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系统干预效果,为探讨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翻译版,对整群分层抽取的贵阳城区823名二~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量表得分等级为中下及较差的59名学生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数学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能力和总数学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979,38.636,62.819,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学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干预方法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适合贵州省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的量表及其常模,为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心理测验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贵州省5个市的城区和农村共10所小学抽取样本2 862例,用<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制订出贵州省城区和农村一~六年级常模共2套,常模的效度和信度达到测量学要求.结论 该量表及所建常模适合贵州地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可以为贵州地区教育评价、临床筛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小学生数学能力基础水平,为有效地进行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海南省1201名小学生,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修订的“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城乡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各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女生;城市小学生空间-视觉与逻辑思维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小学生;高年级较低年级而言,居于优秀和中上等级的比例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依据城乡之间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城乡小学生儿童忽视现况,比较城乡儿童忽视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城区及农村各三所学校2 489名小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构成比为1:1.06.采用“中国城区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乡1~3年级的忽视率及忽视度为37.01%、52.56%和(42.97±7.59)、(48.01±8.69),4~6年级的忽视率及忽视度25.71%、53.25%和(43.62±8.97)、(47.15±9.92).城乡小学生的忽视率(1~3年级:x2 =25.66,P<0.001;4~6年级:x2=100.81,P<0.001)及忽视度(1~3年级:t=-9.58,P<0.001;4~6年级:t=-6.77,P<0.001)比较,农村高于城区;按性别划分,城乡男生忽视率(1~3年级:x2 =8.38,P=0.004;4 ~6年级:x2 =69.79,P<0.001)及忽视度(1~3年级:t=-7.12,P<0.001;4 ~6年级:t=-3.69,P<0.001)比较,农村高于城市,农村女生的忽视率(1~3年级:x2=20.09,P<0.001;4~6年级:x2 =56.59,P <0.001)及忽视度(1~3年级组:t=-9.12,P<0.001;4~6年级组:t=-6.02,P<0.001)高于城区女生;仅1~3年级组情感忽视层面城乡小学生的忽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男生的忽视率除1~3年级组情感层面外均高于城区男生;4 ~6年级组农村女生则除医疗忽视外,在其他层面忽视度均高于城区女生.结论 佳木斯地区城乡小学生受忽视均较严重,且农村小学生受到的忽视频度及强度较大.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小学生,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关注,从而预防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研究贵州省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现状,为制订适合贵州省儿童的参照常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一~六年级的小学生2 86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心理测量学要求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贵州省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在填空、大小比较得分上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空间-视觉功能领域分也较全国平均值稍低,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更为明显;各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明显的年级、城乡差异。结论贵州省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低于全国平均值,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湖北武汉市与江苏、海南城市小学生数学能力跨地域比较,探讨武汉市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现状及不足,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武汉市、江苏城市、海南城市普通小学一至六年级抽取样本分别为643名、852名、743名. 结果 在数学运算领域及总量表得分,武汉市小学生均高于江苏、海南两地城市小学生,但在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领域,武汉市小学生得分却低于江苏、海南两地城市小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武汉市与江苏及海南两地城市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武汉市的数学基础教育应加强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等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研究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苏南地区6 19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苏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比例仅为12.6%.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为最大,其中体质健康得分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分最小,与其他各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要好于男生和城市学生(t值分别为-2.29,-2.50,5.79,2.27,P值均<0.05).苏南地区小学生的睡眠情况、静态视屏行为和课外运动锻炼达标率分别为15.5%,72.6%和65.9%.体质健康与性别、城乡、睡眠时间、静态视屏行为、课外运动锻炼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另为0.239,0.217,0.137,0.369,0.259,P值均<0.05),而与年级无相关性(r=-0.048,P>0.05).结论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综合干预的措施提高或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城乡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4所学校二至四年级小学生2 892名进行体质监测,同时进行营养知识、行为及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嘉定区城区、乡村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6.85%,16.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低于城区小学生(P<0.05),不吃早餐、喝汽水饮料、吃甜食的比例均高于城区小学生(P值均<0.05).乡村小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意愿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区小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超重率较高,合理营养知识与行为较为缺乏.应加强乡村小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探讨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自尊发展的影响,为提高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儿童自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中江县526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父亲教养参与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农村小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教养参与的日常陪伴、交流互动和学业鼓励维度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9,6.532,3.213,P值均<0.05).农村小学生自尊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t=4.414,P<0.05),四年级学生高于五年级、六年级学生(F=5.351,P<0.05).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小学生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交流互动、对父亲感情与规则约束能够正向预测农村小学生的自尊水平(日值分别为3.113,3.324,3.602,P值均<0.05).结论 父亲教养的参与度对农村小学生的自尊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常模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的评定常模,以满足心理测量的需要.方法参照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分别在城区与农村抽取样本7 377例和7 316例.结果常模样本构成比例与人口资料基本吻合,样本在各年级及男女性别分布基本均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城乡儿童的数学能力测试得分在大部分分测试中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大部分分测试得分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分别建立城区和农村2套常模.结论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测试量表的评定常模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和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儿童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及有抑郁症儿童的早期于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667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5%,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人际问题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不同性别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的得分逐渐降低;③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两者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社会期望对儿童抑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学生液体乳制品和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比较城区、郊区小学生液体乳制品和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及摄入量.结果 共调查学生1686人,经常饮用(≥4次/周)牛奶及其制品1192名(占70.7%),其中男生657名(占72.7%),女生535名(占68.4%);城区学生经常喝全脂牛奶296名(占38.2%),郊区学生287名(占31.5%);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79名(占28.4%)学生每周奶制品饮用量(ml)超过2100,中位数为1350;男生(1500)高于女生(1300),城区学生(1500)高于郊区学生(1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常喝含糖饮料784名(占46.5%),其中男生(占49.0%,443名)高于女生(占43.6%,341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占51.1%,396名)高于郊区(占42.6%,388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含摄入量(ml)中位数为910.0,其中男生(1000.0)高于女生(750.0),城区(1000.0)高于郊区学生(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摄入频率最高的饮料是含乳饮料(11.1%),297名(占17.6%)学生基本不喝含糖饮料.结论 小学生乳制品摄入量增加,仍未达到推荐量水平;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较高.应加强小学生尤其是男生和城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健康饮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偏见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距离量表对武汉市两所学校的485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比城市儿童的差(P0.05);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农民工子女学校(P0.05),其社会偏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偏见可负向预测生活质量。【结论】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低,并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修改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867名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活负性事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392,P<0.05);配偶同住组、相对空巢组和独居组、绝对空巢组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负性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前4位生活负性事件依次为经济困难、子女就业困难、本人重病和无子女探望,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巢老年人生活负性事件影响其生活质量;配偶同住者、相对空巢者生活质量高于独居者、绝对空巢者;经济困难位居生活负性事件的首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湛河区小学生近视现况,为制定近视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远视力,使用5分记录法;在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电脑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度,裸眼视力<5.0且等效球镜度数<-0.50D者判定为近视;凡是单眼判定为近视者计入近视人数。结果 本次共调查小学生1 150人,近视298人,近视率25.91%;男生近视率26.08%,女生近视率 25.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 ,P>0.05);城区小学生近视率为32.85%,农村小学生近视率19.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1, P<0.01);1~6年级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11.92%、13.16%、19.40%、26.73%、34.21%、52.87%,且随着年级增高,近视率不断增高,不同年级之间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9,P<0.01) 。结论 小学生,特别是城区小学生,近视率较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近视是渐进的,近视防控需从小抓起,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好幼儿和小学生视力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视力及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简称轴率比)(AL/CR)的差异,寻找近视发展重点监控人群.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羊坊店学区6所小学1 538名一、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连续3年的视力和眼球生物学指标追踪调查.结果 一年级组与四年级组小学生视力和轴率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人群入学后视力和轴率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且2组人群3年随访期间视力和轴率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组3年间视力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5.5%、38.7%和47.3%,四年级组分别为49.3%、69.3%和74.3%;同一年级组女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高于男生;一年级到二年级、四年级到五年级区间近视发展速度最快;一年级组不同性别学生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不同性别学生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年龄增长,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逐年升高,视力水平下降,轴率比增大,6~7岁和10 ~ 11岁是近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重要监测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扬州市广陵区小学生营养与视力不良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有关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广陵区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根据性别、城乡、年级等不同人口学特征,分析营养状态和视力不良指标的差异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小学生肥胖、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随年级增加有所上升;男生肥胖、超重构成比( 20.54%,8.84%)均高于女生(12.4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 24.32%,4.00%,38.15%)均低于女生(31.51%,5.10%,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小学生肥胖、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17.94%,29.21%,5.58%,46.38%)均高于乡镇(14.42%,24.43%,2.30%,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营养不良的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肥胖男40.71%、营养不良男48.06%,肥胖女50.29%、营养不良女51.99%)均高于正常体重男、女生(36.3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不良程度以中度为主,营养不良者以重度视力不良者居多.结论 扬州市广陵区小学生营养状况总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重.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有关,加强视力保护要采取包括强化营养改善在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状况,为该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长宁区招收外来学生的5所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1 568名(外来组682名,本地组886名),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与本地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来学生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和总分与本地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和生活质量4个方面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与本地学生相比,外来学生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生活质量也明显低于本地学生,且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探索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在三四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的短期效果,为推广小学生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5月,选取广州市天河区某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各1个班作为干预组,进行8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干预,选取对应年级各1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儿童心理功能评定维度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和自我满意度不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生命教育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7,P=0.013).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存在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值分别是3.31,4.38,P值均<0.05),进行单独效应分析后,干预对学生1周后、1个月后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改善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和生死态度,并且对生死态度的正向提升有即刻和短期效果,在死亡概念成熟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学生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桃园小学三~五年级8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生活方式知识(48.35分)、态度(18.52分)、行为(59.58分)问卷得分小学生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男生在知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三、四年级小学生的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P值均<0.05).结论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干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