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凡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2):28-31
目的:探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与双导丝辅助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ERCP )插 管 困 难 患 者 中 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62 例 ERCP 插管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各 31 例。 参考组行双导丝辅助切开术治疗,治疗组行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治疗。 比较组间围术期指标 、治 疗 后 中 期 随 访 结 果 、生 活 质 量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并 记 录 有 无 狭 窄 复 发 。 结 果 :治 疗 组 插 管 成 功 率 为 93.55%( 29/31 ),高 于 参 考 组 的 67.74% ( 21/31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两 组 插 管 时 间 、手 术 时 间 和 术 后 住 院 时 间 对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5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3.55% ( 29/31 ),高 于 参 考 组 的 61.29% ( 19/31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 P<0.05 );术前两组生活质 量 各 维 度 评 分 对 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5 ),术 后 6 个 月 两 组 心 理 领 域 、生 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治疗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参考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5 );治 疗 组 术 后 并 发 症 总 发 生 率 为 38.71% ( 12/31 ),高 于 参 考 组 的 9.68% ( 3/31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 治 疗 组 狭 窄 复 发 率 为 6.45% ( 2/31 ), 低 于 参 考 组 的 29.03% ( 9/31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 结论: 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治疗 ERCP 插管困难患者与双导丝辅助切开相比可提高插管成功率,改善治疗后中期疗效,降低狭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术及双导丝术在困难性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158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法(A组)、双导丝法(B组)和单导丝法(C组)3组。比较三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8例A组患者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93.1%,56例B组患者插管成功50例,成功率89.3%,44例C组患者插管成功26例,成功率59.1%,A和B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胰腺炎4例,出血6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20.7%;B组并发术后胰腺炎5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16.1%;C组并发胰腺炎7例,出血2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29.5%,3组均无穿孔发生。B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A与C组,B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常规单导丝插管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与双导丝法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丝占据法128例,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130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成功率93.75%,预切开组插管成功率93.8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插管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69)vs(12.81±3.67)min,t=-2.27,P0.05]。2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导丝占据组急性胰腺炎6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道感染2例;预切开组急性胰腺炎8例,术后出血3例,胆道感染6例。导丝占据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3.08%),χ2=3.27,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导丝占据组对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4.69%vs 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均可提高困难性ERCP插管的成功率,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导丝占据法插管用时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导丝占据法的简便性,安全性,且插入胰管的导丝并不增加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可认为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根据患者的插管方式,将以双导丝术插管的42例患者为A组,以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的23例患者为B组,以常规插管法的39例患者为C组。对比3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插管成功率最高,为95.7%,其次为A组的85.7%,C组仅为53.9%,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6.1%、20.5%,A组最低,但三组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均可显著提高ERCP困难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龚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6):584-587
20余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临床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而随着腔内超声新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近10年胆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hrasono graphy,IDUS)的进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或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cholangiography drainage,PTCD)已能清晰显示胆管和胰管腔内、 相似文献
8.
自从1968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应用于临床以来,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的诊治应用范围日渐扩大,特别是胆道镜、经口胆道子母镜、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和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的开展,使一些较复杂的胆道手术变得简单易行,甚至无需剖腹手术而通过微创技术得以解决,减少了对病人的损害。因此,在原有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内镜治疗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辅助胆管插管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ERCP诊疗过程中,对困难插管的23例病例采用圈套器辅助预切开技术进行胆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2例插管成功。术中出血1例,观察后自行停止,无胰腺炎和穿孔发生,无操作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圈套器辅助预切开能充分暴露胆总管,层次更加清楚,操作方法简单,可以作为解决困难插管的一个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并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联合组68例AKP、γ-GT不同程度升高的患者常规行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发现胆管结石后,即行EST+网篮取石。根据EST术后并发症治愈的情况再行LC,与同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对照组65例比较。结果联合组EST均获成功,68例全部取石成功,术后注射性胰腺炎2例,4例胆管炎,治疗1周痊愈后行LC术。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联合内镜组严重。对照组住院时间较联合组长(P<0.05)。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LC的指征,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充分显示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ERCP在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系统结石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06例ERCP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ERCP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胆囊结石的诊断US优于CT和EPCP,胆总管结石的诊断ERCP优于CT、US。本组病例中ERCP检查的胆管结石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通过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和/或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其中结石最小直径0.1cm,最大直径5cm,单发19例,多发37例。胆系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和胆囊内,ERCP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内的充盈缺损,胆管扩张,下端梗阻时,可出现杯口状的充盈缺损,其上方胆管口径扩张。结论ERCP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兼治疗的手段,对胆管结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选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法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52例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31例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2例双导丝插管组成功45例,成功率86.5%;31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插管成功28例,成功率90.3%,两者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62,P >0.05)。双导丝组并发术后胰腺炎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8%;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3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9.4%;两组均无穿孔发生。双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3.8% vs 19.4%,χ2=5.363,P <0.05)。结论 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双导丝法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稍低。 相似文献
16.
诊断及治疗性ERCP在肝胆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进行生长抑素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方法 42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ERCP、B超和CT检查;ERCP和EST诊治肝胆管结石64例75例次;62例次患者分别于ERCP和EST术前和/或术后应用奥曲肽或施他宁后检测血尿淀粉酶.结果 B超诊断率为26.20﹪;CT诊断率为66.70﹪;ERCP诊断率为97.60﹪.75例次行ERCP或EST,成功70例次,失败5例次,成功率93.33﹪.36例EST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19例;33例取石成功.胰管显影30例,占40.00﹪.8例术后放入鼻胆管引流(ENBD).并发症为ERCP和EST后胃肠道出血2例(2.67﹪),急性胆管炎1例(1.33﹪),急性胰腺炎2例(2.67﹪).用奥曲肽后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7.24﹪和34.48﹪;用施他宁者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8.75﹪和25.00﹪;对照组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64.71﹪和70.58﹪.奥曲肽组和施他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5);施他宁组与奥曲肽组相比血、尿淀粉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淀粉酶血症主要发生在术后6 h内.结论 ERCP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高,EST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奥曲肽和施他宁可以减少术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ERCP联合EST胆总管取石术289例患者,其合并胆囊结石,择期行LC。按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按是否行LC分为LC组和无LC组。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胆囊切除史、总胆红素水平、黄疸和壶腹周围憩室情况;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情况;胆道狭窄、胆管成角、胆总管直径;结石的性质、数量和大小;机械碎石、鼻胆管引流情况。跟踪随访5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27.1±14.6)个月。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胆总管直径分别为(17.7±3.7)和(15.5±4.4)mm;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例数分别占41.3%和16.8%;壶腹周围憩室例数分别占61.9%和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1)。胆总管直径≥15 mm和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789~1.941,均P 0.05),择期LC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C组与无LC组5年累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4.5%和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mm,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择期行LC并不能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ERCP与MRCP对胆胰疾病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85例MRCP与ERCP均获成功,其中两者诊断一致53例,不一致32例(37.6%,32/85),诊断一致的胆总管结石36例,肿瘤9例,其他8例。不一致32例中,MRCP诊断为肿瘤、结石32例,而ERCP诊断为结石或未见异常。结论MRCP诊断胆总管扩张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扩张的病因诊断尚不够理想,对胆总管较小结石的诊断不如ERCP敏感及准确,而且不能治疗,因此MRCP不能替代ERC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困难胆管插管病例中置入3 cm长5Fr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插管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短5Fr胰管支架,将其随机分为胰管支架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腹痛情况、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在胰管支架组中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腹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3 cm长5Fr胰管支架置管成功率高,自发脱落率很高、并发症少,减少再次行内镜取出支架的概率。结论短5Fr胰管支架留置在内镜困难胆管插管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又能有效地降低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