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fixed dose rate,FDR)输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ASCO和ECCO等数据库及论文集检索相关文献,选择FDR组为吉西他滨FDR化疗,对照组为吉西他滨30 min化疗的晚期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位评价者依据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主要对总生存率,其次是客观缓解率和毒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876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个RCT,涉及648例患者.FDR组与对照组相比,FDR组1年生存率提高6%,95% CI为0.00~0.12,P=0.060;客观缓解率提高5%,95% CI为0.00~0.09,P=0.030;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增加25%,95% CI为0.18~0.33,P<0.000;血小板减少症增加19%,95% CI为0.13~0.26,P<0.000;贫血增加8%,95% CI为0.02~0.13,P=0.007;恶心呕吐增加4%,RD=0.04,95% CI为0.00~0.12,P=0.160.结论:现有证据不推荐吉西他滨FDR输注常规临床应用,但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吉西他滨单药和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东亚人群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以期为中国转移性胰腺癌临床一线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预设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万方、Cochran Library、MEDLINE、PubMed和CNKI等数据库中系统性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发表的文献。主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 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和总生存期(OS)。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采用Rav Man 3.5.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项研究,合计1945例患者。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ORR为0.15(95%CI:0.11~0.18)、中位PFS为3.39(95%CI:2.74~4.05)个月、中位OS为7.39(95%CI:6.54~8.23)个月;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ORR为0.40(95%CI:0.29~0.52)、中位PFS为5.68(95%CI:4.30~7.06)个月、中位OS为9.80(95%CI:7.89~11.71)个月。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吉西他滨单药比较, 具有明显的优效性,适合东亚人群,特别是中国晚期胰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邱满堂  许青 《齐鲁肿瘤杂志》2012,(17):1357-1360
目的:总结国内外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FDR)输注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检索数据库PubMed、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1—12文献,以“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胰腺癌”等为关键词,不限定发表时间和语言;纳入研究FDR吉西他滨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综述和meta分析,共检索到文献25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6篇。纳入标准:1):比较吉西他滨FDR输注与标准输注的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2):吉西他滨FDR输注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药理学研究已证明FDR吉西他滨可使细胞内有活性的吉西他滨三磷酸盐达到最佳的蓄积速度。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相较于标准输注,FDR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果,但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近年来的一些I搭床试验中,FDR吉西他滨单药或者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均有较好的生存结果,而且使用较小剂量时血液系统毒性也相应减少。结论:FDR吉西他滨可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差,生存期也较短。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线药物,有研究表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患者的生存有益。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对比吉西他滨单药和联合用药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EBMreviews、EMBAS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文献。所选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晚期胰腺癌,单药治疗组接受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联合治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喜树碱类,抗代谢素或靶向类)药物治疗。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资料。评价指标包括6个月、1年生存率及ORR(客观缓解率)等。结果:共检索出19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较单药治疗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RR:0.87,95%可信区间:[0.78,0.96],P=0.008)。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可能有效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意义.方法:通过MEDLLNE,EMBASE,ASCO论文集等数据为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展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吉西他滨联合铂化疗,对照组为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的晚期县级腺癌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由两位评委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铵入标准入选,主要对生存率进行Meat分析,其次是客观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结果:共纳入6个RCT,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比较,装卸生存率无差别(P=0.25),临床获益反应率无差别(P=0.58),客观缓解率提高6%(P=0.08),血小板减少症增加8%(P=0.17),恶心/呕吐增加11%(P=0.0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不推荐吉西他滨联合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仍是目前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适形放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了2002年3月-2005年8月收治的56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其中26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适形放疗(放化组),30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结果:可评估病例54例,放化组有效率(CR+PR)为68.O%,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5)。放化组和化疗组的6月生存率分别为84.O%和62.1%(P=0.0728);12月生存率分别为64.O%和37.9%(P=0.05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组和化疗组的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84.0%和6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6)。放化组和化疗组的严重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6.0%和44.8%,无统计学差异(P=0.5103)。结论:在近期疗效方面,吉西他滨联合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而远期生存率,吉西他滨联合适形放疗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在CBR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优缺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Database、OVID Medline、Springer Link、EBSCO数据库,筛选观察组为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用药,对照组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试验。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同时手工查阅检索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以上资料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结果以HR或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观察组850例和对照组7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总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半年生存率方面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与吉西他滨单独用药无明显区别[HR总生存期=0.97,95%CI为(0.83,1.12),P=0.65>0.05;OR1年生存率=1.02,95%CI为(0.76,1.38),P=0.89>0.05;OR半年生存率=1.12,95%CI为(0.77,1.64),P=0.56>0.05];而客观缓解率(ORR)则具有边缘性统计意义[OR客观缓解率=1.54,95%CI为(1.00,2.37),P=0.05];毒副反应方面,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的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吉西他滨单独用药[OR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70,95%CI为(1.27,2.27),P=0.000 4<0.05;OR3/4度血小板减少=1.96,95%CI为(1.55,2.49),P<0.000 01;OR胃肠道毒副作用=2.98,95%CI为(1.95,4.55),P<0.000 01]。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虽然在ORR中能使患者受益,但不能使患者获得比单用吉西他滨更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反而使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加剧。因此,临床上不应提倡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用药作为一线临床用药,应选用更加合理有效的化疗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Xie DR  Liang HL  Yang Q  Guo SS  Jiang ZM 《癌症》2007,26(8):895-899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固定剂量率(Fixed-dose rate,FDR)输注治疗晚期胰腺癌似有较好的疗效,Meta分析也显示含铂类联合化疗优于GEM单药化疗,本文试图通过Meta分析,探讨GEM FDR输注联合奥沙利铂(GEMOX)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地位和价值.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ASCO等数据库及论文集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GEMOX方案化疗,对照组为标准GEM单药化疗的晚期胰腺癌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对总生存率及主要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182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869例患者.与GEM单药组比较,GEMOX组半年生存率提高9%(95%CI 0.03~0.16,P=0.005),1年生存率提高5%(95%CI-0.01~0.11,P=0.08),客观有效率提高6%(95%CI 0.02~0.10,P=0.006);WHO 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下降5%(95%CI-0.08~-0.01,P=0.01),恶心/呕吐提高13%(95%CI 0.08~0.18,P<0.001),神经毒性增加14%(95%CI 0.04~0.24,P=0.009),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提示,GEM固定剂量率输注联合奥沙利铂组成的GEM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替吉奥(S-1)和GEM单药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从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8月1日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GEM联合S-1化疗,对照组为GEM单药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人选,主要分析指标为生存优势(包括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次要分析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GEM+S-1联合化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HR=0.64,95%CI为0.54—0.75,P〈0.00001)及总生存期(HR=0.81,95%CI为0.68—0.96,P=0.01),提高客观缓解率[风险差异(riskdifference,RD)=0.16,95%CI为0.10~0.21,P〈0.00001]及疾病控制率(RD=0.10,95%C10.03~0.17,P=0.009),但同时3、4级不良反应也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18%(P=0.02)、血小板减少增加6%(P=0.008)、胃肠道反应增加8%(P〈0.00001)。结论GEM联合S-1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疗效确有明显提高,虽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但总体生存获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单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 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APC)的可能性。方法:4个中心共41例患者入选进行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IFU组24例,单用HIFU治疗;对照组17例,接受HIFU及吉西他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费用及安全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吉西他滨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HIFU组临床受益率、平均生存期与对照组相似,分别为66.7%比76.5%(P=10.740)和141.5天比176.5天(P=0.3510);而治疗费用较低,为20500元比51805元(P=0.000);安全性更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仅体力状态、HIFU次数及临床受益进入方程(P=0.000),化疗对生存期无影响。结论:单用HIFU治疗APC,其疗效等同于HIFU和吉西他滨的综合治疗,但较综合治疗经济、安全。推测可以单独应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胡巧英 《中国肿瘤》2007,16(5):361-364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CRTS组)与单纯手术(S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的食管癌英文和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3分高质量文章纳入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共8项RCT.1110例食管癌患者入选。与单纯手术组(S组)比较,新辅助放化疗治疗(CRTS组)明显延长食管癌患者1年、3年生存率,0R分别为1.33(95%CI:1.03~1.72,P=0.03),1.62(95%CI:1.19~2.20,P=0.002):术后并发症的合并优势比为1.41(95%CI:0.83~2.41,P=0.20)。[结论]与单纯手术相比,新辅助放化疗能明显延长食管癌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但不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评价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31日。全面收集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提取资料,采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篇 RCT(11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相比,术后放疗并不能提高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RR =0.94,95%CI 为0.80~1.10,Z =0.77,P =0.440)、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98,95%CI 为0.90~1.07,Z =0.52,P =0.610)和降低复发率(RR =1.06,95%CI 为0.91~1.24,Z =0.75,P =0.450),但可降低3~4级血小板减少症(RR =0.13,95%CI 为0.07~0.27, Z =5.62,P <0.00001)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R =0.01,95%CI 为0.00~0.03,Z =8.27,P <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RR =0.79,95%CI 为0.68~0.91,Z =3.15,P =0.002)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82,95%CI 为0.69~0.97,Z =2.31,P =0.0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可能会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其远期疗效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 RCT 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吉西他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47例晚期肝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符合筛选条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表阿霉素组)48例,治疗组(吉西他滨组)47例。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表阿霉素治疗48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46%和17%,中位生存期1.412年;吉西他滨组47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53%和20%.中位生存期1.748年。吉西他滨组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表阿霉素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最新动态     
顾良军 《癌症进展》2007,5(2):111-112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称他汀(Statin),是一类抗高血脂药。本研究系统回顾了他汀和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作者检索了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ISIProceedings和BIOSISPreviews等文献数据库、电子试验注册库和潜在合格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参考文献列表。共纳入38项研究(26项随机试验,涉及103573名参与者;12项观察性研究,纳入826854名参与者)。中位随访时间:试验3.6年,观察性研究6.2年。在对随机试验的荟萃研究中,无证据表明他汀与各类癌症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26项试验;汇总危险比=1.00;95%CI:0.95~1.05;I(2)=0%);同时,他汀与以下部位相关性癌症也不存在相关性:乳腺癌(7项试验;危险比=1.01;95%CI:0.79~1.30;I(2)=43%),前列腺癌(4项试验;危险比=1.00;95%CI:0.85~1.17;I(2):0%),结肠直肠癌(9项试验;危险比=1.02;95%CI:0.89~1.16;I(2)=0%),肺癌(9项试验;危险比=O.96;95%CI:0.84~1.09;I(2)=0%),生殖泌尿系癌(5项试验;危险比=0.95;95%CI:0.83~1.09;I(2)=0%),子宫颈黑色素瘤(4项试验;危险比=0.86;95%CI:0.62~1.20;I(2)=17%)或胃癌(1项试验;危险比=1.00;95%CI:0.35~2.85)。无证据表明随访期长短、他汀类型(亲水性和疏水性)或药效会对差异性构成影响。试验的结果总体上与观察性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我们的结论是:他汀的使用与短期癌症风险之间不具有相关性,但远期构成影响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和有哺乳经历的非哺乳期健康妇女各237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探讨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哺乳时间(χ^2=116.88,P=0.00)、睡眠姿势(χ^2=49.47,P=0.00)、婴儿吸乳方式(χ^2=74.64,P=0.00)、清洗乳头(χ^2=61.80,P=0.00)及乳房外伤(χ^2=16.77,P=0.00)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关,负性情绪(χ^2=1.03,P=0.31)、每次哺乳时间(χ^2=7.30,P=0.12)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平卧和乳房外伤(OR=2.27,95%CI:1.25—4.14;OR=3.24,95%CI:1.31~7.97);保护因素为吸住乳头乳晕的吸乳方式(OR=0.09,95%CI:0.05~0.19),哺乳时间6个月以上(OR=0.05,95%CI:0.02—0.11),每次哺乳前清洗乳头(OR=0.17,95%CI:0.09—0.34)。结论产后6个月内都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正常的侧卧睡眠不增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风险;在哺乳时让婴儿吸住乳头乳晕、经常清洗乳头等行为对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与负性情绪、每次哺乳持续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胶囊联合吉西他滨(GEM)化疗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治疗组);19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反应(CB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vs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72.2%vs 6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0).治疗组患者CBR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1.8% vs 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95%CI:8.0-11.5个月),高于对照组的8.02个月(95% CI:3.7-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3.0个月(P=0.720).治疗组的6个月生存率(72.5%)略高于对照组(6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似(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案与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相比,在客观疗效、中位生存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疾病控制率及临床受益反应也有所提高,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王琴  展平  宋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1):988-99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CNKI中研究p27表达与NSCLC预后关系的文献,收集每篇文献的相对危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CI),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Laird模型对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入选7篇文献,累计NSCI。C病例888例,其中p27阳性表达443例,阳性率49.9%。对入选7篇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文献具有异质性(Q=102.13,P=0.000),合并相对危险比为1.21(95%可信区间:1.13~1.29,P=0.000)。结论:p27的阳性表达可能是NSCLC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转移性结直肠癌、奥沙利铂、5-Fu、卡培他滨为检索词,查阅2011年6月前发表的有关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对入选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按照预先制订的数据表进行摘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6篇文献入选,全部研究共计218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可比。临床疗效方面,有效率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92[95%CI(0.82,1.02),P=0.12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19[95%CI(-0.73,0.35),P=0.49],-1.91[95%CI(-2.53,0.16),P:0.08],综合分析结果两组间均无优劣。Ⅲ~Ⅳ级毒副作用的比较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综合分析显示卡培他滨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5-Fu组,合并RR为0.24[95%a(0.11,0.55),P=0.0007],而手足症状发生率高于5-Fu组,合并RR为2.83[95%a(1.66,4.82),19=0.0001]。结论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无优劣。在Ⅲ~Ⅳ级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在5-Fu组更易发生,卡培他滨组主要以手足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metronidazole amino acidum natrium,cMNa)作为放疗增敏剂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配合其他检索,收集CMNa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在近期疗效方面,CMNa联合放疗对比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原发灶(OR=3.14,95%cI为2.15~4.61,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灶(OR=2.48,95%CI为1.60~3.83,P〈0.001)和原发灶复发(OR=3.44,95%CI为1.72~6.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单纯放疗疗法,CMNa联合放疗疗法的1(OR=4.94,95%CI为2.41~10.15,P〈0.001)、3(OR=2.42,95%CI为1.31~4.50,P=0.005)和5年生存率(OR=2.04,95%cI为1.17~3.55,P=0.01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和影响肝功能等不良反应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Na作为放疗增敏剂治疗鼻咽癌,可以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并不增加放疗的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宋卫峰  王雷  崔玖洁  王理伟 《肿瘤》2012,32(9):717-72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human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1,bENT1)预测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等数据库,筛选有关hENT1表达与胰腺癌预后的相关文献,分析hENT1低表达和高表达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系,采用Meta分析合并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共纳入9篇合格文献.在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hENT1低表达组有较高的死亡风险(HR=2.61,95%可信区间:2.03~3.34)和复发风险(HR=2.62,95%可信区间:1.94~3.54).在接受吉西他滨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中,hENT1低表达组同样有着较高的死亡风险(HR=2.49,95%可信区间:1.86~3.33)和复发风险(HR=2.79,95%可信区间:1.98~3.94).hENT1蛋白或mRNA低表达均预示着较高的死亡和复发风险.结论:hENT1表达水平在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