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巍  李彬 《国际眼科纵览》2005,29(5):320-323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姚娟 《眼科研究》2011,29(1):92-96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眼球或眼眶内容物摘除术、放射疗法及化学疗法,但均不能明显改善预后,而RB的远期影响往往带来局部的破坏性后果。基因疗法为RB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带来了契机,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就基因转染载体、基因导人方式、常用的基因技术(如RNA干扰技术)和治疗靶点等方面对RB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基因 治 疗虽然在治疗基因的靶向性、可控性及高效表达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却已显示了其 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上述方面的完善,基因治疗将会作为RB治疗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 用。现就RB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b的恶性程度高,发病早,可侵及单眼和双眼,对视功能的损害极大,甚至威胁生命,自杀基因疗法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中一种具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但其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近年才刚刚起步,本综述从作用机制,旁观效应,设计策略及基础实验的疗效评估等方面介绍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基因诊断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本文将重点对RB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雪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302-230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本文主要论述RNA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免疫学研究已表明Rb瘤细胞上存在肿瘤相关的特异性抗原,Rb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遗传有一定关系;Rb患者存在特异性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大多数病人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抗肿瘤免疫被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病因,发病机理及病变转归的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抗肿瘤免疫已成为Rb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Rb的肿瘤抗原,免疫遗传学、机体对Rb的免疫应答、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基因突变相关。为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眼球摘除率,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发展。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光化学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岳晗  钱江 《眼科》2009,18(6):425-430
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化学减容(chemoreduction)是一项非常有效且不可替代的方法。但这些化疗药物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且对中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不佳,因此如何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成为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的热点。研究集中于给药方法的变革和新型药物的研制,这包括眼动脉介入给药,纤维蛋白黏合剂缓释给药,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等,一些新的治疗药物的应用,如MDM2抑制剂(nutlins)、吩恶嗪衍生物Phx-1、考布他汀A4磷酸盐(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CA4P)、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包括TSA、HASA、MS.275、BL1521)等。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近几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药物使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曾静  唐瑞雪  何融泉  陈罡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95-1998
细胞中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对mRNA的降解和翻译抑制调控基因表达。 MicroRNAs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可直接参与RB的发生、发展,并在RB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RB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RB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更昔洛韦(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craa,Rb)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及旁观者效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MV/hytk-IRES-hrGFP质粒导入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Rb44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并用潮霉素筛选出转染阳性细胞HXO-Rb44/tk.RT-PCR鉴定hytk基因在HXO-Rh44细胞中的整合转录结果。比较转染前后Rb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通过MTT法检测GCV对HXO-Rb44/tk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不同比例HXO-Rb44/tk和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旁观者效应”)。并通过上清移换实验研究旁观者效应发生的机制。结果转染效率约为20%。HXO-Rb44/tk细胞mRNA经RT-PCR可检测出530bp的hytk基因片段。转染前后Rb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HXO-Rb44/tk细胞对GCV高度敏感,并表现出时间和和剂量的依赖性。HSV-tk/GCV系统对Rb细胞的杀伤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而GCV作用的HXO-Rh44/tk细胞上清对HXO-Rb44细胞生长无影响。结论 HSV-tk基因转移联合GCV治疗可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GCV代谢产物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进行转运可能是此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王静  王元贵  梁曼  李旭庭 《眼科研究》2009,27(11):996-999
目的观察Apoptin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的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Apoptin基因导入HXO-RB44细胞,通过RT-PCR法检测ApoptinmRNA的表达,同时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Apoptin和p53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转入Apoptin基因后,HXO-RB44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细胞周期分析可见凋亡峰,凋亡率为38.5%。细胞中可见Apoptin阳性表达(P〈0.05),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形成凋亡小体。结论转入Apoptin基因可显著促进HXO-RB44细胞的凋亡,Apoptin诱导的凋亡不依赖功能性p53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Rb基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光镜、电镜及TUNEL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RB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表达至少持续7天。FCM检测发现在Rb基因转染后第4天,各实验组治疗眼RB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峰,凋亡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眼;第20天,各实验组治疗眼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眼比无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小体形成。TUNEL方法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光镜下可见到紫红色的被标记的凋亡细胞。结论Rb基因可诱导RB移植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Rb基因体内抗癌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退化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RP发病年龄和病情进展与基因和遗传方式有关,受环境影响。基因治疗通过载体转移治疗性基因,对靶细胞进行遗传修饰,纠正或替代致病RP基因。本文介绍RP基因治疗相关基因载体研究进展,并就5个常见基因型(RHO、PDE6B、MERTK、RLBP1、RPGR)对RP基因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Rb1基因第16内含子内21个碱基缺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地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PCR—SSCP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白细胞DNA中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结果50例证实有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于第16内含子中可以用3种定位方法解释、具有相同序列的21个碱基缺失。结论这种极为少见的Rb1基因突变方式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正常拼接位点的结构而激活了“隐蔽拼接位点”,导致异常的Rb1基因mRNA产生或由此影响整个拼接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国人RB患者体细胞中RB1基因突变,分析我国RB1基因突变的特性,探讨RB1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28例RB患者及亲属的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共确定7例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结论:本组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的方式为点突变和小缺失,这些突变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基因蛋白产生,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国RB1基因突变方式主要是以微小突变为主,但复杂突变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