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国伟 《新医学》1997,28(11):576-577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本准则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510080)陈国伟迄今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措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进展不大,本文着重简述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本准则。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于急重心律失常应采用静脉给药,以便尽...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速效救心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及时有效地治疗本病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抗心律失常药品种繁多,但仍存在应用局限和长期使用出现副作用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148例心律失常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心律失常药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心律失常药与猝死宁波市第一医院(315010)潘伟民(综述)杨国栋(审校)研究证实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及非心肌梗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猝死危险因素 ̄[1~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目的在于抑制这类致命的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发生。然而,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就...  相似文献   

6.
张武 《华西医学》2000,15(4):492-493
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AARD)均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心律失常加重,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PAR).本文就1990~1998年间所见9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而首先要判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如需药物治疗,以选择何种药物为最佳。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及时识别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妇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与妊娠期的代谢状况、激素水平、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严重的心律失常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危害 ,需积极处理。本文将对妊娠期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作一简要介绍。1 治疗方法1.1 药物治疗 是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应注意 :1.1.1 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对孕妇和胎儿尚无临床试验系统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母亲和胎儿都有潜在危害 ,在没有药物应用指征时 ,不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而在需要使用时 ,也应采用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小药物剂量 ,并应注意尽量不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鉴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要求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心功能状态、治疗及预后,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对妊娠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7例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心律失常的病因与类型,评估心功能和疗效及处理方法。结果无病理基础的心律失常对妊娠一般无特别影响,经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孕妇能安全度过妊娠期。结论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大部分无器质性心脏疾病,治疗应以去除诱因,心理辅导为主,少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预后良好。对有病理基础的严重心律失常宜采取各种积极治疗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小儿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荷华 《新医学》1994,25(7):372-373
小儿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孙荷华小儿心律失常的命名、心电图形态与成人心律失常相同,但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哪些情况需要紧急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处理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相似文献   

12.
异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药物治疗异位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实际疗效。方法: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1版的有关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治疗。结果:药物治疗有效率达90%左右,少数需加用非药物治疗。结论:药物治疗异位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花费少,以静脉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病人92例,并发心律失常48例,治疗给予洗胃、利尿、导泻、补液、维持水盐平衡、营养心肌、保护胃黏膜、阿托品等处理,同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在心电监护或心电图监护下用利多卡因、心律平针治疗,合并乙醇中毒者加用纳络酮治疗,死亡2例,收到良好效果。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利多卡因可抑制心肌自律性,消除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作用时问短、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乌头硷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好药物。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应用心律平。乌头碱中毒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之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类药无蓄积性、清除快,只要心律失常纠正,病人2-7天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抗心律失常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学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462-2463,2465
目的分析抗心律失常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187例抗心律失常药致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都有不同程度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尤其Ic类抗心律失常药致室心律失常作用较强。结论当左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40%),联合应用利尿剂及/或地高辛,和/或应用抗精神类药物,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增加等都可出现致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除西地兰、β-受体阻制剂、钙桔抗剂外不加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口服,9g/次,3次/d,疗程4周。结果加用步长稳心颗粒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及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面同常规治疗组相比,统计学指标有显著差异。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对住院患者可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24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1.7%。临床应用未见严重毒副反应。作者认为对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可改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注意掌握好使用方法,可达疗效佳、地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重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要选择最佳药物治疗,必须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跃钢 《临床医学》1992,12(2):74-75
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类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少,现介绍于下。一、硫酸镁随着镁与心脏研究进展,在发现镁可用于治疗某些冠心病之后,发现它还可用于各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快速房颤、室颤、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早和室速、室扑交替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有效率达70%以上。另外,还有报道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理是镁能激  相似文献   

19.
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24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改静脉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临床应用未见严重毒副反应。作者认为对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可改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注意掌握好使用方法,可达疗效佳、无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建胜  徐瑛 《临床荟萃》1995,10(6):268-270
心律失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及负性肌力等副作用。近年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1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