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秋实  张智华  柳琳 《光明中医》2016,(16):2423-2424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半夏泻心汤的证治机理,治法用方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方法通过查阅原文古籍以及相关文献,并结合梅国强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简单阐述。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多宗于寒热互结于心下,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法上采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攻补兼施之法。结论在明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用方特点的前提下,抓其主证并结合实际进行酌情加减,可治疗多种脾胃疾病,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组成 ,为治疗痞证而设。因其病机复杂 ,变化较多 ,临床初用多茫然无措。现就个人的临床验案 ,介绍如下。1 痞证  姚某 ,男 ,46岁。胃脘痞闷 1周。患者素体丰腴 ,嗜酒成癖。病前连日过度饮酒 ,大醉吐后 ,出现胃脘痞闷 ,口苦恶心 ,食欲不振 ,神疲乏力 ,便溏不爽 ,面色白光白 ,舌淡红 ,苔中心灰黑稍黄而腻 ,脉濡数。证属脾胃损伤 ,湿热中阻。治以健脾和胃 ,清热化湿 ,方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 :半夏、党参各 1 2 g,干姜、厚朴、陈皮、神曲各 9g,黄芩 6 g,茯苓 1 5…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4.
1呕吐邓某某,女,26岁,教师,1994年5月诊。怀孕60d,呕吐酸水、痰涎,甚至胆汁,每天4~5次,饮食不下,曾服香砂六君子汤、维生素B6等不效。苔黄白而腻,脉滑弦。证属水热互结,胃气不降,冲脉之气上逆。药用:法夏12g,干姜6g,党参12g,生姜...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了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要点,该方的配伍特点及临证应用,列举了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病证的验案和体会,拓宽了应用思路,强调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更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共两处,是一首众所周知的名方。谈及此方,使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伤寒误下致寒热错杂的心下痞证。《方剂学》将其纳入和解剂中,并作为调和肠胃的首方加以介绍。本人在临床运动中以该方为基本方随证化裁,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病获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所遇验案分述如下。1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病案举例:患者张某某,女,42岁,干部。主诉:颊部破溃疼痛2年余。现病史:2年前开始发现右颊黏膜敏感疼痛,以后波及左颊部。进食辛辣厚味食物疼痛加重。曾口服维生素类及抗生素等药,外用中药散剂及消炎软膏,效…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成痞而设。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和阳,而清中焦之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以和阴,而除中焦之湿;更佐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助其健运之力。共成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降逆消痞、调理脾胃之剂。尤在泾说:“中气既痞,升降失常,于是阳独上逆而呕,阴独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本方在后世医家应用很广,笔者曾用本方治寒热错杂,脾胃不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痞症和寒热夹杂之呕吐的经方。笔者临床用以治疗胃肠疾病,疗效很好,举两例如下。张××,男,45岁,1985年7月9日初诊。患者因劳后暴食,食后入睡受凉,下半夜即感胃痛,继而呕吐。当地医生给予西药和打针治疗症见好转。下午复感心下痞满,呕恶,肠呜漉漉,时有下利,口干欲饮,饮而即吐。脉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主治邪在肠胃,寒热错杂,腹痛呕利,心下痞鞭等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胃肠道疾患,常获满意疗效,兹举几例报道干下。例一:肖××男 48岁 76年5月诊素患胃病,经某医院钡诊为胃下垂(6Cm)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药治疗,时好时歹。近因寒热发作数日,怀疑肠伤寒住院。入院后经三大常规及肥达氏试验未发现明显阳性体证,经用氯霉素等治疗,热虽退,但胃脘胀痛等证反而缠绵不愈。遂邀请中医会  相似文献   

10.
《金匮》半夏泻心汤,由党参、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大枣、甘草组成。原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余临床用于寒热互结,虚实挟杂,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如现代医学之肠胃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均有显效。病例一,张××,女,成人,82年10月就诊。三月前感冒,发冷发热,头昏,身痛,呕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甘草、大枣组成。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干姜、黄连,主治脾胃虚弱而寒热互结,升降失调而以呕吐为主的痞证。笔者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仲景《伤寒论》,本方是为少阳病因误用下法成痞所立,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其主治寒热错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的病证。笔者通过整理部分名老中医验案,发现半夏泻心汤并非拘泥于因误下少阳而出现的痞满,临证只要紧扣病机,知常达变,辩病与辨证结合,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进一步拓宽了本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泻心汤类主方,为中虚痞塞,气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伤寒论》154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半夏泻心汤是仲景为伤寒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临床应用于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之泄泻、痢疾、呕吐、心悸不寐等,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表邪内陷,热滞心下,致气机升降失调,阻塞不通所致之痞证所设.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 的治疗原则,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加减变通,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1 复发性口疮王某,男,56岁,干部.1997年4月2日就诊.反复口腔内粘膜多处破溃、疼痛3日,局部见红晕,有少许黄白色分泌物覆盖,伴口干苦,不思饮食,小便黄,大便溏,日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始由半夏、黄连、黄芩、甘草、人参、干姜、大枣组成,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健运脾胃,旺盛气血,补气,清热,和中。该方药简意深,配伍精当,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原治少阳证误下、少阳邪热内陷、寒热郁结中焦等引起的"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今人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胃炎、糖尿病性胃轻瘫、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夫妇有至少l2个月的不避孕性生活而仍未受孕,称为不育。原发性男子不育是指男子从未能使女子受孕,而继发性男子不育是指男子曾经使女子受孕但後来因某些因素造成不孕,不管这个女子是否他现在的配偶,也不管受孕的结果如何。一般来说,男子继发不育较原发不育有较多的机会恢复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少阳证误下,邪结心下致痞的方药。笔者在北京中医医院学习期间,曾从师曹英信老中医。曹老师在治疗一些颇为棘手的儿科病例中善用此方,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举数案,以飨读者。案1 李某,男,14岁。面黄,纳少,食后则吐半年余,近二月加重。西医检查:食道、胃肠、肝等消化器官来见异常。患儿平日易汗,贪凉。舌苔白润,脉弱。诊断:呕吐症。属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投以半夏泻心汤调之。处方:半夏6克黄连1.5克党参9克干姜4.5克甘草3克黄芩5克大枣4枚。药进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