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Fw99468抑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宏磊  张慧  郑卫  程元荣 《海峡药学》2005,17(6):168-170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Fw99468是小单孢菌FIM99468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37℃,0.05M Tris-HCl(pH7.6)缓冲液中,它对弹性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在抑制剂浓度较小(0mM~0.013mM)的情况下,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呈直线关系,随着抑制剂浓度的提高,抑制活力曲线则出现漂移.根据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的研究,该抑制剂对弹性蛋白酶呈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3.5×10-5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来自放线菌FIM06-0063发酵液中的安莎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FIM06-0063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紫外、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FIM06-0063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个安莎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9-甲氧基-安丝菌素P-3(9-methoxy-ansamitocinP-3,1),安丝菌素P-2(ansamitocin P-2,2),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 P-3,3)和安丝菌素P-4(ansamitocin P-4,4)。结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L60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2.68n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菌株FIM9960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FW9960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FIM99608归于链霉菌属,编号为Strptomyces sp.FIM99608,抗生素FW99608对G+细菌(包括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达托霉素相似.结论Strptomyces sp.FIM99608不生的抗生素FW99608是强效抗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菌株 FIM9960 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 FW9960 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 方法  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 ,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菌株 FIM9960 8归于链霉菌属 ,编号为 Strptomycessp.FIM9960 8,抗生素 FW9960 8对 G+细菌 (包括 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达托霉素相似。结论   Strptomycessp.FIM9960 8不生的抗生素 FW9960 8是强效抗 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和磷酸盐对脂肽类抗生素FW99608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金属离子和磷酸盐对脂肽类抗生素 FW996 0 8产生菌 Streptomyces sp.FIM996 0 8的发酵效价有不同影响。在有机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 Cu2 +、Co2 +、Zn2 +以及 K2 SO4 能明显提高 Streptomycessp.FIM996 0 8的发酵效价并促进其菌丝生长。然而 ,Ca CO3和 K2 HPO4 · 3H2 O明显抑制脂肽类抗生素 FW996 0 8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筛选新抗真菌抗生素过程中,从福建邵武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对酵母样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的小单孢菌FIM99-663。经分类鉴定为碳样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arbonacea FIM99-663。该菌株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含三个抗真菌活性组份,主成份为Fw99-663C组份,经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光谱学分析发现它与新抑锈病素(neorustmicin)同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离自海绵的菌株FIM06031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系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菌株FIM06031到属水平.有机溶媒提取菌株FIM06031发酵液,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对菌株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和碳谱(13C)等分析对化合物FW03101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与结论菌株FIM06031属于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定名为Verrucosispora sp.FIM06031,其中一个代谢产物FW03101与2'-脱氧尿嘧啶核苷(2'-Deoxyuridine)同质.本文首次报道从疣孢菌中分离到2'-脱氧尿嘧啶核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菌株FIM99608的分类、发酵及其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抗生素FW99608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伯杰系统分类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FIM99608归于链霉菌属,编号为Strptomyces sp.FIM99608,抗生素FW99608时G^ 细菌(包括MRSA)的抗菌活性强和抗菌活性的钙离子依赖性均与迭托霉素相似。结论:Strptomyces sp.FIM99608不生的抗生素FW99608是强效抗MRSA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转化研究中,获得对雷帕霉素具有转化作用的一株小单孢菌,经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旱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ersina)FIM03-712.该菌株转化雷帕霉素产生4个化合物,从转化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分子量为900的转化产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研究表明,该转化产物为14-去氧雷帕霉素.  相似文献   

10.
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 M. chalcea)FIM 02-523能够合成对乏氧肿瘤细胞、艰难梭菌等具有活性的环脂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本研究首次对M. chalcea FIM 02-52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总长约6.74Mb的序列信息。分析表明基因组GC含量为72.89%,包含了6167个蛋白编码序列。利用AntiSMASH预测基因组中存在19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结合PKS/NRPS生物合成特征和rakicidins化学结构特点,定位到了rakic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初步推测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为M. chalcea FIM 02-523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代谢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莹  魏天恩  杨薇 《海峡药学》2009,21(11):214-216
目的 研究海洋小单孢菌FIM 03-345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方法 以14种菌为供试菌,纸片法测定发酵液的抗菌谱;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检测活性.发酵产物采用有机溶媒提取、硅胶柱层析及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活性物质.结果 小单孢菌FIM03-345发酵上清液对枯草芽抱杆菌和变形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发酵上清液60℃水浴2h活性不变,温度升高到80℃时活性明显降低;发酵液在pH 2~8时活性无明显变化,在pH10~12时活性略下降;薄板层析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至少含有2个组分.结论 海洋小单抱菌FIM 03-345发酵液具有抗G+细菌活性.该活性物在酸性和中性下较稳定,在pH 10以上及温度80℃时活性下降.发酵液粗提物中A为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武夷山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小单孢菌FIM0139。它产生暗橄榄绿色带刺状的孢子,基内菌丝体无色至暗橄榄绿色,不分泌可溶性色素,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碳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都不同于已知的种,定名为武夷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wuyiscasp.no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结果 从菌株FIM06002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D-NMR和2D-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abyssomicin B(5)、C(1)、H(6),proximicin A(4),lumichrome(2)和腺嘌呤核苷(3).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1、3~6对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化合物4和5对黑曲霉生长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中同时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物质abyssomicin和porximicin,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稀有放线菌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林如 《海峡药学》2010,22(8):255-257
从福建福鼎海滩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海洋放线菌FIM02.635,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菌株FIM02.635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灰黑.黑.无气生菌丝。系统发育、化学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分析表明菌株FIM02.635属于小单抱菌属(Micromonospora)。  相似文献   

15.
从一株新的小单孢菌——武夷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wuyisca sp.nov.)FIM0139发酵液中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分离得到一种抗生素复合物,经纸上层析,碳板薄层和硅胶薄层层析,认为其主要组分与强壮霉素(Fortimicin)A基本相同,定名为武夷霉素。  相似文献   

16.
马腾霄  黄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1-274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7 ~30 d)16例和晚期组(3~6个月)16例,两组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措施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FIM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FIM评分明显优于晚期组(U=2.742,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除常规治疗外,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1次/周,共3次,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随机选取同期20例采用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常规进行活血化瘀、营养神经、针灸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于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9±6.8)分,治疗后为(95.9±7.7)分 治疗组治疗前FIM评分为(94.8±7.4)分,治疗后为(99.7±7.6).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一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药物的首次人体试验(FIM)中,必须全面分析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后再谨慎决定药物剂量是否应继续递增。安全性数据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良事件,目前我国健康受试者药物试验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仍有争议。本文介绍了法国Ⅰ期临床工作组(CPⅠ)的FIM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同时探讨剂量递增的规则,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22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刘丹教授及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经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术.这是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完成的首例肺活检人体临床试验(First-in-man,FIM),也是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肺部疾病诊断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参与手术的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又称为机械臂控制支气管镜导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不同神经平面脊髓损伤(SCI)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72例SCI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对颈、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功能改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2个月~1年康复治疗后,颈(A组,22例)、胸(B组,42例)、腰(C组,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BI)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胸髓损伤患者,而胸髓损伤患者又高于颈髓损伤患者.结论 康复干预能促进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