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慈溪市生态牧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现状,提出防控对策,为南方地区生态牧场开展布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生态牧场内所有职业接触人员进行布病检测。结果 2011—2015年共检测369人次,血清学阳性15例,阳性率为4.07%,确诊新发布病6例,发病率为1.63%,布病感染者9例,感染率为2.44%。2013年检出率最高,2015年较2013年病例数减少75.00%,感染者例数减少80.00%。15例患者和感染者包括产房工作人员、饲养员、兽医等。结论应加强宣传、指导、检疫等布病疫情的监控和防治力度,预防布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2004年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方法]2004 年6 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白音库伦牧场进行人间布病调查。[结果]调查、检测854 人,血清学阳性60 人,感染率为7 03%;确诊现患病人44例,患病率为5 15%。[结论]白音库伦牧场发生人间布病暴发。  相似文献   

3.
布病在我国的流行由来已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解布病在我市的流行情况,我中心于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份三批抽样调查了独山子区国营牧场、小拐乡牧场、乌尔禾区养殖基地、中太肉联公司屠宰场、绿成公司养殖场的工作人员364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动态,进一步查清德江县布病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流行特征,有效控制布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预防和控制布病流行和发生制订防治对策,及时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德江县报告布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周围人群及布鲁菌宿主动物进行监测。结果德江县发病村抽取39份羊血清标本,经地区畜牧兽医局实验室检测有12份标本阳性,感染率30.77%。对布病患者周围开展布病调查并检查登记380人,未发现现症患者。采集341份血清标本,检出血清S型阳性1例,标本采集率89.74%,阳性感染率0.29%。结论德江县羊是布鲁菌宿主动物,人直接接触带菌的羊感染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宣化县2008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调结果的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依据《张家口市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对韩家坡、李家庄2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流调了1310人,血清学检测107份,阳性24人,阳性率为22.42%,可见人间布病疫情依然严峻。结论布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多部门配合,做好畜间、人间布病的防疫,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和布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治疗,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本次暴发流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例病例发生在同一养殖场,发病率为75%。以饲养人员与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结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对畜间布病的监测和检疫,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杜绝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描述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空间分布,研究其空间流行特征。方法建立三江源布病现况调查数据库,采用QHEndem ic-GIS和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制图,以感染率、患病率叠加分析流行特征。结果三江源地区布病现况调查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考核期相叠加,囊谦(2.00%/1.03%)、久治(0.81%/0.63%)、达日(0.58%/0.33%)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考核期。考核前后相叠加,疫情均有上升之势。结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疫情现状,区域内各县布病疫情呈散发,并向周边县(区)扩散,总体分析显示该地区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桃源县首起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为布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发现桃源县首例病例后,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重点监测人群和羊只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首例患儿家中母羊患有布病,患儿经常接触小羊羔而导感染的导可能性较大。从73名重点监测人群中检测出9名血清抗体阳性感染者,阳性率为 12.3 %;从378只山羊检出布病抗体阳性37份,阳性率 9.8%。结论桃源县存在动物布病,给人群健康带来危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布病在人畜间流行。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布鲁菌病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自 5 0年代末经细菌学证实存在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以来 ,经过调查发现畜间布病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主要以羊种及牛种布病交替流行为主 ,犬种布病在农区散发存在 ,局部地区尚有零星的猪布病感染 ;人间布病主要在凉山、阿坝及甘孜自治州散发流行。现将流行及防治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情况1 1 布病疫区分布  196 0年以来 ,通过调查证实我省布病流行县 (市、区 )共计 48个 ,其中重度流行县 2 0个 ,中度流行县、区 13个 ,轻度流行县 15个 ,另据调查温江、青神、资阳等县市尚有犬种布病流行。1 2 布病疫情1 2 1 畜间疫情 农垦、卫生…  相似文献   

10.
黄坚 《应用预防医学》2011,17(6):346-348
目的 通过对隆安县2006~2010年人间布病监测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检查资料的整理,分析近年来人间布病的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今后布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监测点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资料,分析布病的流行强度、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和地区差异.结果 2006~2010年隆安县人间布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为非牧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布病非牧区章丘市发生的36例布病患者资料与医疗机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结果336例患者中,50~75岁的占58.33%;患者对布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个人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27.78%、38.89%、8.33%、25.00%。患者就诊次数最多的是村卫生所(中位数4.12次),发病至初诊时间最长的是市级医院(中位数56d),初诊至确诊时间最长的是村卫生所(中位数123d),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的是村卫生所(中位数151d);初次就诊或随后的复诊时被误诊的28例,误诊率为77.78%。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市级医院的误诊率分别为88.89%、77.78%、53.57%。[结论]章丘市布病病例误诊率较高,确诊时间延误,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缺乏布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安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就诊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获得当地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通过对不同暴露状况下人群的感染情况的比较,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89例,其中布鲁氏菌病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7.42%;性别和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的职业共分为8类,其中农牧民阳性例数占的比例最多,占总数的70.00%,其次为畜产品收购人员,比例为18.33%;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阳性率最高的就诊地区为林州,其次为安阳县;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食用未煮熟畜肉(OR=4.61,95%CI:1.79~11.85)、畜产品收购(OR=6.31,95%CI:2.53~15.75)、接触家畜流产物(OR=3.86,95%CI:1.50~8.98)、接触排泄物(OR=3.52,95%CI:2.37~7.56)、幼羔在卧室喂养(OR=9.45,95%CI:5.92~15.07)均是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灞桥区某奶牛场人群布氏杆菌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确认2头布病牛的调查,了解某奶场人群布氏杆菌感染现况。方法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调查,采集密切接触者血清,应用RBPT和SAT试验进行布氏杆菌筛查;病例判定依据GB15988—1995。结果该场20人接受检测,RBPT试验阳性13人(65.o%),与西安市布病监测点阳性率(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652,P〈0.01),13例既往感染者,经SAT试验,抗体滴度在1:100以上者6例(30.0%),抗体滴度在1:200和1:400分别为2例,判定为现症感染者,与监测点阳性率(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525,P〈0.01)。结论该人群感染明显高于一般职业人群。牛种布氏杆菌由于无临床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调查提示:职业人群高感染现象,值得在监测和临床工作中注意。  相似文献   

14.
蔡新民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77-2178
目的监测了解周至县布氏杆菌病(布病)感染现况。方法根据《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和《西安布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病例判定依据GB15988—1995。结果累计完成48个乡(镇)次、287个村、3723人监测任务,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血清437份,阳性18例(4.12%);阳性血清经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5份阳性(27.78%),RBPT和SAT经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仅有1份阳性(滴度均〉1:100),判定病例1例。结论提示布病疫情呈现波动趋势,仍应密切关注人、畜发病动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119家煤矿企业肺结核体检管理和煤矿工人肺结核发病情况,探讨我国煤矿工人肺结核纳入职业健康体检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对全国9省54家国有重点煤矿、24家地方国有煤矿和41家乡镇煤矿共119家煤矿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肺结核体检的主要管理部门为企业附属医院(33.3%和41.7%),乡镇煤矿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68.3%)。51.9%的国有重点煤矿和41.7%的地方国有煤矿制定了肺结核体检管理制度,乡镇煤矿均未制定相关制度。109家煤矿(91.6%)无肺结核专职管理人员,31家(26.1%)无肺结核兼职管理人员。2010—2012年,17.3%的国有重点煤矿、33.3%的地方国有煤矿和62.6%的乡镇煤矿未开展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国有重点煤矿岗前肺结核检出率年均47.53/10万人,其他煤矿均未检出病例。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工人年均在岗体检率分别为51.7%、37.4%和25.0%,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134.86/10万人、472.27/10万人、1 816.75/10万人,未开展在岗体检的企业比例分别为9.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锡林浩特市牧区不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牧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锡林浩特市3个苏木(乡镇)分别作为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不同苏木的15岁以上牧民分别实施为期1年的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入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和各干预组间的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各组布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8.1%~64.6%提高至干预后的77.4%~88.0%。协方差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对于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护行为的正确率仅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有显著提高,由54.2%提高到57.9%(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当地牧民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才能有效改变当地牧民的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14 -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布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济南市2014 - 2018年布病疫情资料,采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不同年份各乡镇(街道)布病发病的RR值,绘制RR值等高线地图。结果 2014 - 2018年济南市累计报告布病 1 424例。5月为发病高峰。74.93%的病例集中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69%。男女性别比2.72∶1。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探测到7个时空聚集区, 2016年4月 - 2018年8月商河地区的聚集性最强(RR = 22.31,LLR = 298.37,P<0.001)。2014 - 2018年RR值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位于济南北部,均为商河县沙河乡(RR = 32.61、14.30、14.11、35.82、65.81)。结论 2014 - 2018年济南市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济南北部、中西部和中南部存在聚集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对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习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东西湖区与羊养殖、贩卖等密切相关的职业人群进行布病卫生防护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布病相关职业人员147人,男性居多,占62.59%(92/147),年龄集中在20~79岁,平均年龄50.6岁,职业以羊散养户为主占87.07%(128/14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7.56%(114/147),调查人群布病卫生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18%,其中男性对布病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性(X2=12.849,P〈O.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东西湖区相关职业人群对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散养户暴露于饲养环境以及与病死羊接触过程中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意识差,因此,在职业人群中加强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许昌市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趋势,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疫情年报及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4年许昌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01例,发病率为2.36/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报告;重点人群感染率为5.50%,患病率为1.34%;病例主要分布在禹州市(41例)、襄城县(26例)、许昌县(14例)和长葛市(10例), 占全部病例的90.10%,波及范围在不断扩大;疫情均为散发,春夏秋季高发,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村中老年从事羊只养殖人员为主。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6.80%~60.00%,平均为48.41%;健康防护行为形成率为19.00%~72.48%,平均为55.10%;通过宣传,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平均达90.06%,为83.00%~98.00%之间;健康防护行为形成率平均达到86.38%,为73.18%~98.00%之间。 结论 许昌市人间布病疫情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存在发生暴发疫情的可能性,应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among both human and livestock populations in an endemic area in Egypt.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wo villages, where 616 inhabitants (aged 3-75 years) and 350 livestock of 97 households were enrolled. Sera were tested for Brucella spp. antibodies by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for both populations. Proportions of seropositive sera were 0.0 and 1.7% among the inhabitants, and 0.0 and 16% among livestock of villages I and II,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seroprevalences considering the clustering of brucellosis within households were 0.03 for people and 5.2 for livestock in village II. The village variable (P=0.07) and keeping sheep in the household (P=0.01)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human brucellosis, whereas only the village was significant for livestock (P<0.001). Sheep showed the highest seropositive proportions of brucellosis among livestock. No association could be detected between human and livestock brucellosis. In conclusion, we found local variation of seroprevalences of brucellosis among human and livestock in the two surveyed villages. Furthe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to be conducted in randomly selected governorates, not only to confirm the low seroprevelance of human brucellosis, but also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 of livestock infection for terms of prophylax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