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扬州市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为制定控制食源性疾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市场、宾馆饭店或食堂生肉及制品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分析。结果:生肉制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5.12%。沙门菌检出率为10.33%,主要菌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及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7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01%。结论:扬州市生肉制品中3类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高,生肉制品是食源性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食品。  相似文献   

2.
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60%和37.5%。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产单核李斯特菌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并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该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30%-70%。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本底情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重点食品,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9—12月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肉类、冷冻食品、蔬菜、海产品、鲜奶等食品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菌是一种病原菌.李斯特菌食品传播亦渐被重视 (1).在李斯特菌属的分类种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人类致病性最强,绵羊李斯特菌对人类也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余李斯特菌的致病性少有报道 (2).建立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可保障食品安全.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最有效的快速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3-5).有关绵羊李斯特菌的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绵羊李斯特菌为检测对象,基于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绵羊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达到快速、简便、准确检测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衙州市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按GB/T4789.30-2003方法分离单增生李斯特菌.结果:2005~2007年从323份食品中共分离产单核李斯特菌27株,总污染率为8.36%(27/323).生肉类、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4.55%、7.32%;熟肉、生食果蔬类及其制品中未检出.结论:我市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苗升浩  薛诚  吴玲  葛小伍  肖辉 《中国校医》2010,24(7):483-484
目的掌握徐州市各种市售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现状,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方法 2007、2008年共采集168份样品,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及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结果 168份样品检出致病菌30株,检出率为17.9%。沙门氏菌检出率为5.95%,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2.10%,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5.95%,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1.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70%,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徐州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主要为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生肉和速冻生制米面食品受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2005年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监测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5年在河北省6个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4大类食品(生肉、熟肉制品、水产品和蔬菜)共530份样品。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6.4%,其中生肉10.6%,熟肉制品5.6%,蔬菜2.2%,水产品未检出,共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4株。结论在河北省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Lm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可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以及鸟类和哺乳动物 (包括人 )中均能分离到。该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李斯特菌病 ,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形式 ,是李斯特菌属细菌中对人类和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种致病菌。自 192 6年Murray等首次报道李斯特菌病以来 ,已陆续在许多国家发生 ,特别是近 2 0年以来 ,美国和西欧等许多发达国家食源性李斯特菌病日渐增多。虽然该病的发病率低 ,但死亡率高达 30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列为 2 0世纪 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炜  江晓 《现代保健》2011,(24):184-185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速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初步确定被污染的高危食品,从而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预警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采用进口生物梅里埃生化培养基和试剂条,对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0份速冻食品中5份受到污染,分别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其中1份市售速冻水饺中同时检出单增李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检测结果表明,该类速冻荤馅食品已受到致病菌严重污染,需加强监测,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重要病源。近年来 ,欧美等国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爆发的报导日益增多[1 ] 。由食物传播的李斯特菌病在人群和动物中暴发流行 ,已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卫生界的高度重视 ,被列为九十年代食品中四大病原菌之一。目前 ,我国尚无食源性李菌病爆发流行的报导 ,但动物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流行和禽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已见报道[2 ] 。为了解广东省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中污染状况 ,预防食源性的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们于 2 0 0 2年选择广东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采集生…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2 0世纪 40年代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由于其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 ,病死率高达 30 %~ 70 %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食品 ,引起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 (Food borneListeriosis) [1] ,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并开展相应的研究 ,现将李斯特氏菌在食品等环境中的分布、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对环境的抵抗力、检验方法和李斯特氏菌病预防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该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1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技术指南,对10类食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肠杆菌等11种致病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6份样品分别检测不同致病菌2 030份,检出致病菌2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2%(24/2 030)。其中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1.7%(8/466);副溶血性弧菌2株,检出率9.5%(2/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株,检出率为2.6%(11/426);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检出率为0.2%(1/445);蜡样芽孢杆菌2株,检出率为2.2%(2/90);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结论 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凉拌菜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目的、原理、基本框架以及4个标准步骤: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的阐述,以WHO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为例,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 monoeytogenes)是国际上较为关注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植物患李斯特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这种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被列为21世纪对中国人卫生健康具有重大影响的12种病源微生物之一。为了解福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预防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本地采集鲜肉、冻肉、熟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冰淇淋等7类共231份样品,用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 ,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该病病死率高达到 2 0 %~ 30 % [1 ] ,因此引起卫生界的高度重视。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土壤是主要的贮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 ,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从国外暴发的几起李斯特菌病的传播媒介看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的传播源。因此许多学者提出该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 病原学该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 ,长 1~2μm、宽 0 .5μm,常成对排列。在 2 0℃…  相似文献   

16.
陈慧中  杨楠  刘博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216-1217
目的 了解沈阳市各类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2012-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抽取6类、509份样品进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监测。 结果 在监测的509份样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菌株26株、总检出率为5.1%;其中肉及肉制品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1.5%(χ2=16.72,P<0.01)、在不同季度中以第一、二季度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和9.4%(χ2=18.46,P<0.01)、采自农贸市场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3.8%(χ2=17.79,P<0.01)。而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L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5)。 结论 沈阳市市售的食品存在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冬春季是致病菌污染的高发季节;肉及肉制品是高风险食品;农贸市场出售的食品致病菌污染较重。应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食品、重点食品消费场所及相关疾病的监测、监管,以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菌有6个种:分别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人畜致病菌,而绵羊李斯特菌是动物致病菌,其余无致病性。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且临床死亡率较高。不少国家在修订食品安全法规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广东省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2003年采集深圳、番禺、湛江、澄海、韶关五个地区的9类食品共430份,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IM789.30-1990),并参照2003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检测李斯特菌。结果 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7株,英诺克李斯特菌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4.19%(18/430)。不同类型食品中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情况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12.50%。结论 广东省食品中存在李斯特茵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速冻食品中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探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斯特菌 (Listeria)病是一种能引起人兽共患病 ,致病性强的食源性病原菌 ,其临床症状为人类脑膜炎、菌血症 孕妇流产等。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因素杀灭。多种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该菌所致疾病多次在世界上引起爆发 ,且死亡率在 3 0 %左右[1 ] ,它是 2 0世纪 90年代的主要致病菌之一[2 ] 。由于近年来不断从食品中分离到致病性李斯特菌 ,在我国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在 2 0 0 0年 3月卫生部法监司发出加强李斯特菌监测 ,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通知。为了解我市速冻食品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我们于 2 0 0 3年 4-6月份对本市…  相似文献   

2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类败血症、脑膜炎以及孕妇流产等疾病。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食品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可被污染。由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能在冷藏食品中长时间增殖、生存,在低温下毒力有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对热有较高的耐受性等特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食源性病原菌,WHO将其列为食源性4大致病菌之一。为了解我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