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冠心病急性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冠脉猝死)的发作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业已肯定,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有关测定项目日益增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与l临床。测定血脂的目的是评估血脂水平对AS性疾病发生的危险程度,而不是用于AS性疾病(如冠心病)的诊断。但对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血脂测定则为必要的诊断指标。在血脂的认识上常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常被忽视,往往会造成治疗上的错误应用。  相似文献   

2.
气功对高血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高血脂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性及通过锻炼改善脂质代谢作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脂质代谢紊乱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已从血脂、脂蛋白深入到载脂蛋白水平,为了探讨我国传统的自我心身锻炼疗法——气功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观察,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多种疾病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等脂质的异常改变是中风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随着载脂蛋白研究的逐渐深入 ,它与中风病的关系也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对血脂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中风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 ,而脂质代谢紊乱是AS发生的前提 ,因而针灸对血脂的调节就是要预防中风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血脂包括脂肪、类脂和游离脂肪酸。脂肪就是甘油三酯 (TG) ,类脂中与中风病关系密切的是胆固醇 (Ch)…  相似文献   

4.
脂肝清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脂肪肝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血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密切相关,高脂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虽然脂肪肝是良性病变,但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脂肪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如何有效防治脂肪肝已成为现代肝病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血浆中某一类或者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其中,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症。血脂长期超过正常标准引发的血脂代谢紊乱,不但可加重动脉硬化,同时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18.6%,约为1.6亿人以上,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药水芹降血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刘惠民 《河北中医》1995,17(1):38-39
本文介绍中药水芹对家兔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家兔β-脂蛋白,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全血粘度四项血脂变化。实验表明:中药水芹有降低β-脂蛋白,甘油三脂作用,经统计学处理,t=7.77,2.66,P<0.001,;0.005。据初步实验证明水芹有降低血脂,临床中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脂蛋白血症(以下简称“高血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血浆中的大部分脂类与血浆蛋白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与代谢。人体血液循环中含有的脂类物质,主要有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高血脂症是指血浆蛋白总量超过正常高限。我国的临床标准为:空腹血浆胆固醇高限为6.5mmol/L;甘油三脂高限为1.8mmol/L;β脂蛋白高限为6.4g/L。原发性高血脂症与先天遗传有关,由于酶的异常所致;继发性高血脂症是因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脂代谢异常所致。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载脂蛋白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阳  赵颖 《中国针灸》1996,16(7):7-8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载脂蛋白变化的观察李阳指导:赵颖(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10029)主题词脑梗塞和血栓形成/针灸疗法,载脂蛋白类/血液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脑动脉硬化,而血脂及脂蛋白的改变是导致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血脂...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的成因及辨证治疗3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的成因及辨证治疗3法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224001)杨林关键词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血脂水平增高,主是是由于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或高胆固醇食物,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吸收增多所致;其次与遗传因素、肝脏疾病、内分泌失...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化学成分与降血脂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根据脂蛋白密度大小,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类,即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脂异常(dyslipidemia)也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主要指血中TC和(或)LDL和(或)TG增高或伴有HDL水平过低。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大…  相似文献   

11.
血脂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地将血脂调整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可以促使已形成的斑块消退,我们观察了中药正脂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血脂及血清脂蛋白谱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8只,体重2~2.5kg,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1.2 药物与试剂正脂丸(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制剂室生产,批号940316,白术、泽泻、山楂、高良姜、鸡内金、三七、蒲黄等  相似文献   

12.
血脂研究与中医整体观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医脾与血脂代谢的关系密切。笔者在血脂研究中重视血脂状态的整体特征,应用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GPAGE)技术检测血清脂蛋白谱(SLPG),可以整体评价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关系,亦为中医“内脾虚”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指标,探索中医和西医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脂质和脂蛋白紊乱密切相关。其中血脂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升高,各种脂蛋白的异常包括脂蛋白浓度异常、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异常以及载脂蛋白异常等都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已往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了单一的脂质或脂蛋白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关系,脂质和脂蛋白成分复杂,未来脂质和脂蛋白的整体性研究可能更符合中医证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的膳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1-641
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血脂代谢异常 ,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等血脂成分含量高于正常 ,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表现出以头晕、胸闷、心悸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的发生与饮食、遗传有关 ,年龄在 4 5岁以上的中年人 ,体形较肥胖者易患此类疾病。中医学中没有高脂血症的具体名称 ,但对类似高脂血症的疾病却有较多的描述 ,如眩晕、中风、痰证、心悸等疾病 ,大都包括高脂血症的典型症状和病理表现。特别是关于人体对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调理脾胃、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等的论…  相似文献   

15.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II型糖尿病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华 《新中医》1996,28(6):22-24
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以益气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Ⅱ型糖尿病22例。结果表明,患者除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显著下降外,血脂、血粘度亦明显降低。提示该方能较好地纠正血脂、脂蛋白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有利于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Ⅱ型糖尿病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的基础上,以益气养阴活血方加减治疗Ⅱ型糖尿病22例。结果表明,患者除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显著下降外,血脂、血粘度亦明显降低。提示该方能较好地纠正血脂、脂蛋白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有利于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十二段锦对残疾人血脂及脂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2例下肢残疾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组和抗阻训练组各11例,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十二段锦或抗阻训练等运动干预,在运动前1天、运动开始后第3个月、6个月取患者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血脂水平及脂蛋白酯酶活性。结果:短期的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及普通的阻抗训练均不能有效改善残疾人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脂蛋白脂酶活性;在长期运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脂蛋白脂酶活性及氧化应激水平均较运动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段锦和抗阻训练均能改善残疾人血脂水平、脂蛋白脂酶活性及氧化应激水平,但十二段锦操作简单,更适于残疾人长期训练。  相似文献   

18.
高脂蛋白血症系临床常见疾病,可以合并其它疾病出现,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探索对降脂、降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关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气虚血瘀38例、气滞血瘀19例、痰浊瘀阻28例、痰浊血瘀35例。对TG、TC、HDL-C、LDL-C、APO-A1、APO-B、LP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痰浊瘀阻、痰浊血瘀组TC、LDL-C、APO-A1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组(P 0. 05);与其他3类证型比较,痰浊血瘀组的TG水平上升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结论:由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痰浊与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也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牛蒡子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降脂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高脂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剂量药物组,中剂量药物组,高剂量药物组。药物灌胃4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牛蒡子中、高剂量组TC、TG降低,HDL-C升高(P〈0.05)。牛蒡子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浆总脂酶(PHPA)、脂蛋白脂酶(LPL)活性(P〈0.05)。结论:牛蒡子能有效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LPL、PHPA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