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3只);空白对照组(3只);瘢痕组(3只);正常兔耳对照组(3只)。前3组每只耳朵建立5个兔耳瘢痕,总计90个增生性瘢痕。卡托普利组于术后21天开始局部应用10mg/ml卡托普利羧甲基纤维素胶,28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结果卡托普利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表皮厚度指数较瘢痕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4.1%、41.5%,真皮内的胶原含量为瘢痕对照组的68.8%(P<0.05)。结论局部应用ACE抑制剂卡托普利能改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6-O-羧甲基壳聚糖(6-O-CMC)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 lasts,HSFB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SFBs,选取第3~5代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实验分组采用含不同浓度6-O-CMC(0,100,200,400μg/ml)的DMEM培养液分别进行培养。培养24h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HSFBs形态及生长情况。收集细胞培养上清,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运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三个药物剂量组HSFBs 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药物浓度越高表达量越低(P〈0.05),且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6-O-CMC有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SFBs TGF-β1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6-O-CMC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为羧甲基壳聚糖类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一直以来,缺少理想的防治手段。限制人们对瘢痕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缺少合适的瘢痕实验的动物模型。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的建立,为人们研究瘢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我们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就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菌纤维素(BC)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全麻下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第21天(创面上皮化)后,根据每只兔耳5个不同瘢痕面随机给予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3组实验组(贴敷持水性不同的细菌纤维素(BC)膜,A组BC(1:5)、B组BC(1:6)、C组BC(1:8))和2组对照组(贴敷疤痕贴的为阳性对照D组,未贴任何敷料且瘢痕自然生长的为阴性对照E组)。在给予瘢痕面不同处理方式之后的第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分别切取标本行羟脯氨酸(Hpr)含量检测。结果:A、B、C三组瘢痕Hpr含量高于D组但低于E组(P〈0.01);A、B、C、三组瘢痕Hpr含量分别比较A〉B〉C组(P〈0.05)。结论: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贴敷的细菌纤维素抑制了兔耳瘢痕的增生,各组细菌纤维素减轻增生性瘢痕效果比较A组〈B组〈C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uth factro,CTGF)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只大耳白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为A组,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B组,注射CTGF为C组,先后注射TGF-β1和CTGF为D组,注射反义CTGF为E组,每个治疗组又分为治疗7、14、20d3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CT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HE、Masson染色观察切片内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算切片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结果E组中CTGF mRNA、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和胶原纤维面密度均降低,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CTGF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钠(Ar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兔左耳为Art组,用60mg/ml Art 20l/瘢痕作局部注射,每隔2天1次,共5次;右耳作为对照组,用5%NaHCO320μl/瘢痕作局部注射.HE、VG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形态,甲苯胺蓝染色作肥大细胞计数.结果:HE和VG染色显示:Art组真皮层较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对照组真皮层较厚,胶原排列紊乱,有漩涡状结构.肥大细胞计数Art组为(5.27土1.27)个/HP,对照组为(10.67±.2.35)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青蒿琥酯钠能减少瘢痕中肥大细胞数量,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合成.[关键字]青蒿琥酯钠;动物模型;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对矽肺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我们利用兔耳制作增生性瘢痕模型,用青蒿琥酯钠做局部瘢痕内注射,观察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对青蒿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血卟啉单甲醚(HMME)一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组和对照组(n=12)。观察瘢痕生长情况,建模术后28d取材行常规HE染色和胶原纤维VG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观察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PDT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降低,真皮层变薄;微血管数量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且主要位于真皮深层;胶原含量下降,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 在瘢痕形成早期,HMME—PDT能够有效抑制兔耳瘢痕的增生,该方法有可能成为瘢痕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己基可可碱对兔耳瘢痕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己基可可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d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己基可可碱或生理盐水,49d后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 trophicindex,HI)的影响及采用图像系统分析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HI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胶原含量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己基可可碱能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胶原合成减少,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积雪草甙对烧伤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作用,以探讨积雪草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研究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以^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通过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观察积雪草甙在体局部注射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果 积雪草甙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呈量效关系;在裸鼠体内局部注射积雪草甙可抑制瘢痕增生,而且大剂量使用未发现药物毒性作用。结论 积雪草甙治疗瘢痕增生的机理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兔耳模型探讨硫酸软骨素裂解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胶原酶治疗组(A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与胶原酶混合治疗组(B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采用复合染色法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酸性黏多糖染色变浅,数量减少,胶原纤维被破坏,排列稀疏。A、B、C、D组的羟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不一致(P〈0.05),A、C组与B组比较在第28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在第3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两周后B组羟脯氨酸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各组。结论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水解了硫酸软骨素,在去除了胶原纤维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后,促进了胶原的降解,提示可能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兔耳模型探讨硫酸软骨素裂解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胶原酶治疗组(A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与胶原酶混合治疗组(B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采用复合染色法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酸性黏多糖染色变浅,数量减少,胶原纤维被破坏,排列稀疏。A、B、C、D组的羟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不一致(P<0.05),A、C组与B组比较在第28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在第3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两周后B组羟脯氨酸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各组。结论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水解了硫酸软骨素,在去除了胶原纤维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后,促进了胶原的降解,提示可能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Kawecki M Bernad-Wiśniewska T Sakiel S Nowak M Andriessen A 《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08,5(1):87-97
This prospective study looked at the outcome of 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hypertrophic scarring. Dermatrade mark K laser (a set of combined lasers erbium:yttrium aluminium garnet/carbon dioxide, qualified as a class IV laser) was used. Between 21 June 2000 and 19 November 2002, at the Siemianowice Burn Center, Poland, 592 interventions, using laser, were performed on N= 327 patients (220 women and 107 men, aged between 3 and 80 years). The majority of cases [N= 223 (68.9%)] were patients with post-bur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104 cases (31.8%) had various types of hypertrophic scars. Evaluation took place using an adapted Vancouver Scar Scale and digital photographs as well as the patient's opinion. It was noted that after laser treatment,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72% of cases. The scars had become less red (192/327 scored no rednes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versus 92/327 upon initial), less raised (272/327 scored a flat scar versus 72/327 upon initial) and demonstrated an improved viscoelasticity (192/327 scored a soft skin versus 62/327 upon initial). Laser treatment did not improve contractures in post-burn hypertrophic scars. Results were not confirmed using objective measurement tools, as these were not available to 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含量比对照组减少(P<0.01或0.05)。结论:IGF-1R抗体能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