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对52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结果术前视力〈0.1者36眼,0.1~0.3者16眼,术后视力〈0.1的8例占15%,0.1~0.5者32例占62%,〉0.5者12例占23%,并发症主要是虹膜炎,无一例发生眼内炎,术后随访1~12月,10例视力有所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就糖尿病与血脂的关系和血脂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本组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符合WH()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在罚~30岁4例.30~39岁4例。41~50岁17例.50~60岁12例,61~70岁5例。合并有冠心病的14例,心电图有ST—T改变或临床有心绞痛症状.高血压者18例,肾动脉硬化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视网膜病变5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心梗,l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肢端坏死并休克。1.2方法。人院的…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消除或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做好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同时重视心理护理,早期指导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1例患者出院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6—8.3mmol/L左右,全身情况良好,情绪稳定,未发生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结论严密血糖监测,积极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及Ⅱ型患者与血小板膜GMP—140(GMP—140)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Ⅱ型患者及46名健康者GMP—140水平及血小板直接计数.结果:糖尿病肾病及Ⅱ型患者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亦显著高于Ⅱ型患者(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数目明显低于健康者及Ⅱ型患者(P<0.01和P<0.005)。结论: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GMP—140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阎蘅  孙海燕 《中国医刊》2008,43(3):47-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依据有无合并大血管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28例,测定各组血清CRP、TNF—α、IL-6、血脂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RP、IL-6、TNF—α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者显著高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0.01)。血清TC、TG、HDL—C、LDL—C、FBG水平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IL-6、TNF—α、血脂可能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有关,血清CRP、IL-6、TNF—α、血脂水平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成年人以近视性屈光不正首诊考虑糖尿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8眼)以视力下降首诊的成年人近视性屈光不正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内分泌科会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结果①发病年龄:2型糖尿病中老年多见,青年有多发趋势,尤其体格肥胖者。②眼部症状:视力下降26例,视物模糊12例,眼部不适37例。③眼部检查:视力:0.4以下2例.0.5-0.6者30例,0.8-1.0者6例。近视性屈光度-0.75D- -3D,老视1例(36岁)。矫正视力均≥1,0。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可发生眼部并发症: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缺乏“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近视性屈光不正成年人患者,尤其体格偏胖的中青年患者,做好糖尿病鉴别诊断,防止糖尿病漏诊,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患,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高原缺氧情况下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4月—1995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9—66岁,平均57岁;5例中4例为Ⅱ型糖尿病,1例为Ⅰ型糖尿病,病程10—15年,下肢感染1—24个月。患肢肿胀、疼痛、趾呈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1.2诊断依据:1.2.1以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已…  相似文献   

8.
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47例.搪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52例,入院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P—selectin、AT-Ⅲ:A检测,并设32例正常对照、:结果:(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P—selectin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P—selectin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2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vWF:Ag、P—selectin、AT—Ⅲ:A的异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观察其变化对糟尿病做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及3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P<0.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田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84-8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2008年10月在我门诊部就诊后在兵团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无mL管并发症B组患者HbA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TC、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并发症患者A组HbAlC、TC、LDL—C水平较无血管并发症者升高更显著(P〈0.05)。2型糖尿病患者FPG与HbAIC呈正相关(r=0.343,P〈0.05),而FPG与TC、LDL-C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严密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控制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解菊  王秀丽  邵丽丽  吴杰红  李强  刘俊 《重庆医学》2006,35(17):1543-1544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s—CRP、甘油三酯(TG)、LDL-C、总胆固醇(TC)、HDL-C、载脂蛋白(apoA1)、apoB。结果 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其Hs—CRP、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Hs—CRP、LDL-C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而在无大血管并发症组,Hs-CRP表达水平与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及LDL-C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大血管损伤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林举义 《重庆医学》2002,31(5):413-4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38例糖尿病患者(无临床并发症35例,并发症103例)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浆PAI-1水平,同时将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和年龄等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138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无临床并发症组(P<0.01),血浆PAI-1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体重等因素有关与患者年龄无关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高,尤其是伴有血管病变的患者,PAI-1活性增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向红丁 《北京医学》2003,25(2):84-8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47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选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者为57.3%;糖尿病肾脏并发症者为31.0%;糖尿病神经病变者为56.5%;高血压为50.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26.9%;脑血管疾病为13.6%;下肢血管疾病为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应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对已出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重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远发  钟莉 《西部医学》2005,17(4):329-33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113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致病菌、易发因素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3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07例,特殊类型糖尿病2例;有慢性并发症者69例,有急性合并症者20例。78例痰培养中51例分离出致病菌,38例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0例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为白色念珠菌;治愈率87.6%。结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糖尿病的急慢并发症为其易患因素,良好地控制血糖、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未接受过宣教的490例和接受过宣教的2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AusBio澳斯邦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分析结果。结果:未接受者490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115例,占23.47%。接受者220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42例,占19.1%。结论:临床医生加大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的认识,降低患者HbAlc的含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及3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因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糖尿病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肢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这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糖尿病人足部护理的健康指导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生活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91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生活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戒烟限酒,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快等。随访其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脑血管超声。结果91例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均没有加重,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既往史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者血脂、血压、空腹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健康的生活指导可减慢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并可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2005—01~2006—07七里村采油厂职工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54.83岁。Ⅰ型糖尿病11例,Ⅱ型糖尿病79例,伴有并发症的18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8人、中专21人、中学25人、小学26人。  相似文献   

20.
放置食管记忆支架引发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放置食管记忆合金支架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8例食管良、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通过放射、胃镜及手术方式放置MIN型记忆镍钛合金食管支架.观察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发现各种并发症有疼痛不适、异物感者58例,恶心、呕吐20例,出血18例,胃食管反流10例,支架移位、错位、脱落8例.再狭窄3例,压迫气管1例.大出血1例。结论记忆支架扩张食管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近远期并发症也不少。对可能或出现并发症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