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钩吻Gelsemium elegans Benth.是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1],目前多采用钩吻素子和钩吻素甲作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2-3],不能完全反映药材中其它成分的情况。指纹图谱是评价药材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对16批不同产地的钩吻药材进行考察,以建立钩吻的HPLC指纹图谱,为钩吻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1仪器与试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中国钩吻中钩吻素子的方法。方法 从中国钩吻中提取得到的钩吻总碱以氯仿-甲醇-0.1 mol/L HCl(4 ∶ 4 ∶ 2 ,V/V/V)为溶剂体系,通过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的目标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核磁共振谱氢谱、质谱分析确证化学结构。结果 进样300 mg钩吻总碱,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为75 mg,经结构鉴定确证为钩吻素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质量分数为99.2 %。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钩吻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以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为对照,对不同产地钩吻的根、茎、叶、花、果实生物碱进行薄层色谱研究,考察了5种提取方法、4种展开系统、5种薄层板、3种检视方式以及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方法 5提取,过PXC柱(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三氯甲烷-甲醇(9∶1)为展开系统,稀碘化铋钾试液-10%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1)混合溶液为显色剂,钩吻生物碱薄层色谱信息保留较多,分离较好,薄层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鉴别钩吻的较专属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钩吻素子的浓度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优化钩吻素子与肝微粒体的反应体系,采用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两者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正离子,MRM模式检测孵育体系中钩吻素子的浓度,并应用Linewearve-Burk作图分析数据,计算酶促动力学常数。结果钩吻素子在0.5~30μM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1544x-0.0593(r=0.9939,n=5)。钩吻素子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为14.2μmol/L,Vmax为303.03pmol/(min.mg.pro)以及肝清除率CLint(Vmax/Km)为21.37μL/(min.mg.pro)。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适应于钩吻素子的体外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标准,建立止嗽青果丸质量控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西青果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麻黄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20∶5∶0.5)为展开剂进行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以乙腈-0.1%磷酸溶液[ 5∶95(内含0.1%三乙胺)]为流动相,色谱柱kromasil-C18 (4.6 mm×250mm,5 μm),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图谱中能清晰检出西青果、麻黄;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085 ~0.427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5.88%,RSD 1.17%.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作为止嗽青果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妇炎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妇炎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炎净颗粒中的地胆草、氯化两面针碱、阿魏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Vp-ODS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25∶75∶0.3),流速:1 mL/m 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在2.0~20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58%(RSD为0.46%)。结论:本法可用于妇炎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瑶药黑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瑶药黑钻经甲醇提取后,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2∶6)为展开剂,对瑶药黑钻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化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生化丸的质量标准,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对处方中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色谱柱YMC-PackODS-A(4.6 mm × 250 mm,5μm),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2 nm,测定生化丸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TLC图谱中可检出当归、川芎、甘草的特征图谱,阿魏酸进样量在52.0~520.0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1.34%(n=6).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生化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30%A;20~30 min,30%~4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钩吻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前上述6种成分在12批生品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44,1.129,3.590,1.603,2.376,1.631 mg·g^-1;炮制后六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则依次为2.258,0.343,1.176,0.115,0.459,0.281 mg·g^-1;毒性最强成分钩吻素己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92.83%,而毒性较小的钩吻素甲炮制后质量分数升高了56.37%,其他4个成分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钩吻炮制前后可明显分为2个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钩吻炮制后第1主成分由钩吻素子变为钩吻素甲。结论:钩吻炮制后毒性成分钩吻素己被显著降解,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成分含量下降以及钩吻素甲的含量升高可能是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强肝扶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主要药物牡丹皮、黄芪、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山茱萸所含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水(15∶ 85),检测波长24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强肝扶正片中主要药物牡丹皮、黄芪、丹参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马钱苷在0.081 0~0.607 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6%,RSD =2.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钩吻经胆汁混合蒸制前后成分及毒性的差异,旨在为钩吻减毒存效提供新的炮制方案。方法 采用胆汁混合蒸制法炮制钩吻,建立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汁蒸制品(胆钩吻)HPLC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钩吻生品与胆钩吻指纹图谱信息,筛选成分差异,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钩吻生品与胆钩吻急性毒性死亡率。结果 10批钩吻生品及胆钩吻H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5、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共有峰相似度分别为0.744~0.979、0.998~1.000;HCA分析结果表明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钩吻聚为2类;PCA结果显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能客观反映10个批次钩吻生品与胆钩吻的样本信息;OPLS-DA结果显示钩吻素子、钩吻素己、胡蔓藤碱乙及2号未知物是差异成分,其中前3种成分在钩吻生品中含量较高,2号未知物在胆钩吻中含量较高;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钩吻生品致死量为0.2 g/kg,胆钩吻剂量为4 g/kg时小鼠死亡率为0%。结论 钩吻经胆汁炮制后成分及毒性差异显著,具有减毒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瑶药金线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三氯甲烷提取后,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0.6∶0.05)为展开剂,对瑶药金线风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3.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麻夷鼻炎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君药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臣药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薄层色谱法对麻黄、辛夷、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盐酸麻黄碱含量在7~35 mg·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 1.69% (n =9);盐酸小檗碱含量在1.4~70 mg·L-1(r=0.999 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0%,RSD 1.84% (n =6);采用的薄层色谱法专属强.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好,可作为麻夷鼻炎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瑶药小散骨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瑶药小散骨风经甲醇提取后,以冰醋酸:水(5∶5)为展开剂,对瑶药小散骨风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薄层色谱法评价不同产地何首乌的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评价何首乌质量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三氯甲烷-甲醇-水(6.5∶2.25∶0.42,冰醋酸调pH=4)两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对何首乌有效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并定量扫描,以峰高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以区别不同产地的何首乌,聚类分析将10个何首乌样品分为4类。结论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快速有效地鉴别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6.
清上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颖  刘秋琼 《中药材》2006,29(12):1375-1377
目的:建立与完善清上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清上颗粒剂组方中葛根、两面针、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颗粒剂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Vp-ODSC18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20∶80∶0.3),检测波长:328 nm,流速为1.2 ml/min,柱温45℃。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此条件下能较好分离,且其浓度在5μg/ml~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0.2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瑶药大散骨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瑶药大散骨风经甲醇提取后,以冰醋酸:水(4∶6)为展开剂,对瑶药大散骨风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刘浩  刘铭  俞昌喜 《中草药》2009,40(9):1392-1395
目的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 mol/L 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300 mg钩吻总碱中经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19.4 mg钩吻素己和21.2 mg 1-甲氧基钩吻碱,质量分数分别为95.4%、98.6%;经过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共振的结构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两种生物碱分别是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已和1-甲氧基钩吻碱,为钩吻生物碱的研发提供了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伤科洁肤液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当归、虎杖、黄柏、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同时测定伤科洁肤液中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三乙胺(1∶99∶0.3),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测定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0.434 ~2.170 μg(r =0.999 1),加样回收率为97.62% (RSD 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较全面反映该制剂内在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麦芪益肺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术、乌梅、五味子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橙皮苷进行了定量,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25∶71∶4),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256 ~1.28 μg(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71%.结论 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有效的控制本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