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05—2007年流感流行特征。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1)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05—2007年共检测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2446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11株,分离率为12.7%,其中H1N1亚型108株、H3N2亚型117株、B型86株,分别占34.7%、37.6%和27.7%。2005年、2006年流感病毒的分离率均高于2007年流感病毒的分离率(均P〈0.01);2005年、2006年为H1N1、H3N2和B型同时流行;2007年未分离到H1N1亚型,为H3N2与B型同时流行。结论珠海市2005年和2006年流感病毒较活跃,2007年较平稳;2007年的流行优势毒株由2006年的H1N1亚型变为H3N2亚型。3—7月份为流感疫情高发期,应加强此期的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深圳南山区流感病毒变异、变化规律及流行情况,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用常规狗肾传代细胞(MDCK)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毒株鉴定。结果2005年分离流感病毒64株,其中H1N1亚型9株、H3N2亚型44株、B型11株;2006年48株,H1N1亚型18株、H3N2亚型2株、B型28株,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11.97%。结论在两年的人群流感病原学监测中,流感病毒阳性分离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流感毒株的流行发生了型别的变化,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是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2006年以H1N1亚型,B型(victoria系)为主。且由2005年的B型(Yamagata系)转向2006年B型(Victoria系)。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广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4年6月内科或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发病3d内)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流感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Kidney,MDcK);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或咽漱液样本17313份,流感病毒阳性1508株,分离率为8.71%,其中A1型(HIN1)92株、A3型(H3N2)1138株、B型278株,分别占总分离数的6.1%,75.5%,18.4%。3种毒株在5~15岁组分布最多,占44.7%;2001年优势流行株为B型,2002~2004年优势流行株均为A3(H3N2);流感病毒分离高峰为每年3~7月,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未分离到A1(H1N1)亚型流感病毒;A3(H3N2)型流感病毒除主要在流行季节分离外,在非流行高峰期也均有一定数量分离;B型流感病毒则主要集中分离于冬季(11、12、1月份)。结论感染人群中流感毒株A1(H1N1)、A3(H3N2)、B型交替出现,A3(H3N2)亚型活动较强。应密切注意A3型(H3N2)流行株的活动情况,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2005—2007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5—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5-2007年两个流行期河北省ILI就诊百分比分别为4.50%和3.22%,按月统计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出现在2005年12月和2007年1月;2005—2006年流行期采集ILI咽拭子标本93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92株,分离率为9.81%。H1N1亚型57株占61.96%,H3N2亚型6株占6.52%,B型29株占31.52%。2005年11—12月为H1N1亚型;2006年1—2月为H1N1、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仍以H1N1亚型为主;进入3月后,H1N1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但B型已明显上升为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采集标本72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8株,分离率为12.10%,H1N1亚型21株占23.86%,H3N2亚型66株占75.00%,B型1株占1.14%,H3N2亚型毒株为优势株。结论2005—2007年流行期河北省流感流行高峰为当年12月或次年1月。先后出现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病毒优势株发生了交替变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1—2006年度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及主导毒株的交替规律。方法:在流感流行季节,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1年11月-2006年3月共分离到流感病毒281株,血清学鉴定结果A(H1N1)亚型58株,占20.64%,A(H3N2)亚型162株,占57.65%,B型61株,占21.71%。在2001—2002、2003—2004年流行期,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02—2003、2004—2005年流行期,为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2005—2006年流行期,A(H1N1)、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我省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一般在12月到次年的1月之间。结论:通过不同年份流感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点、毒株亚型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门诊病人采取咽拭子分泌物,接种到MDCK细胞,放33.5℃温箱培养。对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333份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42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2.6%。3-6月份主要为H3N2型,7~10月份主要为B型。结论:2004年东莞地区主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流行。3~6月以H3N2型流感流行为主,7-10主要以B型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5~2006年冬春季北京地区流感病原监测及乙型流感病毒种系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培养分离流感病毒,经血清学试验鉴定分型。选取部分乙型流感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得到HA1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信息软件进行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874份,经MDCK细胞分离到510株流感病毒。其中H1N1亚型244株(47.84%);H3N2亚型57株(11.18%);B型209株(40.98%),208株为Victoria系,1株为Yamagata系。对210份细胞分离阳性标本进行鸡胚培养,共分离到流感病毒9株,全部为H1N1亚型。28株B型优势流行株与当年疫苗株不属于同一谱系,相差较远;与新预测(2006~2007年)的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北京地区2005~2006年冬春季节存在H1N1、H3N2、B型3种流感病毒流行,以H1N1、B型为优势毒株。B型Victoria系优势株正在通过变异逐步在流行中占据主导地位。新预测流感疫苗可对人群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3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福建省2003年流行性感冒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暴发点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或漱口液、双份血清和一般人群血清标本;用MDCK细胞和鸡胚接种法分离病毒;血凝抑制法鉴定毒株和测定血清抗体。[结果]监测医院报告ILI7467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3.7%。从792份ILI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97株,其中H3N2亚型90.7%,B型9.3%。75例中的31例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升高,其中H3N2亚型20例,B型11例。150份一般人群血清的H1N1、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3%、90.7%和48.0%。[结论]2003年福建省同时存在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前者为优势毒株,未发现H1N1亚型。一般人群大多具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但H1N1和B型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2004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了解毒株变异情况。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2所监测医院ILI咽拭子标本550份,分离到流感病毒92株,阳性分离率为16.73%,经分型鉴定A(H3N2)亚型82株,A(H1N1)亚型1株,B型5株,4株因HA〈1:8未能分型;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12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5株,阳性分离率为28.00%,其中32株为A(H2N2)亚型,3株未定型。结论:湖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仍为A(H3N2)亚型.但同时有A(H1N1)亚型和B型毒株的存在.未发现流感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保定市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防治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2~2006年保定市儿童医院作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0~7岁流感样病例(均为门诊就诊患儿),采集流感样患儿的咽部分泌物,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分离鉴定病毒。[结果]共采集流感样患儿咽拭子标本101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4株,其中65株为H3N2型,19株为H1N1型,10株为B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9.26%,其中以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1月份为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阳性率占14.73%,均高于同年10~11月份及来年2~3月份的水平;各年4~7岁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均高于0~3岁年龄组。[结论]保定市区流感病毒流行以H3N2型为主,累及人群以4~7岁为多,做好这类人群的监测对流感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5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样疫情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方法:对群体性发热的14起病例107份鼻咽拭子和85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Influenza A/B IgM ELISA、胶体金法、鸡胚分离培养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4起107份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10起45份阳性,阳性率为42%(45/107);10起85份血清标本中,A型流感IgM7起17份阳性,阳性率20%(17/85);对2起30份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1起3份阳性,阳性率10%(3/30)。鸡胚培养12起77份标本中,3起3份阳性,阳性率3.9%(3/77),其中,2起分离出H1N1流感病毒株,1起分离出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株。暴发时间分布情况集中在3~5月份,其中5月份的4起疫情中,3宗分离出流感病毒株。结论:3~5月份是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暴发流行的高峰期,以A型流感为主,其次为B型流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3~4h内得结果,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1998—200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及时掌握湛江市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和毒株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8—2001年用鸡胚双腔法对湛江市流感样病人咽拭子和鸡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圈定一般人血清流感抗体。[结果]合计采集病人咽拭子1805份,分离出7株H1N1和4株B型流感病毒;鸡咽拭子96份,分离出4株H5N2禽流感病毒,1名职业密切接触者血清H5N1亚型抗体阳性;一般人群甲3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在75%以上;0-4岁组儿童甲1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和B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7%和30.4%,均较其他年龄组低。[结论]湛江市近几年流感流行株是甲3型流感病毒,甲1、B型流感病毒近年流行呈上升趋势,要对容易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重点人群加强预防与检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4年江西省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对流感的流行进行预测预报。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551份,分离到流感病毒65株,其中H3N253株,B型12株。结论:江西省2004年同时有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惠州市2010-2011年流感病毒的变异、变化及流行规律,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集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样本,先采用RT-PER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再用常规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毒株鉴定。结果2010年共检测634份ILI咽拭子样本,检出阳性105份,阳性率为16.5%,其中A型H3N226份、新甲型H1N123份、B型56份;从105份阳性样本中分离出13株流感病毒株,分离率为12.3%,其中B型毒株8株、A型H3N2毒株5株。2011年共检测487份样本,检出阳性91份,阳性率为19.9%,其中A型H3N25份、新甲型H1N137份、B型49份;从91份阳性样本中分离出40株流感病毒株,分离率为43.9%,其中新甲型H1N1 21株、B型19株。结论2010-2011年惠州市流感病毒株的流行每年都发生型别的变化;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但细胞分离法仍是实验室诊断和监测流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5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样疫情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方法:对群体性发热的14起病例107份鼻咽拭子和85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Influenza A/B IgM ELISA;胶体金法;鸡胚分离培养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4起107份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10起45份阳性,阳性率为42%(45/107);10起85份血清标本中,A型流感IgM 7起17份阳性。阳生率20%(17/85);对2起30份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1起3份阳性,阳性率10%(3/30)。鸡胚培养12起77份标本中,3起3份阳性,阳性率3.9%(3/77),其中,2起分离出HIN1流感病毒株,1起分离出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株。暴发时间分布情况集中在3-5月份,其中5月份的4起疫情中。3宗分离出流感病毒株。结论:3~5月份是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暴发流行的高峰期,以A型流感为主,其次为B型流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3-4h内得结果,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6年福州市和龙岩市流感监测点病原分离结果,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鸡胚和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毒株型和亚型鉴定,对龙岩监测点分离的2007-2008流感流行代表株B/福建新罗/54/2006进行抗原分析。[结果]2006年福州市病毒分离阳性率8.1%(58/712),其中HIN1型39株,乙型19株(Victoria系11株,Yamagata系8株);龙岩市阳性率4.9%(20/412),其中H1N1型18株,乙型2株(Yamagata系),未分离出乙型Victoria系毒株。20072008流感代表株B/福建新罗/54/2006与B/上海/361/2002和B/天津/144/2005比较,抗原已发生变异。[结论]2006年福州和龙岩市监测点分离的流感均以H1N1为主,未分离出H2N3。流行高峰均在1月,不同的是福州市监测点在4月形成另一个高峰,而龙岩市在3月形成一个高峰,2个监测点在7月都形成一个小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2~2003年度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国内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特性。方法 流感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细胞分离;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流行株的HA基因核酸测序,分析其亲缘关系和抗原变异性。结果 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全国23个省(市)和自治区共采集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共计16135份,经鉴定流感病毒阳性1113株,分离率6.9%。在1113株流感病毒中,A1型66株、A3型544株、B型流感病毒Yamagada98株和Victoria405株,分别占总分离数的5.9%、48.9%、8.8%和36.4%。优势流行株为H3N2和B型Victoria株。A3型流感病毒除主要分离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外,在非流行高峰期也有一定数量的分离。而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主要集中分离于冬季流行高峰期,其流行株核酸序列分析属B型Victoria系株。A3型毒株血凝素基因的HA1系统树分析表明,其与A/Panama/2007/99同源,且有某些变异存在。结论 虽然感染人群的流感毒株依然是A1、A3和B型交叉出现,但以A型(H3N2)和B型Victoria为优势株。与历年不同,B型Victoria分离比例增加及分布广泛是2002~2003年度的特点。A型(H3N2)流行株有变异迹象值得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春市2011—2013年流感监测情况,探索流感流行特点及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门诊流感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PCR,和狗’肾细胞(MDCK)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病毒分离后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12年10月一2013年3月从长春市523例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出119份核酸阳性并分离到78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5.55%;其中H3N2型48株(占40.34%),新甲Hl型30株(占25.21%)。而上一年度在121份核酸阳性中分离到52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2.98%;其中H3N2型13株(占10.74%),B—victoria系22株(占18.18%),B—yamagata系17株(占14.05%)以B型为主。结论2012—2013年度长春市流感的优势株为H3N2型、新甲H1型,与上一监测年度(H3N2型,B—victoria系,B—yamagata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漳州市一般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6年共3次采集人群血清281份,以微量半致敏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2004-2006年A(H1N1)、A(H3N2)抗体阳性率相近,B/上海/361/2002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2005年与2006年相比B/浙江/02/2001抗体阳性率相近。甲1、甲3、乙型中的Yamagata亚型和Victorian亚型4型的抗体滴度GMT,分别是24.5、58.6、24.1和32.1,有保护性抗体的比率分别是16.4%、59.8%、22.8%和23.0%;3年人群H3N2型血清抗体水平较高。特别是2006年甲3型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较高,抗体几何滴度(GMT)1:94.9,有保护性抗体的比率(滴度≥1:40)占66.0%。[结论]应加强一般人群流感病毒抗体和流感病原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广东省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广东省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和人群血清流感抗体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方法用9-11天龄鸡胚和(或)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病毒鉴定及人血清流感抗体检测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凝集抑制法(HI)。结果2005年广东省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84起,报告病例7 154例,主要由A(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局部暴发。2005年全省人群中共分离流感病毒929株,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占54.04%,A(H1N1)亚型流感病毒占28.52%,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占6.14%,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占11.30%。检测900份一般人群血清,A(H3N2)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较高,为67.11%;B型(Victoria系)流感抗体阳性率较低,为4.78%。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不同两个市分离到的两株流感病毒与国家2005年标准株抗原性有明显差别。结论2005年广东省未发生流感大流行,A(H1N1)、A(H3N2)亚型及B型(Yamagata系)、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同时在广东省交替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