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高压氧"的定义和几个相关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压氧”的定义,现有文献各有表述:刘子藩、易治主编的《实用高压氧医学》中未给“高压氧”的概念直接定义,但对“高压氧疗法”作出解释:“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高压氧疗法”。关永家主编的《高气压医学》中定义为:“呼吸超过一个绝对压的纯氧称为高压氧”。罗蕴衡主编的《高压氧疗法问答》中定义为:“将机体置于高压氧舱内,  相似文献   

2.
婴儿高压氧舱治疗以其最大限度减少脑损害预后的伤残程度,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1]。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是将患儿置于婴儿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需行气管切开插管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由于目前没有适合气管切开插管术后患者的吸氧罩具,使这类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错过高压氧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影响预后。笔者利用输液瓶吊篮自制高压氧舱吸氧罩和气管插管外口保护架,并临床应用于86例气管切开插管术后患者,效果满意,现将制作方法及使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后的疗效情况。方法:我院从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治疗西宁地区颅脑损伤病人共144例,其中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GY28100/0.3-18IV多人医用高压氧舱,治疗压力0.22MPa,面罩间歇吸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经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后应该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不能用面罩吸氧,待闭管后治疗,延误脑复苏的最佳时机。为此,笔者曾设计制作了“L”型管吸氧,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手持“L”型管,易造成向下用力不均匀,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影响吸氧效果。自2002年6月开始,改用悬吊式吸氧,患者痰液减少,吸氧效果好,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在急性硫化氢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硫化氢中毒症状出现特别快,严重在数秒钟内死亡,抢救须分秒必争,而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保护大脑功能,减少损害,利于尽快苏醒康复,同时减轻肺部炎症及其它合并症。经抢救6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患(采用立即吸氧,大量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亚甲蓝静脉注射等),结合高压氧治疗,8~15d全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李林  王喆  张婧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5):545-546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它不仅对颅脑损伤昏迷有促醒作用,而且对恢复期的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有促进康复的作用。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既能给病人合理的护理指导,又能缩短治疗时间及保证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全部为住本院病人,均已确诊。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9~70岁,较重30例,轻型颅脑损伤40例。1.2治疗方法采用多人氧舱加压吸氧,缓慢加压20min,使治疗压力达到0.25 MPa,稳压后给病人戴面罩吸纯氧,昏迷或气管切开病人改用急救吸氧头罩直接供氧。吸氧30 min,休息10 min,再吸氧30 min,然后…  相似文献   

8.
患者一,女,45岁,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治疗9次后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双侧瞳孔直径约6mnl,视物模糊,停止高压氧治疗3d后恢复正常。患者二,男,29岁,外伤致右颈髓6—7段轴索损伤,高压氧治疗3d后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双侧瞳孔直径约7mm,视物模糊,停止高压氧治疗2d后瞳孔和视力恢复正常。2人均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高压氧舱采用九江船用机械厂1984产GYS14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0MPa,加压时间15min,吸氧时间60min,中间休息10min呼吸舱内空气,减压时间25min,每天1次。2人在治疗前均无眼科疾病,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舱的治疗对重症急性高原病(AHD)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6)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高压氧舱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吸氧、原发病的治疗、加强代谢支持治疗;高压氧舱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高压氧舱组疗效、治愈的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高压氧治疗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MODS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志强  李聘 《人民军医》1995,(10):54-55
我们自1987年以来,应用高压氧治疗面神经炎40例,并设药物治疗组作为对照,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诊断要求[1]。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2岁;病程4~25d,平均14d。药物组40例,男29岁,女11例;年龄16~47岁;病程3~22d,平均10d。1.2治疗方法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于患者入舱后,在20min左右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舱压提高到0.2MPa(2ATA),戴呼吸面罩间歇吸纯氧2次,每次30min,共60min,吸氧结束后减压…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后陪舱人员出现减压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23岁。既往身体健康。作为陪舱人员进入6人空气加压舱陪护一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压力0.2MPa,加压20min,稳压70min,减压为等速减压,减压时间为25min。稳压时戴面罩吸纯氧60min,中间休息10min吸舱内空气。由于该脑外伤患者神志恍惚,在吸氧及减压的过程中出现躁动不安,该陪舱人员用力按住患者双手,阻止其抓拔吸氧面罩和防止自我伤害。在整个吸氧至减压过程中该陪护人员大部分时间按住患者,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止痉、脱水降颅压及使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病情迅速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98-12~2002-12我科应用高压氧附加药物治疗脑梗塞30例,并与常规疗法的30例进行比较,观察高压氧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脑梗塞时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压氧临床治疗水平的几个问题龚锦涵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安全PROBLEMSCONCERNINGTHEIMPROVEMENTOFCLINICALHYPERBARICOXYGENTREATMENTINCHINA¥GongJinhan(Nava...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通过在高气压环境中吸氧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手段.近期的资料显示,我国共有氧舱5 000多台,氧舱数量和治疗患者数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国内多数二级及以上医院都配备了高压氧舱,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1].为推动中国高压氧医学的发展,规范临床治疗,2018年10月,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将新修订的《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七次全国年会上向与会的同行发布.该规范的形成是在2015年版《规范》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的指南、共识,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尤其是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部分,较以往版本的《规范》有较大程度的调整,同时也是2018年版《规范》的精华内容,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部分已于2019年2月在《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发表[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使用人工鼻(HEM)行高压氧(HBO)治疗时,吸人氧气的温度、湿度变化,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的吸氧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配对分组的统计学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用HEM(称HEM组)和非气管切开患者常规用面罩(称M组)接受HBO治疗。观察上述两组HBO治疗吸氧时吸人氧气的温度、湿度(相对/绝对)变化。结果HEM组吸人氧气的温度、湿度持续增加(P〈0.01)。结论HEM对HBO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吸人的氧气有湿化、加温作用,HEM可作为多人氧舱气管切开患者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疗程选择。方法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加、稳压阶段吸氧的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加压阶段就开始吸氧气,对照组30例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结果观察组50例治愈和显效率为94%,对照组为5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压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提高疗效。第2~3疗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压氧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越来越被认可,高压氧疗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广大适应证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实施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必须置身于密闭的高压氧舱内,气体密度、分压及气压的机械作用等因素必然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应激反应,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焦虑状态的研究,分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评价心理准备在高压氧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6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昏迷,急诊入当地医院,CT检查示:颅底骨折,脑干挫裂伤,气颅伴胸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伤后45d转入我院康复科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入院诊断“广泛脑挫裂伤,植物生存状态,截瘫”。查体:意识不清,心率11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双上肢有自主活动,肘关节活动受限,双下肢无自主活动,疼痛刺激无反应,双侧腱反射活跃,巴宾斯基征阳性。高压氧治疗方案:0.16MPa(1.6ATA)吸氧2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高压氧组(30例).常规组采用降颅压、护脑、手术、抗菌素全身/雾化吸入、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高压氧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予0.2 MPa高压氧暴露,吸氧气2次,每次30 min,中间休息10 min吸空气,每日1次.结果 以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常规组为(15.87±6.10)d,高压氧组为(8.13±2.36)d.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