趋势,国医大师用药剂量与近代医家接近,提示其用药习惯随时代而变化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岳美中及现代名中医临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结果(1)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数、平均减药数、变化指数上均低于其他多数医家,体现其“守方”特点;(2)岳美中在加减指数上表现为用药习惯是以加药为主;(3)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比与平均减药比与叶熙春聚为一类。结论初复诊临证处方的变化是有效区分医家用药习惯的指标之一。岳美中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从“守方”原则,对于慢性病的诊治有方有守,体现其辨证准确,立法有定,用药稳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周仲瑛教授业医50余载,临床、教学、科研均有建树,享誉海内外。周老临证用药注重把理、法、方、药紧密联系在一起,遵循辨证用药、按法用药的基本原则,结合辨病用药以补充中药新的用途,参以对症用药以缓解主要痛苦,并将个人用药的独特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用药善于变通,古今经验,常综合运用,且多有发挥,用于临床,多有佳效。周老常晚的一句话是:“药是医的延续,用药如用兵,药物的选用和组合与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良多,兹将周老临床用药经验之片爪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临证时发现不少中药除常规功效外,根据药物的性能,常能推测出其它功效,且收效良好,今择瓜萎、五灵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学华 《中医药导报》2009,15(12):92-93
就中医临证处方中的借鉴方略进行了论述,认为只有从临床效方中借鏊他人经验、从临床失误中汲取他人教训、从药剂调配中汇聚诸医经验、从处方配伍中探讨诊疗思路、从处方用量中探求量效奥秘,才可不断积累知识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9.
论临证用药     
在祖国医学的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凝结着前贤智慧的结晶,沉淀着多少代人经反复验证的宝贵经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医文并茂的经典篇章,形成了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传播的范例。为了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开设《古代医籍选读》这个栏目,裨益于广大同仁临床开扩思路和医学文选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邹志东 《北京中医》2000,19(6):54-56
自1997年4月拜高忠英主任医师为指导老师以来,高老优良的医德医风,深厚的理论造诣,精湛的辨证论治和灵活的处方用药,使我受益匪浅,现仅就跟师的点滴感性认识略表一、二.  相似文献   

11.
傅山临证用药特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胆石病临证用药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泻下通便,清热泻火,消食化滞,活血化淤,燥湿化痰,软坚散结,滋阴养肝及其他十种治法,并对相应的病机和药物及药理作用作了简述,对临证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冯建华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单味中药的应用更是有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善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来来指导用药,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两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两为大夫处方习惯用量的分析,探讨了中药大剂量一临床应用多以峻剂取胜,现代临床报道及有关总结已广泛证实了这一点;同时认为药物的超《中国药典》大剂量应用,临床毒副作用增加。但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及方剂用量,原则上很少论及规范的标准,更多的是强调法度、组方结构、配伍方法、方制大小等,如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偶、复等组方原则。提出当今部分处方则组方法度不明,不讲究药物间的配伍,更多是按功效组方。因此,药味增加,处方混杂,而由此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直未能引起中医药界的足够重视,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造成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科学准确的,规范的应用中药,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6.
冯建华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单味中药的应用更是有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善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来来指导用药,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医宗金鉴》中不同科属临证处方的用药特点,且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医家不同科属临证处方的用药特点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将处方进行随机抽样,且录入Exeal表中,然后进行各计量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眼科和外科以清法为主,妇科以补法为主;妇科使用热性药较明显,而眼科疾病使用寒性药为多且使用辛、甘、苦味药远多于其它五科属;儿科使用入脾、肺、胃经的药物高于其它科属。  相似文献   

18.
顾文忠主任从医40余载,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前列腺炎、男子不育症等疾病。其用药配伍经验特点为善用经方,活用经方;病证结合,主病主方;辨证论治,寒热并用;灵活用药,善投重剂。总结其组方用药经验如下,以飨大众。  相似文献   

19.
韩先知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01-502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医家之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治寇","医家临证亦如兵家临阵,而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笔者体验,临证处方用药确应悉心研究,反复揣度。况且现代疾病种类繁多,发病原因亦较复杂,在临证用药上,就必须掌握药物的特性,了解药物的配伍关系,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在临证上,有些疾病用单味药可以收效的,就无需使用成方。所谓"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虽有失偏颇,但有时确有道理。即使有时用成方效果欠佳时,而投以单味药获效者也屡见不鲜。如《伤寒论》甘草汤(仅甘草一味…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用药如将帅用兵”。历代兵家常胜者,一定善用兵;而历代医家有名者,也一定善用药。导师张发荣教授常云:“中医医家临床医术愈高,则愈要研究用药。”笔者跟随先生学习,亲耳聆听先生教诲,对用药颇有感悟和启发。今将其临床用药经验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