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龄是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年龄越高风险越大。因此我们对老年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后股动脉实施血管缝合和徒手压迫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对比观察,探讨血管缝合器对老年患者CAG或PCI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Perclose缝合器在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手工压迫止血比较,评价Perclose缝合器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2例连续患者分成Perclose缝合器组(80例,其中CAG 44例,PCI 36例)和手工压迫组(92例,其中CAG 50例,PCI 42例)。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止血成功率。【结果】与手工压迫组比较,Perclose缝合器组的止血时间[CAG为(4±1)vs(30±3)min;PCI为(4±1)vs(35±10)min,均P<0.001]和制动时间[CAG为(5.1±0.6)vs(13.3±1.3)h;PCI为(6.5±1.2)vs(18.3±2.2)h,均P<0.001]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显著减少(0 vs 16.3%,P<0.001)。止血成功率相似(96.25%vs 96.74%,P>0.05)。【结论】冠脉诊疗术后用Perclose缝合器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成功安置临时起搏器,并保留4~48 h,其中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时起搏23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31.9%,占AMI置入起搏器例数的62.2%,梗死相关动脉均得到开通;35例复杂病变患者临时起搏19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26.4%,占复杂病变置入起搏器例数的54.3%,其中78.3%的慢性血管闭塞病变血管成功开通,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临时起搏器与PCI联合治疗AMI及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可减少PCI治疗中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正常心率,保证重要器官供血,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冠心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2年7~11月收住的70例缺血性冠心病拟行TRI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TR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TRI术后(拔鞘管后)6h术侧上肢腕掌部疼痛评分、术侧示指根部指围的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侧示指指端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波动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应用介入上肢垫对TR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能减轻患者TRI术后术侧肢体腕掌部的疼痛感和肿胀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79例冠状动脉心脏症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270例和压迫组309例,缝合组使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压迫组应用人工压迫止血。结果:缝合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压迫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的方法,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抑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抑郁的关系,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前后抑郁的变化。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2天、手术后(7±1)天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填写。结果试验期间15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其中117例确诊冠心病并完成手术前后SDS评定。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和不同狭窄程度组间抑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抑郁患病率、SDS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患病率为44.8%、75.9%(P=0.016),SDS抑郁评分为48.75±10.21、52.90±8.29(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抑郁不能反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②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程度无影响,成功再血管化治疗不能减轻抑郁。③冠状动脉造影后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抑郁加重,对这部分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初步验证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检查与治疗的可行性.1993年,Kiemenij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确立了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地位.现TRI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相对股动脉穿刺,TRI易于接受,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5].TR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现对经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TRI术后患者止血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压迫止血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后应用人工压迫止血与血管缝合器止血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评估血管缝合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并对其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stent)的 15 5例患者 ,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及压迫止血组 ,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6± 5 .5 )分钟 ,卧床制动时间为 12小时。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 2 .5 )分钟 ;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制动 0 .5~ 1小时 ,PTC/stent术后患者止血后制动时间为 2小时。血管缝合器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 (P <0 .0 1)。人工压迫止血组有 5例小血肿 ,1例较大血肿需外科手术处理 ,3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例术后局部渗血。血管缝合器组中有 3例穿刺部位疼痛 ;1例缝线断裂 ,改用手工打结 ;2例小血肿 ;1例有 1条缝线未能拉出 ,更换另外一条缝合器成功止血 ;5例缝合器止血后局部小量渗血需轻压止血 3~ 4分钟 ;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出现。操作成功率96 .5 % (5 5 / 5 7)。血管缝合器组血肿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压迫止血组 (P <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止血是令人瞩目的重要问题,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近年来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本次研究通过与手工压迫止血方法比较。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Starclose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封堵穿刺点的即刻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术后1周与穿刺有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77例,其中135例予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142例予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比较二者术后即刻封堵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1周内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等与穿刺有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6例,Angio-Seal组14例(P〈0.05)。术后1周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8例,Angio-Seal组18例(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较Angio-Seal闭合器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使用不同剂量的达肝素钠对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小剂量达肝素在PCI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设计,连续入选拟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294例,分为达肝素钠10 000U、5 000U组和120U/kg剂量组。术后20~24小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情况。结果 PCI术后cTnI及MYO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07及0.078)(P〉0.05),住院期间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紧急血管重建等临床事件发生。结论在择期PCI术中,与术中给予10 000U达肝素比较,术中给予达肝素120U/kg及5 000U同样安全有效,值得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规检查和治疗。由于股动脉粗大易于穿刺,绝大多数心脏介入导管基于股动脉途径的PCI设计,目前采用股动脉途径的CAG和PCI仍然是心脏介入医生乐于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存在缺点,需绝对卧床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难于耐受;肥胖病人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局部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由于患者无需卧床、耐受性好、局部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脏介入医生的推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介入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找原因,然后采取护理干预50例和50例一般护理对照。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24h,PCI术后卧床48h,观察组术前、术后认真宣教及心理护理,改进卧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2h、24h协助完成各项生活自理,按摩腰背部。结果: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结论:根据患者的需要及病情适当调节卧位及必要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风险评分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运用导管技术,通过球囊加压扩展、机械切割、激光气化、超声空穴等作用及在冠脉内放置金属支架等方法,使狭窄的冠脉内径扩大,改善心肌的血液供给,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一系列治疗手段[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的63例患者,分为Angioseal(A)组与Percloser(P)组,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P组(P<0.01),并且A组平均止血时间也明显少于P组(P<0.05);但两组平均卧床制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共有3例缝合失败,其中A组1例,P组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A组1例,P组2例),A组发生较大血肿1例,经重新加压包扎后消失.结论:两种血管缝合器止血用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其中Angioseal操作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