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己报道了 10 0多种寄生虫的全长线粒体基因组。本文主要总结了后生动物门的线粒体基因结构 ,并且回顾了人类线虫和扁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状况。一些蠕虫的全长或近于全长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发现 ,为蠕虫的种系发生分析和遗传变异性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遗传标记。本文举例说明了线粒体基因组在蛔虫、盘尾丝虫、血吸虫、片形属吸虫、并殖吸虫、棘口吸虫、棘球绦虫和绦虫属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蠕虫病病原,对人体危害很大,也严重影响水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吸虫的重要工具.该文对吸虫线粒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吸虫线粒体基因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吸虫线粒体基因的研究意义及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加拿大棘球绦虫不同基因型的线粒体基因组,尤其是其中的cox1和nad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性,了解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遗传标记特征与变异情况,阐明加拿大棘球绦虫基因型在棘球属中的分类地位、命名和进化关系。另外,本文通过对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或资料,并为棘球蚴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基因组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领域,本就其发展现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线粒体基因组的损伤及突变机制,线粒体基因组损伤的有关疾病以及线粒体基因组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抗蠕虫药物,包括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在抗蠕虫药物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碱基组成、基因的结构组成及排列、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位点、密码子使用情况及偏好性、系统发育等,为研究棘球绦虫系统起源、演化、分类及亲缘关系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12种棘球属绦虫线mtDNA全序列,并以猪带绦虫作为外类群,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OGDRAW在线分析网站及Vector NTI Express软件,分析mtDNA的组成及排列情况。用Clust-X软件对多个相似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使用Mega4.0软件选择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利用RNAfold在线预测网站使用minimum free energy (MFE) and partition function算法预测l-rRNA和s-rRNA二级结构。结果 除Eg G1外,棘球绦虫属mtDNA有36个编码基因,包括22个转运RNA基因、12个蛋白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但Eg G1 mtDNA最小,只有30个编码基因,在起始编码区缺少6个编码转运RNA的基因,且第一个编码基因不是ND5,而是COX3;编码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率为27.9%~42.7%,其中COX1最为保守,ND5变异率最大达到42.7%;棘球属绦虫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起始密码子除atg,也有一些蛋白质以gtg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以taa和tag常见,但也有以ttt作为终止密码子的;棘球绦虫属使用的密码子为密码表9,使用频率最高的密码子是UUG(2.72%),频率最低的是CUC(1%)、CGC(1%),编码亮氨酸、精氨酸的密码子最多达6个,编码甲硫氨酸、色氨酸最少只有一个,亮氨酸也是棘球属绦虫最偏好的氨基酸达到6%;棘球属绦虫核糖体基因有两个长度大小分别为977~985 bp、700~727 bp,两个基因的位置十分靠近中间只隔一个trnC基因;系统进化树中Ev、Eo单独为一枝,Em、Es及Eg G1、Ef形成姐妹枝,细粒棘球绦虫G4、G5、G6、G7、G8、G10亚型聚为一枝,进化距离较近。结论 本研究将为棘球属绦虫mtDNA的研究、分子进化和分子诊断等方面提供诸多信息,并为种系鉴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带科绦虫(Taeniidae)幼虫引起的绦虫蚴病(Larval cestodiasis/infections with larva of cestodes)如棘球蚴病、囊尾蚴病等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带科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应用和今后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综述。迄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年1株从南美洲输入登革1型病毒的基因组特征,探索登革病毒的传播规律.方法 测定DF1203毒株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分析该毒株与97株南美洲登革1型毒株的遗传联系,同时比较该毒株与全球最相似毒株的遗传联系.结果 DF1203毒株的基因组全长10 735个核苷酸,编码区全长10 179个核苷酸.种系发生分析显示,该毒株与南美洲登革1型毒株存在一定差异,BLAST分析表明DF1203与东南亚毒株存在密切遗传联系,尤其与近年柬埔寨毒株在种系发生树上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虽然DF1203的患者来自南美洲苏里南,毒株遗传背景分析却显示与东南亚毒株存在亲密遗传关系.由此表明连续有效的登革病毒监测,尤其是检测分离株的部分或全部基因组序列,对于研究登革病毒传播路径、遗传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987~1991年,于湖北省进行了鼠类蠕虫的调查研究,检查了3868只鼠的器官、组织,查明本地野鼠有24种蠕虫,包括11种吸虫,9种线虫,4种绦虫。蠕虫的感染率高达91.11%。其中感染1种蠕虫者占总鼠数的41.4%,感染2、3、4和5种虫者分别为23.6%、18.2%、7.1%和0.81%。结果显示,鼠类蠕虫的感染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了解动物包虫病流行区内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本研究利用Qiagen 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对犬粪提取DNA,并从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筛选出完整线粒体ND6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一种可对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时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的PCR方法。结果 该法特异性很高,仅能扩增出细粒棘球绦虫的目的条带而对照组均无条带扩增。其灵敏度达到4 pg的DNA含量。当犬人工感染约50 000只原头蚴时,该法最早可以扩增出感染第13 d粪便中的ND6目的基因。同时,对40份随机采自包虫病流行区的待检犬粪进行PCR检测,共有6份样品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其基因型均属G1型,其检测及分型结果均与经典基因分型依据(COX1基因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粪便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可用于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早期感染情况。对于PCR检测阳性者,其产物经测序分析后也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及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棘球属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分类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其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需要修正,从原有的5个种增加到9个种。特对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为棘球蚴病的病原生物学鉴定和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体蠕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本文重点就旋毛形线虫、毛首鞭形线虫、似蚓蛔线虫、钩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等主要蠕虫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寄生蠕虫神经肽的研究是国外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应用于蠕虫神经系统研究后兴起的方向”-”,在其兴起至今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起步。本文就国外寄生蠕虫神经肽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1$生间虫神经肚的种类1980年BaZtZ等首次将免疫细胞化学应用于蠕虫神经系统的研究;1985年Gustafsson等“’首次阐述树状双叶槽绦虫(tohylldethriumdentriticum)的免疫反应性,认为绦虫神经系统有神经肽的存在;1990年Johnston等‘”将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合研究蠕虫的神经生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 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分别以多房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00928)、细粒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44548)和石渠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09460)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靶序列,依据RAA引物设计基本原则设计、合成3对引物,并进行多重RAA扩增。分别扩增不同浓度3种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和不同浓度含3种靶基因的重组质粒,以评价多重RA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采用该方法检测3种棘球绦虫及多头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犬弓首蛔虫、肝片形吸虫、豆状带绦虫、中线绦虫和犬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以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优化建立的多重RAA法的条件,再检测棘球蚴病病变组织样本、模拟犬粪便样本和现场狐狸粪便样本,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建立的多重RAA检测方法可在39 ℃时40 min内特异性扩增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片段,长度分别约为540、430 bp和200 bp。该多重RAA法对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2.0、2.5 pg/μL和3.1 pg/μL,对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200拷贝/μL;该多重RAA法可以同时检测出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多头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犬弓首蛔虫、肝片形吸虫、豆状带绦虫、中线绦虫和犬隐孢子虫无扩增。优化后的多重RAA法能够检测出全部棘球蚴病病变组织样本及模拟犬粪样本和现场狐狸粪便样本中的阳性样品,且与单一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快速检测的多重RAA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粒棘球绦虫G1 (EgG1)与多房棘球绦虫(Em) DNA的重组酶介导的多重核酸等温扩增方法 (mRAA)。方法以EgG1和Em线粒体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棘球绦虫的mRAA方法。分别扩增浓度为10.00、 5.00、 1.00、 0.50、 0.10、 0.05、 0.01 ng/μl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及105、 104、 103、 102、 10个拷贝/μl的pMD19-T (Simple)克隆质粒,评价mRAA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以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肝片形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形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评价mRAA方法的特异性。采用优化后的m RAA方法 ,分别对3份EgG1和Em混合模拟犬粪样、 19份现场采集的棘球绦虫感染动物肝脏组织(10份EgG1感染、 9份Em感染)、 7份现场采集的棘球绦虫阳性犬粪(5份EgG1感染、 2份Em感染)进行检测,验证m RAA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建立的mRAA方法可特异性扩增EgG1和Em线粒体基因片段,长度分别约为250 bp、 500 bp。mRAA方法对EgG1和Em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2 pg/μl,对EgG1和Em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00个拷贝/μl。mRAA方法对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犬复孔绦虫、犬弓首蛔虫、毛首鞭形线虫、蓝氏贾第鞭毛虫、肝片形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形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mRAA方法成功检出所有EgG1和Em混合模拟犬粪样、棘球绦虫感染动物肝脏组织、棘球绦虫阳性犬粪样,且检测结果与mPCR一致。结论建立的mRAA方法可用于EgG1和Em DNA的快速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体蠕虫感染的地理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我国人体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如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统域分布的规律,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异,土源性线感染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狮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felidis)线粒体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和nad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片段序列,核基因编码基因elp(埃兹-根蛋白-膜突蛋白样蛋白 )、ef1a(延伸因子1α)、pe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和pold(DNA 聚合酶δ)序列,核糖体rRNA基因(ITS1 和 18S rRNA)序列,以及狮棘球绦虫与其它棘球绦虫之间的DNA序列的差异度,并简述了其吻钩皱褶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和以独特的狮类为终末宿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狮棘球绦虫分子遗传标记特征、种地位的确立、种系发生、鉴定方法、宿主范围、地理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阐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背景知识,并对棘球蚴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棘球绦虫属的16个名义种中仅有4个种在分类学上被普遍接受,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其他的分类单位均被视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亚种或株。这些结论是基于成虫形态、宿主范围、生活史、包囊性质和定位、生化及分子特征的差异作出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细粒棘球绦虫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细粒棘球绦虫12S rRNA基因序列片段,设计、筛选并合成RAA特异性扩增引物和荧光检测探针,构建细粒棘球绦虫荧光RAA检测方法。分别以含靶序列的不同拷贝数重组质粒和不同浓度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以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虫、华支睾吸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荧光RAA检测法,在39 ℃条件下20 min内可以实现对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特异性扩增,最低可以检测出10拷贝/μL含靶序列的重组质粒DNA和0.1 ng/μL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DNA样本,具备较高敏感性;对多房棘球绦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十二指肠钩虫、华支睾吸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基因组DNA均无阳性扩增,具备较高特异性;且该荧光RAA法可成功检出细粒球绦虫包囊中DNA。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法。  相似文献   

20.
带绦虫科部分虫种所引起的棘球蚴病或囊尾蚴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影响。对相关虫种进行准确的鉴别有助于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由其所致的疾病。目前在带绦虫科分子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中应用的线粒体基因主要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细胞色素B和NADH脱氢酶亚基1等基因。本文主要综述线粒体基因在带绦虫科中的带绦虫属和棘球绦虫属分子分类与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