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复发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LINC01355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TARGET数据库检索NB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0例原发NB组织及10例复发NB组织中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PHK1在1995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连续收治的142例神经母细胞瘤石蜡切片的表达,分析其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预后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142例神经母细胞瘤中SPHK1低表达69例,高表达73例.SPHK1的表达和神经母细胞瘤的INSS分期明显相关(P<0.01),和生存亦明显相关(P<0.01).结论 SPHK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其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可以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年龄9个月。因体检时超声发现左肾上腺区肿块,于2008年9月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正常,胸片未见异常。超声检查示左肾上腺实质性肿块,大小37mm×34mm,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肝、胆、胰、肾未见异常。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可见36mm×37m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CT值39.1Hu;边缘清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NB)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20例NB标本检测。结果 17例可检测到cyclin D1表达,表达指数(CEI)4.3% ̄55.3%。年龄〈1岁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标本中CEI低于年龄〉1岁及NB,但无显著性差异。Ⅲ ̄Ⅳ期、UF型及肿瘤广泛转移标本中CEI显著高于I ̄Ⅱ及ⅣS期、F型和肿瘤切除者。CEI与MKI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护理方法.对58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结论:通过对此类患儿手术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男,3岁,发现腹部肿块入院于2010年4月30日就诊。查体:腹部膨隆,右侧稍明显,触诊右侧腹可及包块,活动度差,越过中线约3cm,下界越过脐水平约1cm,双下肢无水肿。辅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等未见异常。腹部CT平扫+增强报告示:(右肾上腺区)巨大占位,大小16.8cm×13.0cm×13.0cm,压迫肾脏,强化不明显,瘤体内可见不均匀坏死(图1)。请儿科、肿瘤科及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41岁。因右上腹隐痛 2个月余于1 996年 9月 2日入院。无异常临床表现 ,内分泌定性检查均为阴性。CT示右肾上腺有一 4cm× 3cm囊实性肿块 ,平扫值为 2 1 .7~ 5 5 .4Hu,边缘清晰 ,增强后见边缘稍有强化 ,块影内无明显加强 ,肿块与下腔静脉分界不清 ,右肾受压 ,肝、脾及腹腔内散在小点状钙化影。于 9月 1 3日在全麻下行右肾上腺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如鸡蛋大小 ,有包膜 ,肿瘤上附着部分肾上腺。行肿瘤切除术 ,术中血压无明显波动。术后病理检查 :有包膜肿瘤 ,6.0 cm× 3.5 cm× 3.0 cm,切面灰白色 ,中部有一囊腔 ,腔周暗褐色 ,质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1岁,因家人感患者嗜睡、意识淡薄2周到医院例行检查,患者不伴咳嗽、胸痛,无发热等不适,平时有习惯性便秘史,门诊经常规生化检查后发现患者血氨增高,反复检查均提示血氨偏高(146mg/dl),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后经胸部CT和MRI检查,提示:前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9.
KAI1/CD82在肾母细胞瘤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CD82在肾母细胞瘤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确诊为肾母细胞瘤的组织蜡块标本,按有无转移分为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其KAI1/CD82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中无转移组和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的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33.3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期肾母细胞瘤中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58.33%、33.33%、33.33%,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组与未化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母细胞瘤中KAI1/CD8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是否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7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5月至2010年08月在我科住院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70例,均采用PICC导管留置进行化疗药物输入,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77.1(54/70).导管末端55例位于上腔静脉内,10例插入右心房,5例位于颈内静脉,平均置管时间88.5±12.2天,最长置管295天.置管期间只有3例出现严重感染.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4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mi-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Bmi-1mRNA阳性表达率为72.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64%)(P<0.05);Bm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患者中Bmi-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阴性患者(P<0.05).但Bmi-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该4因素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1的表达上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RNA干扰Bmi-1基因的实验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Ishikawa细胞中Bmi-1基因,采用RT-PCR方法检测干扰后Bmi-1mRNA的表达情况,t检验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 siRNA干扰Bmi-1后,Ishikawa细胞中Bmi-1mRNA的RT-PCR电泳条带灰度比为(0.115±0.011),阴性对照组为(0.287±0.0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干扰技术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门静脉癌栓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Bmi-1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i-1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40例)、门静脉癌栓组织(11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Bmi-1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或Dunnett检验,不同病理因素与Bmi-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Bmi-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分别为0.96、2.60、7.51和29.9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中Bmi-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10.0%、20.0%、67.5%和100.0%,肝癌组织和门静脉癌栓组织Bmi-1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x2=17.25、22.77,22,04、23.95,P<0.05);Bmi-1蛋白在11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也呈高表达.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相符合.Bm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门静脉癌栓有关(x2=5.572,P <0.05);与肿瘤直径、血清AFP值及HBsAg无关(x2=0.000,0.019,0.663,P>0.05).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mi-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Bmi-1与肝癌的发生、侵袭能力和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Bmi-1高表达比Bmi-1低表达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Bmi-1基因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例正常甲状腺、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正常组、结甲组和甲癌组检验,判断Bmi-1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mi-1基因阳性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中仅1例(12.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3例(16.7%),而在甲状腺癌中有19例(79.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4例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66.67%),无淋巴结转移的8例(3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年龄为界,在19例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中,年龄≥45岁的12例(63.16%),<45岁的7例(3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研究证实Bmi-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和正常甲状腺组织;②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它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和Mel-18基因与蛋白在4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 mRNA的表达和蛋白阳性率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组织、乳腺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0.05),而Mel-18则基本呈反向趋势(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组织间差异不明显);乳腺癌组织中Bmi-1与Mel-18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317,P=0.023;r=-0.413,P=0.008);两者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Bmi-1过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ER检测Bmi一1和Mel一18基因与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0.05),而Mel-18则呈反向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与Mel-18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551,P=0.000;r=-0.579,P:0.000);Bmi-1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Bmi-1高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组织恶性转变以及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过表达对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株hTERT-HPNE恶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方法将携带原癌基因Bmi-1的质粒或空质粒稳定转染hTERT-HPNE,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在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转染效果。采用MTS法、Traswell小室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稳定转染Bmi-1对hTERT-HPN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成功建立稳定转染Bmi-1基因的hTERT-HPNE细胞株。过表达Bmi-1基因使hTERT-HPN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高。结论〓在细胞水平过表达Bmi-1基因恶性转化hTERT-HPNE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膀胱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黏膜(共15例)和膀胱癌中(共70例)的相对表达量,以膀胱癌T24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在膀胱正常黏膜中,EZH2和Bmi-1基因的mRNA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基因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1082±0.1880、0.0740±0.0984、0.1885±0.2144,与对照组(0.0158±0.0208)比较,P值分别为>0.05、<0.01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0.2069±0.2241)高于表浅性膀胱癌(0.0868±0.12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1基因在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6654±0.7668、0.4955±0.4553、0.7986±0.9259与对照组(0.1745±0.0973)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0.8368±1.0041)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0.5505±0.49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EZH2与膀胱癌的发生、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