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输尿管返流与反复尿路感染、下尿道功能障碍及返流性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和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在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膀胱输尿管返流与反复尿路感染、下尿道功能障碍及返流性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和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在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返流性肾病     
返流性肾病(Reflux Nephroparhy)是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导致肾盂肾炎、局灶性及广泛性的肾瘢痕、慢性肾萎缩,最后出现肾衰竭的一种慢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曾有各种命名: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节段性(肾)发育不良、ASK-UPmark 肾、原发性间质肾炎。1973年 Bailet 提出返流性肾病名称,五年后英国 Lancet 编者明确提出该病与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小管逆流(IRR),和尿路感染(UT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抗返流管置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抗返流管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对胆道恶性肿瘤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效果 。方法:将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应用于2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观察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20例得到减黄,抗返流效果确实,术后造影结果证实无返流 。结论: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能预防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5.
返流性胆管炎与胆肠吻合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返流性胆管炎的病因、治疗与胆肠吻合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74例返流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胆道返流的主要原因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9例)或Oddi括约肌切开(2例)术后和Oddi括约肌松弛,失去抗返流功能(53例)。反复胆道返流可导致肝胆系统急慢性炎症、结石再发。行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38例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0例,观察6年半的优良率为83%。结论 反复胆道返流与胆管炎和结石再发密切相关,通过外科手术消除或减轻胆道返流因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返流性肾病(RN)是原发性膀胱尿管返流(VUR)的主要并发症。其特征为局灶性肾脏疤痕形成。以往所谓的“慢性非梗阻性萎宿性肾炎”(肾节段性萎缩)实际上是本病的一个类型。RN时的肾脏疤痕累及肾的一叶或多叶,病变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常发生于肾的两极。原发性VUR是儿童的常见疾病。据统计,在尿路威染(UTI)或无症状菌尿儿童中其发生率为12~50%。在无选择人群中约为0.1~1%。儿童的VUR80%在发育过程中消失,但有10%~50%发生肾脏疤痕,其中10~20%肾功能进行性减退。需要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儿童中30%以上  相似文献   

7.
胆肠内引流术防返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8 8 2年 Winiwarter首次[1 ] 报道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梗阻以来 ,10 0多年来胆肠内引流的术式和径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术式。胆肠内引流术后由于失去了胆道出口处的括约肌功能 ,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肠胆返流 ,严重者可引起返流性胆管炎反复发作 ,需再次手术治疗。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这可能与原发病变的复杂程度及狭窄是否解除、病灶是否切除及结石取净程度等技术因素有关。因此评价各种胆肠内引流术的远期效果 ,尚难以简单地横向对比 ,需结合病情全面考虑。但不论返流发生率的…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粘膜瓣防返流吻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降低食管贲门癌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痰和狭窄的手术操作方法,通过为13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行3cm食管胃粘膜防返流瓣吻合术,近期和一年以上随访结果: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无咽下困难及胸骨后的痛,吻合口宽度均在1.3cm以上,通过顺利,无钡剂返流,粘膜活检大部分无异常,滴酸试验均阴性。结果表明本吻合方法是一种既简单又能有效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严重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致返流性肾病 (RN) ,与小儿慢性尿路感染关系密切 ,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病因之一。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 ,应用单标和双标免疫荧光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膜抗原 ,分析RN患儿T细胞亚群及其活化表达 ,旨在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病例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表 1 返流性肾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 x % ±s% )组别例数 CD3 CD4 CD8 CD4 /CD8 对照组 10   76.90± 4.73   47.3 0± 6.47   3 2 .0 6± 3 .3 6   1.5 4± 0…  相似文献   

10.
残胃食管吻合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翁家乐杭州浙江医院(浙江310013)为探讨残胃食管吻合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观察我院自1980~1996年行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217例患者中术后3月复诊时有不同程度胃食管返流症状者133例,并...  相似文献   

11.
返流性食管狭窄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食管疾病或后天性食管疾病均可引起返流性食管狭窄。对返流性食管狭窄,既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也可采用手术治疗。【病因】胃食管返流可导致食管狭窄。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有:1.先天性疾病:食管下段括约肌缺如、括约肌发育延迟。2.后天性疾病:特发性返流(种族因素、饮食因素、肥胖症、精神紧张等);  相似文献   

12.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病理现象,当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反流导致肾脏瘢痕形成,出现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时则称为反流性肾病。反流性肾病最终可以导致肾功能丧失,发展为尿毒症。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见,成人则主要是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原发性罕见。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返酸、烧心、胸痛等消化道症状,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导致食管癌前病变的胃肠病。它是一种继发性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返流性食管炎(酸或碱性返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和食管源性胸痛。其中食管裂孔疝是返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因此,修复扩大的食管裂孔并折叠胃底包绕食管下段以重建其抗返流机理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Oddi括约肌松弛与复发性胆管炎胆结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松弛与返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手术证实Oddi括约肌松弛,乳头通过1cm以上的胆管探子,术后仍反复胆管炎和/或复发结石52例的病理与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行横断胆总管的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29例)或胃改道术(12例)等术式,基本消除或明显减轻胆管返流因素效果良好,单纯再次胆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良。结论 Oddi括约肌松弛可以导致复发性返流性胆管炎和/或结石复发,采用外科手术消除或减轻胆管返流因素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分切除由于切除了幽门可导致术后胆汁返流、倾倒现象等,而胆汁的返流是导致返流性胃炎、溃疡复发、癌前病变和死胃癌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我院于1988年设计了高迷切加保留胃窦浆肌胃窦浆肌层的半胃工发除治疗消化性溃病50例,并与B-Ⅰ、Ⅱ式各10例,HSV20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我们设计的术式可以防止胆返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锥形瓣预防Roux-en-Y胆肠吻合术(CJ)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CJ术同时施行锥形瓣成形术8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8岁。严格遵循CJ适应证及手术原则。将胆支空肠预作Y型吻合、系膜缘侧1.5cm处向对系膜缘侧前后肠壁作等腰三角形切除,近侧游离断端封闭,远侧游离断端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作端端吻合,两支空肠并行固定。胆支空肠下端斜形断面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肠壁形成的斜形隔和胆支空肠下端开口处空肠粘膜皱蓑形成锥形瓣。术后因合并症死亡2例,其余84例术后通过碘液胆管造影、钡餐胃肠道造影、随访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观察锥形瓣抗返流情况。结果 锥形瓣引流通畅、排空好、无返流,无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结论 锥形瓣手术安全,无直接手术并发症,抗返流效果确切,缩短了胆支空肠长度。  相似文献   

17.
残胃碱性返流性胃炎多发生于各种胃手术后 ,发生率为2 .5 %~ 5 %。依次为BillrothII式、I式胃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由于胃切除术后失去幽门括约肌的功能 ,碱性胆汁返流残胃破坏粘膜屏障而引起的病变和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称之为碱性返流性胃炎 (alkalinerefluxgastritis) ,也可出现在没有胃手术史的病人。本文则指有胃手术史的残胃碱性返流所致。196 9年VanHeerden首先报告此病症并以此命名 ,也有称之为胃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 ( postoperativealkalinereflux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贲门失驰缓症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症状为吞咽不畅、吞咽困难、呕吐,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营养障碍。对于重症病人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往往需手术治疗,通常是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但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而肌层切开过少,又会导致手术效果差,症状不能解除。本研究自1995年9月~2001年12月对116例贲门失驰缓征病人进行小切口开胸Heller术式治疗,术后1月~6月行食管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证实贲门部狭窄解除,食管造影显示钡剂通过良好。其中11例病人出现轻度返流症状:返酸、烧心等,经制酸药及胃动力药应用后消失,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9.5%(11/16);远远低于前期42%(27/42)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返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提供较稳定的动物模型. 方法 20只雄性日本长耳大白兔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实施贲门括约肌切开术及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术,以制作返流性食管炎的动物模型.所有实验动物均在术前1周及术后4周行食管下段pH监测,并对手术前后的返流率进行比较. 结果贲门括约肌切开组手术前后的返流率分别为1.98%±1.52%及4.32%±2.3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组手术前后的返流率分别为1.56%±1.57%及13.56%±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贲门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可制作较稳定的返流性食管炎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不仅可用于抗返流手术方式的评价,而且有助于对食管炎的动态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胃大部分切除R型胃肠重建术治疗32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并对其手术要点进行讨论。该手术特点是在行胃肠吻合的同时,在吻合空肠之输出段上建立一个人工抗返流瓣。作者认为此术式可有效地防止胆汁及十二指肠液的返流,能较好地预防胆汁返流所致的残胃粘膜损害、碱性返流性胃炎及倾倒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