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频超声正逐渐应用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与肌电图和MRI相比,具有直观、价廉、无创、定位准确、实时动态、连续显示等优点。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明确诊断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通过解剖学研究、严格的体格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能使大部分患者明确定位诊断,但仍有一部分病例无法明确病变部位。超声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腓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刺激不留针针法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为两组,分别为强刺激不留针治疗组与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药物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每组患者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评分。结果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其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观察神经肌电图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结果。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类型的符合率为94.83%,Kappa检验后,一致性较高(κ=0.63,P<0.05),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诊断上臂丛神经损伤、下臂丛神经损伤和全臂丛神经损伤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较高;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性质的符合率为93.10%,Kappa检验后,一致性较高(κ=0.59,P<0.05),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臂丛神经完全损伤和不完全损伤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较高。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类型和性质的准确率均比较高,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沈莺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77-178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安阳市中医院13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程分为3组,对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病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SCV;并分析尺神经f波和胫神经H反射情况。结果 病程10年以上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异常率分别为28.57%和42.85%,尺神经和腓浅神经SCV分别为28.57%和44.90%,尺神经f波与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24.48%和91.83%,与2、3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的准确性高,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干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相关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对应性手术方式治疗,观察其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效率。结果27例患者经神经电生理检测与患者手术治疗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概率为92.59%,其中肌电图可有效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并可诊断损伤程度;经对应性治疗后,优良率为77.7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确诊病情程度、病变部位、性质及范围,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根据不同病情采取对应性治疗方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初步认为脉冲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除疗效较好,并可检查神经损伤的预后情况。过去有人报告,周围神经损伤,常规电检查完全变性反应,肌电图检查提示完全失神经支配,可行手术探查神经损伤的程度或同时进行神经吻合术。抗震救灾医治伤员期间,我科应用晶体管脉冲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20例中,例赵某某,为右胫腓神经电检查完全变性反应,左胫腓神经部分变性反应。于治疗第三次中,针刺秩边穴时,患者有一种麻串感放射至足部,隔天再针第四次前,患者自述左踝关节变得稍能伸屈活动  相似文献   

7.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研究了6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使用血栓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6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血栓通治疗后,肢体麻木、发凉及疼痛等感觉异常明显好转,有效率分别为84.9%,91.7%,82.1%;肌电图测定的多条神经NCV有不同程度增快,以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情况。治疗前后查肌电图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结果: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有效率分别87.7%、89.6%、83.3%。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盐酸丁咯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正逐渐应用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与肌电图和MRI相比,具有直观、价廉、无创、定位准确、实时动态、连续显示等优点。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明确诊断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通过解剖学研究、严格的体格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能使大部分患者明确定位诊断,但仍有一部分病例无法明确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10.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群  芮长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19-1620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的特殊致伤原因和损伤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 长时间下蹲位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与健侧相比患侧腓深神经或腓浅神经电位波幅变化明显,波幅下降均在50%左右,最大降幅88%.EMG表现损伤神经所支配肌肉有自发电位、募集减弱等.结论 长时间下蹲致腓总神经损伤是较少见的损伤原因.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较明确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5例糖尿病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电生理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即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末端潜伏期(ML)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65例糖尿病(DM)患者379块肌肉、368条MCV和ML进行了检测。结果:318条肌电异常(83.9%),302条MCV减慢(821%),341条ML延长(92.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电生理检测中有很高的异常率且与病程有密切关系。结论:肌电图多相波、单纯相、混合相、腓总神经与股神经MCV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L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处理和预防膝部腓总神经卡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应用膝部保护垫前后两组病人对比,可以发现膝部保护垫是膝部腓总神经卡压的预防措施和腓总神经卡压的一种治疗手段。结果:应用腓总神经保护垫后,膝部腓总神经卡压发病率明显降低,腓总神经卡压患者也可同时得到治疗。结果:应重视膝部保护垫的应用,降低神经卡压的发病率,提高下肢疾患的早期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14.
膀胱截石位致腓总神经损伤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 ,女 ,4 3岁 ,病历号 15 2 36 4 ,因左侧外阴前庭大腺囊肿收入院 ,于 2 0 0 2年 3月 14日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术前行骶管麻醉 ,穿刺顺利 ,手术成功 ,从麻醉开始取膀胱截石位到手术结束历时 30min ,术后次日发现左下肢小腿外侧皮肤感觉丧失 ,左踝关节不能背屈侧及内翻 ,行走呈下垂足态 ,神经科会诊考虑腓总神经损伤 ,肌电图提示腓总神经干性损伤。请神经科、麻醉科、骨科医生会诊 ,排除因麻醉穿刺、麻醉药不当及血肿所致的损伤 ,考虑系体位不当致腓总神经受压所致 ,给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辅以针灸、理疗 ,3个月后皮肤感觉基本恢复正…  相似文献   

15.
徐明耀  寿卫东  陈菲 《江苏医药》2005,31(11):825-826,F0002
目的 探讨面神经损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面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手术切口采用腮腺手术进路,术中按循分支找总于的原则,找到损伤面神经残端,将神经两断端置于医用硅橡胶管内并固定之。结果 术后2个月,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术后6个月面瘫基本消失,术后1年面瘫完全消失。肌电图检查结果同临床症状恢复一致。结论 套管法是一种简单、实用且疗效佳的神经修复法。术前肌电图仪检查有助于确定神经损伤的性质及部位,可辅以神经探测器寻找神经残端,神经必须至少固定在管内5mm以上,修复时机越早越好,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16.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栓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研究了 6 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在使用血栓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周围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6 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血栓通治疗后 ,肢体麻木、发凉及疼痛等感觉异常明显好转 ,有效率分别为 84 9% ,91 7% ,82 1% ;肌电图测定的多条神经NCV有不同程度增快 ,以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与手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手术配合及术后回访,我们深刻体会到该手术中体位的摆放及体位并发症的预防应引起足够重视,肝移植手术时间长,巡回护士工作量大,忙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护理工作,易忽视皮肤护理、腓总神经、臂丛神经的护理,而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患病时间长,病情重,全身情况差,低蛋白血症,易引起皮肤压疮、电灼伤、外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臂丛神经损伤),甚至是引起临床纠纷的一个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合并神经损伤脊柱肿瘤手术前后的应用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8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脊柱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科手术前后神经肌电图对手术治疗脊柱肿瘤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8例脊柱肿瘤患者术前硬膜外脊髓压迫(ES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30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病变的患者.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骨小头下、腓骨小头上,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 ①腓总神经病变组中有28例出现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下至腓骨小头上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段至腓骨小头上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腓骨小头上下2 -6 cm内;③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病变者并非均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 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坐骨神经损伤和腓总神经损伤都是临床常见病症,从症状和体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可以从受损范围上对二者进行鉴别,但对于病程较长或已有部分恢复的患者,往往鉴别困难。测定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传导时间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精确定位有独到之处,其传导时间延长,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