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介入性方法。但是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20%~49%,如何防治再狭窄是当前介入性心脏病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RS的定义及临床表现按照国际心血管病学社团联盟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关于PTCA工作要领...  相似文献   

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控与PTCA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PTCA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急性并发症显著下降,但PTCA后半年内扩张部位再狭窄(RS)的发生率仍高达30%-50%。即使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SI)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其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RS的形成。但是关于RS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仍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干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7年Gr懕entzig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1]。但术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高达10%~20%,尽管冠脉内支架、斑块旋切术、β射线照射等方法的引入以及多种药物(抗血小板制剂、肝素、冠脉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等)应用于临床加以术后干预,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2]。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9月对76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用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6月~2005年9月我院…  相似文献   

4.
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磊磊  龙明智 《医学综述》2003,9(9):528-53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自 197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 30 %~5 0 % ,且主要发生于术后 3~ 6个月 ,严重制约了该治疗手段的推广应用。近年来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 ,预防及治疗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焦点。1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1.1 内皮细胞 (EC)功能受损 ,亚急性血栓形成 支架机械性扩张刺激加深内膜损伤 ,致EC撕脱 ,EC局部功能障碍 ,内皮下基质与胶原暴露 ,血小板附着内皮下 ,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导致血管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另外 ,EC功能受损其分泌抑制血管…  相似文献   

5.
韦旭波 《医学综述》1995,1(10):433-435
冠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资料证实:成功的PTCA可明显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但术后再狭窄高达20~40%,再闭塞占20%,再狭窄和再闭塞多于6个月内发生。目前研究表明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1 与血小板的关系PTCA后血管内皮表现为损伤性修复反应,血小板和血栓形成在新生内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内含α颗粒(含有ADP、β-TG、PF4、PDGF等)和致密体(含有5-HT等)。当血小板活化时,这些物质即释放入血。β-TG是血小板体内激活的一个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伍广伟  王风 《广西医学》2002,24(10):1574-1577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冠脉内支架术也广泛地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术后治疗血管闭塞 ,或者在血管成形术中选择性地应用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 1)。血管内支架的应用虽可以部分降低再狭窄率 ,但新近研究显示冠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RS)率为 2 8%( 2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且临床使用的防止再狭窄的方法 ,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支架内 RS预防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再狭窄预防的药物很多 ,主要种类有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抗炎症药…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医学综述》1998,4(4):149-152
<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临床实践已被证实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但PTCA术后半年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高达30%~40%,严重限制了PTC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RS的形成。但关于RS形成的确切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仍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支架植入术 ( 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约有 30 %~ 5 0 %的患者在 PTCA后 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1] ,支架的应用后仍有 30 %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再狭窄的形成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2 ]。球囊扩张后造成血管损伤 ,内皮剥脱造成内皮的皮下组织暴露 ,即刻引起血小板和白…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PTCA术后再狭窄(RS)成为影响其长期疗效的主要限制因素。RS的发生机制较复杂,血管内皮损伤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随之引起的内膜增生是造成RS的主要病理过程,其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本文就血管RS与VSMCs增殖机制及信号通路调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诊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邢炜  李佩璋  李雄  徐坚  吴欣  凌峰  马辉  许轶洲  周亮 《浙江医学》2001,23(11):647-64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施行急诊PTCA术,PTCA术后再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7例.结果37例患者术后残余狭窄均<10%,冠脉再通率达100%;术后6h死亡1例.结论急诊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余年的临床发展和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日趋成熟,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术后6个月仍有30%~50%的再狭窄(RS)率,严重影响了其疗效。因此研究RS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是当前一大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表明RS发生机制是: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和增殖;②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和生长因子的释放;③炎  相似文献   

12.
耿庆山 《医学综述》2000,6(6):267-269
<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但其发生于手术后3~6个月的高达30%~50%的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PTCA的疗效。血管内支架的广泛应用使RS发生率下降了10%,但支架并不能抑制血管组织细胞的增生。一旦增生超过了支架扩张所给予血管的补偿,则仍会造成RS。近年来一种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再生和修复,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迁移和增殖来预防RS的方法-低强度激光照射(low power laser irradiation,LPLI)治疗正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梗(AMI)的早期数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通过球囊加压扩张产生机械性挤压,使血管内膜上粥样斑块撕裂、拉断、压缩,使狭窄处的血管腔得以扩大,从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避免老年人溶栓的出血危象。但是术后血管内新的创丽而导致血小板粘附和集聚、血栓形成等,造成再狭窄。现将PTCA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进科  刘翠萍 《医学综述》1996,2(11):591-593
<正>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Coronarg Angioplasty,PTCA)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法将特制的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对病变组织进行挤压、汽化、消融、切割等,使血管内径扩大,从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缓解缺血症状并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内科介入性治疗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成熟,器械的变革和完善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PTCA的成功率由早期的60%发展到今天高达90~95%以上,但PTCA后的再狭窄(Restenosis,RS)问题也不断受到重视,有关于RS机制和对策的研究一直是PTCA研究中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术后3~6个月有30%~5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是临床上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PTCA通过重建狭窄区域血运,进而恢复缺血缺氧区域的正常血供。然而,PTCA术后由血管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 IH)所导致的管腔再狭窄则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损伤血管局部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小板活化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均可以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本文对PTCA术后引起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PTCA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首次于临床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a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众多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为影响了其治疗的远期疗效和临床应用。支架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是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PTCA)的基础上将金属支架置入冠脉病变处,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血管闭塞,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阐述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磁化支架防治犬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磁化支架对 (PTCA,Percutaneoustranslum 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2 0只健康杂种犬 ,超大球囊反复扩张损伤靶血管 (前降支或旋支中段 )制备 PTCA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大于 5 0 % )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只 ,对照组靶血管置入普通 Palmaz支架 ,实验组靶血管置入磁化 Palmaz支架 .手术前、后不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术后 6 mo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犬 ,切取靶血管 3cm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对照组 30 % ,实验组 0 ;组织病理学检查靶血管平均内膜厚度 [对照组 (2 .98±0 .5 6 ) m m,实验组 (1.13± 0 .4 1) mm ]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磁化支架对犬 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