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38例中,近期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近期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6.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洁玲 《新中医》2004,36(9):59-6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内服.配合自拟灌肠Ⅰ号保留灌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痊愈63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方法;对照组37例,采用西药灌肠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及甲硝唑等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内服加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5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加中药外用灌肠。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兆祥 《河南中医》2009,29(11):1108-110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给予加减参苓白术散内服,每日1剂;并用灌肠方,每日1次,保留灌肠,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72例中,痊愈5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结论: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加味抵当汤内服配合愈疡Ⅰ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占有 《山西中医》2010,26(7):16-1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抵当汤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7例,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127例中痊愈85例,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3%。结论:加味抵当汤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西药配合中药内服,外用保留灌肠的方法,7 d 为 1 疗程。中药自拟方为双黄溃疡汤,外用健脾润肠汤。结果:25 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有效率为 92%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慢性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治疗组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以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3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和8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左半溃疡性结肠炎比内服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自拟灌肠1号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1号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采用灌肠法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内服,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组中药灌肠1号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痰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内服中药并配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0 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2.1%、91.7%;对照组为34.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用芍药汤加减内服、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芍药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病例48例,采取内服中药、中西药联合运用灌肠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结果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95.8%。结论中药内服、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协同作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中药煎液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西药口服、输液及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d,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内服中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0 d为1疗程,观察6个疗程。结果: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2.8%、91.7%;对照组分别为34.3%、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服中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雁  杨麦 《四川中医》2011,(8):74-75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及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内服中药加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思密达合用保留灌肠治疗,停药后观察6个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及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富山 《河南中医》2010,30(7):678-67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愈疡汤口服配合复方锡类散灌肠,对照组单用西药口服和灌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和80%,1a后复发率分别为7.7%和60.0%,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用自拟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印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两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程度。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51.67%。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4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结汤加减内服配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韦红霞 《光明中医》2012,27(6):1207-1208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中药煎液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西药口服、输液及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d,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阴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32例阴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结肠黏膜改变。结果疗程结束后临床综合疗效,其中完全缓解8例(25.0%),有效21例(65.6%),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阴血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