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考查了各种无机、有机氮源和黄豆饼粉酶解液对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mediterranei)C_(?)-8菌株生物合成利福霉素SV的影响。结果以蛋白胨、硝酸钾的效果为最佳。通过均匀设计的实验,获得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使利福霉素SV的产量提高30%.  相似文献   

2.
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作为一类抗生素,由地中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现在称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i)产生,它首先在1959年为Sensi等报道。有关利福霉素的生产、生物合成和发酵方面的综述已经发表。我们对于利福霉素SV的研究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主要集中在它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方面。本文主要侧重报道了近来的进展。一、硝酸盐和无机磷的调节影响 (一)硝酸盐的影响在丰富培养基中,硝酸盐明显促进地中海诺卡氏菌NG12-4产生利福霉素SV(增加  相似文献   

3.
聚类分析在红霉素摇瓶培养基无机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糖多孢菌的摇瓶培养基中使用不同有机氮源时红霉素的效价明显不同。通过对培养基中不同有机氮源所含无机盐的聚类分析。发现无机磷为影响红霉素效价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无机磷含量高了会显著抑制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放线菌中,抗生素产生的起动(生理分化)与菌丝形态变化(形态分化)有密切关系。然而,高度分支的菌丝会增加培养基的粘度,影响正常的通气和混合,因而成为优化抗生素生产工艺中的主要问题。 利福霉素B系地中海诺卡菌产生。这种菌株的形态特征明显受培养条件的影响,而利福霉素B的产生又同形态变化密切相关。Lee等在分批培养中利用不同的生产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采用合成培养基研究多烯类抗生素产生菌的物质代谢与抗生素生物合成间的关系,着重介绍了左制菌素(Le-vorin)和两性霉素 B(Amphotericin B)的生物合成与合成培养基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作者首先以单因子试验预测各种碳水化合物对左制菌素合成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指出在培养基中加入淀粉能促进抗生素的合成,因此在进一步研究中,采用了含有葡萄糖和淀粉的培养基。在这基础上又进行了无机氮源的利用试验,整个试验采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是应用数学方法——长方形拉丁正交设计法设计实验,研究了Streptomyces var.tobramycin 2242号菌株生物合成托普霉素所用培养基的最佳化。试验所用的原始培养基成分为:黄豆粉2%,甘油2%,NH_4Cl0.3%,MgSO_4·7H_2O0.5%,CaCO_30.3%。最佳化是以氨基甲酰托普霉素的产量高低为准。在进行培养基最佳化以前,首先考查各种单因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碳源对托普霉素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均匀实验优化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氮源配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利福霉素SV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研究了氮源中各成分对发酵效价的影响。确定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并用实验验证,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0%以上。并对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新、老培养基中的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利福霉素-SV(Rifanmycin)是广谱抗生素之一,也是合成利福平、利福定等抗结核药的中间体,它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经液体发酵提取纯化而制得,在发酵中的培养基中,硝酸钾对地中海诺卡氏菌生物合成利福霉素SV有刺激作用。培养基中加入定量的硝酸钾有利于提高利福霉素SV的产量。过去我厂50m^3发酵罐培养基配方中硝酸钾的浓度是6g/100ml。在生产中发现120小时以后出现了利福霉素SV的发酵单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产生抗生素新衍生物的放线菌研究中,采用遗传操作创造新遗传型的有效法有三种,即突变、重组和质粒转移。已有研究指出,地中海诺卡氏菌(N.mediterranei)突变后得到许多生物合成障碍突变型菌株,这样的菌株只能合成利福霉素B的各种前体物利福霉素SV、W和I,而不能合成利福霉素B,这些前体物被认为是新的利福霉素。地中海诺卡氏菌遗传重组是用两株营养缺陷型进行的,一个亲株产生利福霉素B和另一株产生利福霉素W之间的种内重组,筛选  相似文献   

10.
多聚酮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着体外与体内因子调节。体外因子包括培养基中各个组分,例如碳源、氮源、无机磷等。体内因子有A因子、B因子、C-AMP、鸟苷四磷酸(ppGpp)等。本文对醌类抗生素七尾霉素(Nanaomycin)大环内酯抗生素泰洛星(tylosin)生物合成分别受无机磷和铵离子的调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且介绍解除调节作用导致抗生素产量增加的一种简单的发酵方法。一、七尾霉素生物合成受无机磷调节的机制七尾霉素由Streptomyces rosa subsp.notoensis KA-301产生,它是一种由Omura等发现的醌类抗生素族。应用~(13)C核磁共振谱和掺入浅蓝菌素(cerulenin)的生物转  相似文献   

11.
国外利福霉素类抗菌素的发展概况及其衍生物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 1.利福霉素类抗菌素的发现及其微生物来源利福霉素类抗菌素是1957年意大利Lepetit公司从法国土壤中分离的地中海链丝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产生得到的抗菌素。他们费了四年时间,收集了世界各地2000只土壤标本,从链丝菌中分离了18,000株,由此选出了产生菌,发现该产生菌的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的杀菌作用。产生菌在含有巴比妥酸衍生物培养基中得到的培养液经纸上层析,分离得到A、B、C、D、E五种成份,仅利福霉素B得到了结晶,是稳定的物质,毒性低。1964年日本找到了产生利福霉素O的产生菌。利福霉素B很容易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周丽梅  杨帆 《海峡药学》2008,20(5):44-46
目的对微生物法测定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以藤黄微球菌MCC(B)28001为测定菌,使用培养基Ⅱ(pH6.5~6.6),采用该微生物法二剂量管碟法测定利福霉素钠注射液的含量,并对其方法学进行建立与验证。结果抑菌圈直径(Y)对利福霉素钠溶液浓度(C)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0113logC 20.884,r=0.9981(n=5),在0.1μ·mL-1~1.2μ·mL-1范围内抑菌圈直径与利福霉素钠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空白辅料对测定无任何干扰,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87%(n=9)。结论本实验为微生物法测定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学建立及验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利福霉素产生菌于1957年首先由意大利米兰 Leptit 研究室从法国南部拉斐尔植物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该菌经鉴定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a),在普通的培养基中至少可产生5个组份,称为利福霉素 A、B、C、D 和 E,其中仅 B 可被精制。它的活性较小,但通过化学方法使其“活化”,包括氧化利福霉素 B 为利福霉素 O,然后水解为活性高的利福霉素 S,并继续还原为利福霉素 SV,它们的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合成众多的代谢产物,抗生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引人兴趣的物质。产物产量的多寡,除取决于微生物的内在因素外,还取决于包括营养物质浓度在内的外界条件。通过菌株改良,以及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不断揭示,抗生素生产能力已逐年提高。为求得更高的抗生素产量,对于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受到注意,Hopwood等、Queener等、Drew等、Martin、Hu等和VaneR等曾分别从各个角度归纳过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仅就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对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而言,很早就发现了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影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能力。如易被利用的葡萄糖虽可加快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生长,但青霉素的生物合成能力反而下降。由此碳源代谢产物对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阻遏与抑制作用被引起注意,进而发现葡萄糖效应。其他抗生  相似文献   

15.
利福霉素的菌种选育与发酵工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福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是Sensi等于1959年发现并首先命名的。有关利福霉素生产的全面综述是后来Sensi(1967)等所写。此文对利福霉素的历史、作者的发现、发酵和分离都作了详尽的叙述。但自那以后,通常对Ansamycin,尤其是利福霉素作了很多报道,但主要限于新的利福霉素的发现和利福霉素的生物合成方面。 Hartmann等(1967)首先发现利福霉素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各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产生菌株生长都取决于营养培养基中的磷、锰、动植物脂肪的存在。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营养培养基中的一些组分对托普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证明无机磷明显刺激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生长。磷对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相似文献   

17.
头孢菌素生物合成的种子能否移种可根据种子培养基的利用情况、细胞形态、菌种呼吸强度及其菌丝量等参数来决定。本文就改善头孢菌素C产生菌种子培养条件的研究,以便提高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指数。在固定无机和有机氮源情况下产生菌的生长速率变化取决于糖浓度。在种子培养基中糖的浓度从1%提高到3.5%生长速率将增加到最大值。但在相同培养基中把有机氮源浓度提高到3%,生长速率也能达到最大值,但需较长时间。值得指出增加培养基糖的浓  相似文献   

18.
利福霉素SV,利福霉素B二乙胺及利福平是利福霉素类抗菌素中评价最高的抗结核新药,也是抗菌、抗麻风新药,主要用于肺结核复治。1957年,意大利首先从法国土壤中分离出地中海链丝菌,在培养发酵液中发现利福霉素。后来,又从各国土壤中分离的链丝菌,选出产生菌,在发酵液中获得利福霉素A、B、C、D、E五种新抗菌素,从利福霉素B氧化获得利福霉素O,水解获得利福霉素S,再还原获得利福霉素SV(Rifam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型免疫抑制剂子囊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AC0329的化学合成限定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子囊霉素产生菌的营养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试验不同浓度的20种碳源,19种氨基酸和7种无机盐对子囊霉素产生菌FAC0329生长和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应用建立的子囊霉素合成培养基研究了子囊霉素、FK506和雷帕霉素三个结构类似物的生物合成,表明该培养基的专一性。结果与结论研究了子囊霉素的营养生物合成,首次建立了适合子囊霉素产生菌的专一化学合成限定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子囊霉素的生物合成,提高发酵生物效价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福霉素是1957年意大利从链丝菌Streptomyces mediterranei中得到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结核杆菌的抗菌素。链丝菌培养液中有利福霉素A、B、C、D、E五种物质。其中A、C、D、E为碱性,不稳定,较难分离,称为利福霉素混合体,仅利福霉素B是结晶,为一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利福霉素B易转变成为其他衍生物,如经氧化、酸水解及还原,可转变为利福霉素O、S及SV。利福霉素SV是一高效的抗革兰氏阳性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素。据报导,利福霉素SV不仅可通过利福霉素B转化,而且可以用利福霉素B的产生菌经诱变剂处理,获得突变菌种,直接生产利福霉素SV及其他组份。科学工作者试制了利福霉素B的酯、酰胺及酰肼衍生物,从中选出了Rifam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