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胸痛的干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9年6月某院接诊且行开胸手术治疗的病患1633例为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823例实行肋间神经冷冻术处理,对照组810例利用静脉镇痛泵进行处理。分析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盐酸哌替啶用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盐酸哌替啶用药量为(63.57±19.85)mg,比对照组的(72.63±18.24)mg少(P<0.05)。试验组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1.46%,比对照组的4.57%低(P<0.05)。试验组术后6 h的PaO2水平为(97.85±26.31)mmHg、PaCO2水平为(39.94±3.32)mmHg,优于对照组的(76.42±25.83)mmHg以及(44.16±4.18)mmHg(P<0.05)。结论选择肋间神经冷冻方案,对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并有助于减少盐酸哌替啶用量,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2.
李雪松  穆静辉 《河北医药》2008,30(7):990-991
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主诉伤口剧烈疼痛,有报道手术后切口剧烈疼痛的发生率为35%~75%[1].术后的伤口痛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周围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咳嗽排痰、下地活动以及睡眠休息,甚至可以导致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镇痛不仅仅是为了单纯解除患者痛苦,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理想的术后镇痛应是镇痛完善,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为标准.我科开展了开胸手术中冷冻肋间神经预防术后胸痛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涛  倪斌  秦涌  何靖康  陈浩 《江苏医药》2006,32(12):1166-1166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及恢复。我院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开展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方法。 方法 对100例后外侧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病人常规手术后行冷冻切口及切口为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冷冻时间为90秒,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记录使用哌替啶针的用量,术后随访3~6个月。对照组病人除不用冷冻治疗外,其他同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止痛效果满意,总的有效率(0~6级)为92%,平均VAS评分2.12,使用哌替啶针平均40.0mg/例;对照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6级)为24%,平均VAS评分7.54,使用哌替啶针平均205.0mg/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诊3~6个月,两组病人切口处感觉无明显差别。 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5.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和镇痛泵止痛在开胸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手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方法对1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镇痛泵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以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价术后切口疼痛以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并于术后第3,7,15,30,90天测定肺功能。结果冷冻组止痛总有效率(0~6级)为98%,显著优于镇痛泵组的54%(P<0.01)。三组术后肺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神经的病理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对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对比,证实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方法:2004年5月~2011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100例择期传统切口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n=50)利用杭州K001AND公司JT-1型冷冻治疗,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神经进行冷冻治疗;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u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2、4、12、24、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少于B组,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改良肋间神经冷冻优于PCEA。结论:证明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肋问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将100例择期传统切El开胸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肛50),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作50),采用Et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二组病人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后2h、4h、12h、24h、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搔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如恶心(10.3%VS23.3%)、呕吐(10.0%VS26.7%)、头晕(6.7%VS20.0%)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结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开胸病人术后常因手术切口疼痛导致呼吸表浅、不敢咳嗽,造成排痰困难、呼吸困难,以致发生小气道堵塞、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术后低氧血症、通气功能障碍.减轻或消除手术伤口疼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术后镇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对三种不同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然  刘军  石文君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3):181-181,133
目的观察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对开胸术后的冷冻止痛效果。方法100例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冷冻治疗组患者在关胸前,分别将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部位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术后胸痛进行评级,并观察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冷冻治疗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4级)为92%,平均VAS评分2.40;对照组无0级及1~2级病例,轻微疼痛仅为4%,平均VAS评分8.56。两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肋间神经冷冻进行开胸术止痛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其他止痛方法不具备的临床应用优势,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矾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52-5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对76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冻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8例。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于预防开胸术后疼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同  徐军  裴学坤  王维林  管宏俊 《江苏医药》2012,38(23):2848-2850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用于食管癌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B组则在关胸前实施肋间神经冷冻.记录术后72 h患者口述疼痛数字评分(NRS);测定麻醉前、手术2h、术毕、术后12、24 h血浆P物质浓度.结果 A、B组镇痛有效率相仿(96.6% vs.93.3%)(P>0.05).A组术后48 h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但A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在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间歇给药的局部镇痛技术。方法 关胸前于切口后端上、下肋间处通过硬膜外套管针 ,经皮穿刺直视下放置硬膜外导管于切口上、下两根肋骨角下方的肋间神经处 ,术后间断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支配切口区域的肋间神经。结果 在病人手术结束后全身麻醉消失并开始诉说疼痛时作最初的肋间神经阻滞 ,5 3例中 ,42例 (79.2 %)肋间神经阻滞效果明显 ,术后完全停止肌肉或静脉的镇痛药使用 ;11例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肌注止痛药的用量或次数。结论 该项技术能长时间保留镇痛管并连续或重复注药 ,镇痛效果好 ,持续时间长 ,简单易行 ,无置管并发症及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磊  张毅  刘宝东 《中国医药》2014,(5):640-642
目的 总结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治疗,干预组术中实施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电子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Google搜索引擎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肋间神经冷冻,开胸术,镇痛;搜索有关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分析后显示肋间神经冷冻组较肌肉注射组镇痛效果好;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的镇痛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而肋间神经冷冻组的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结论肋间神经冷冻的镇痛效果好,可减少应用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进行开胸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0.5 mg/kg;B组切皮前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2ml.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h、4h、8h、24 h进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舒适度评分法(BCS)对患者术后1h、4h、8h、24 h进行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日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病人各时段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 A组患者BC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患者的疼痛不适,且不会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开胸手术病人于关胸前用亚甲蓝.布比卡固混合液作肋间神经注射,止痛效果良好。男21例.女9例。后外侧切口20例,前外侧切口6例.腋下直切口4例。其方法是取1%亚甲蓝2mt加0.5%布比卡因8ml;关胸前以4号半试敏用细针头,向胸椎旁肋间神经周围注射,包括切口上下和闭式引流管口上下各2个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外科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122例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n=63例,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9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上的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手术急慢性疼痛程度治疗上的效果.结果 根据主诉疼...  相似文献   

18.
开胸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我科于2001-03~2002-03所做的15例开胸手术患者中,由于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得当,大大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现将有关护理工作介绍如下:本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68岁。心包剥脱术3例,开胸探查术5例,体外循环术7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d。护理:①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及意义,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方法,并督促吸烟患者禁烟,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患者多做腹式呼吸及咳嗽训练,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手术后肺功能恢复;②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9.
开胸术后镇痛的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金良 《河北医药》2008,30(9):1389-1391
开胸术后胸痛是最严重的手术后疼痛之一.理想的镇痛应该是一种容易实施、成功率比较高、并发症最少而且有效的镇痛方法[1].镇痛效果不佳或镇痛方式不恰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2].良好的镇痛可以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开胸术后采用合理有效的镇痛疗法不仅仅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3].  相似文献   

20.
术后止痛治疗可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目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法(PCIA)用于术后镇痛,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而近期开展的开胸手术后肋问神经冷冻镇痛,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镇痛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