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果子狸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标本制作法、C带分带技术,观察和分析了染色体组型和C带特征.结果表明:果子狸染色体数2n=44,按染色体形态可分为A、B、C、D组,2号和10号染色体为NORs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为:n=5,2n=10。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雄性体细胞具有5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0条染色体。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C—带研究显示单倍体组除最大的第一号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外,其余4条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G—带染色单倍体组中期分裂相约有24条深带。尚讨论了单二倍体系统的形成机制、染色体的多态性及分带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951064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蔡敏一//男性学杂志一1995,9(l)一43~44 本文作者鉴于以往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方法易使染色体丢失等缺点.在前人荃础上总结出一种在不去除异合卵泡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出单位染色体G带的方法,经54次精子染色体制备重复试验,成功53次.成功率为98.15%.试验人情子对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为67.28纬.其中可分析核型数占异合卵数的50%.对其中198个精子染色体组作了G显带,获得171个精子染色体显带组,带纹出现率为86.36%,而可分析精子染色体组占出现带纹精子染色体组的43.27%.精子染色体G显带在片子老化、胰酶浓度及…  相似文献   

4.
用已建立的G、C带连续显带方法,研究了C_3H,BALB/C,C_(57)BL/J6,TAⅠ,TAⅡ,T739,615等近交系小鼠C带组型.国际C带命名将C带大小分为1(大C带),n(正常大小),s(小C带),o(无C带)四组描述,按染色体号排列.我们改用按C带大小排列(附图),分1,1n,n,sn,s,o六组(附表),每种品系分析不同代小鼠3只,每只至少分析5个细胞G、C带核型;挑5个C带细胞放大照片,每个细胞取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按C带大小次序排列,进一步分为六个组,C带大小差别较明显的两条染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常见的三色短毛豚鼠染色体进行显带处理,作了G带、C带和银染核型分析。经胰酶—吉姆萨G显带,表明豚鼠早中期单倍体共有201条带,每一条染色体均有数量不等的、明暗相间的带;各个染色体着丝点区域均显出深浅不同的C带,每两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C带的染色强度相同,而不同染色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数量是不等的,豚鼠的Ag-NORs(银染核仁组织者)一般有4对,分别位于1、2、10和15号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6.
对豚鼠骨髓细胞和全血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218个细胞的分析,豚鼠染色体数2n=64.选择分散良好,着色清晰,长度适中的20个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测量,然后对G—带清晰的20个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绘制了G—带模式图.分析了部分细胞的23号染色体的多态性.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15例诊断为白血病前期的患者用G—带染色法检查了染色体的改变。发现9例的染色体完全正常,其他6例有各种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异常有5例三体性;结构异常有1例缺失和1例标记染色体。全部6例有C 组异常,3例A 组异常,G—带法显示三体C 涉及8号染色体(2例)和9号(3例);1例缺失染色体证明为11(11q—),1例标记染色体来源于染色体3与6的易位。A 组异常涉及3号染色体。用G—带法所检查见的异常染色体与以往在急性白血病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室的SHG-44细胞接种于裸小鼠以后所建立的NHG-1模型染色体G显带、C显带分析结果,和SHG-44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初步认为SHG-44细胞和NHG-1第1、22代再培养细胞中均存在着2条相似2号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染色体众数或核型亦基本一致,从而提示NHG-1移植瘤起源于人脑恶性胶质瘤而不是裸小鼠自发瘤。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小鼠染色体C带往往存在多态性,即不同品系小鼠的同一号染色体其C带大小不尽相同,近交系动物的这一遗传标记可作为鉴别和监测近交系动物的指标,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建立了先用G带识别各号染色体,同一标本再显C带的方法,观察同一个细胞各号染色体C带的大小,结果稳定,图象清晰,可代替文献介绍的荧光方法,不需荧光设备。初步观察近交系小鼠T739 20个细胞、615小鼠15个细胞、C_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G显带和C显带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人体肺腺癌细胞系LGC-7910的第150、173及183三代细胞进行了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本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67至69,具有许多涉及复杂染色体重排的标记染色体。其中9号染色体长臂的等臂染色体可能是肺腺癌的特征性畸变。9号染色体在大部分细胞中丢失,9号染色体短臂丢失可能在肺腺癌的生存及演进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染色体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对四例复杂染色体重排(CCRs)携带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该技术对CC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复发性流产或不孕不育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的4对夫妇,经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高分辨G显带染色体分辨率达到550条以上核型占比50%以上;核型分析提示4对夫妇中各有一方是CCRs携带者,涉及3~4条染色体易位;易位染色体涉及3号和12号染色体最多。结论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能更好的发现CCRs携带者的多个染色体易位,避免漏诊。该技术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G显带技术对15例原发性肝癌实体瘤作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肝癌细胞染色体数以非整倍体为主,尤以亚二倍体和亚三倍体为多。各例均出现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个标记染色体作了简要描述,并提及国内己发表的人肝癌细胞株染色体情况。结果提示某些染色体的断裂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5309对(10618例)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30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患者684例(6.44%),其中胚胎停育、习惯性流产398例,占58.19%(398/684);染色体异常儿孕产史158例,占23.10%(158/684);畸胎史50例,占7.31%(50/684);其他78例,占11.40%(78/684)。684例染色体异常中,数目、结构异常184例,其中数目异常47例,超雄或超雌12例,特纳或超雌嵌合体22例,Y染色体倒位13例;结构异常137例,7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16例罗伯逊易位,17例倒位,11例染色体增加,10例染色体重复,5例染色体缺失,6例标记染色体;染色体多态性500例,1号、9号、16号、Y染色体次缢痕增加共330例,9号染色体倒位114例,染色体随体柄增加36例,染色体随体增加20例。结论夫妇染色体异常为引起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充分重视染色体多态性对不良孕产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显带技术是六十年代末(Caspersson等,1969)至七十年代初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它不仅对细胞遗传学的整个面貌开始更新,而且对染色体组成的特定水平提供了重要资料。染色体显带的分类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对构成染色体的各种亚结构的确认,而分为:①恒定的异染色质带;②变化的带;③核仁组织者和④动粒。第二种分类法主要是依照显带的技术方法而分为:Q、G、R(T)、C带和Ag—NOR技术(N带),另外还有A、Cd、D、F和Giemsa—11等带型,现  相似文献   

16.
男性不育较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70例无精症患者作了染色体G、C带分析。 对象和方法 70例无精症患者均经2次以上精液分析,确诊为原发男性不育、无精子,并排除生殖道梗塞。其中小睾丸(≤8~#——8.5cm~3,按睾丸体积测量模型标准)12例;较小睾丸(9~11~#——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例三倍体/亚三倍体嵌合体。染色体制备取自孕10周自发流产胎体之绒毛培养细胞。核型为68,XYY,-15/69,XYY。主要的细胞系为非整倍体(80%)。经QFQ显带染色体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核型和自发畸变率 ,完善中国地鼠的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地鼠骨髓制备和G 显带法。结果 从 14只地鼠的 30个G 显带细胞中 ,7个G 显带细胞被选作模型分析。根据特有带型来识别各号染色体 ,绘制了模式图。此外 ,用常规Giemsa染色分析了 80 0个中期细胞 ,发现染色体断裂为 0 2 5 % ,无着丝粒畸变和不平衡易位均为 0 0 5 % ,自发畸变率很低。结论 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的识别为结构异常和基因作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NT1)在亚硒酸钠抑制脑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0.5、1.0、2.0、4.0μmol/L)侵染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MTT比色法检测亚硒酸钠对SHG44的增殖的影响;PCR法检测ANT1的表达;提取细胞线粒体后通过观察线粒体的荧光强度,检测SHG44的线粒体膜电位和膜通道开放程度.结果:亚硒酸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及4.0 μmol/L染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1的表达在各染硒组均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在2.0及4.0μmol/L染硒组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膜通道转运孔开放程度在1.0、2.0及4.0μmol/L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亚硒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地生长,并伴随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线粒体膜通道转运孔开放程度增加,ANT1可能参与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和特异基因的变化。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抽取0.3ml骨髓液,培养24小时的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或R显带技术,镜下观察每份最少分析20个中期分裂细胞。结果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病中50例为正常核型,占51%,48例为异常核型,占49%。数目异常的34例中,其中超二倍体27例,亚二倍体7例,结构异常14例。结构异常组中,8例为t(9;22),占57%。发现结构异常组生存概率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组(P〈0.05),而超二倍体组(≥68条染色体的约三倍体除外)与正常核型组则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从分子水平上检测BCR—ABL和SIL—TAL-1融合基因则为ALL诊断提供特异的分子标志,因此,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AL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