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尿 α1 -微球蛋白 (α1 - MG)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方法 用放免法和 SPECT等技术测定 96例老年糖尿病及 34例正常老年人尿α1 - MG、2 4 h尿微量白蛋白排量 (UAE)及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小球功能。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尿 α1 - MG高于正常 ;在正常白蛋白尿阶段的老年糖尿病其尿 α1 - MG已明显高于正常 ,以后随病情进展加重 ,从微量白蛋白尿到临床蛋白尿 ,尿α1 - MG渐升高 ,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 ;随尿α1 - MG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UAE渐升高 ,肾小球功能损伤渐加重。结论 老年糖尿病早期已有肾小管间质损害 ,尿 α1 - MG水平能敏感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α1 微球蛋白 (α1 MG)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糖蛋白 ,其排泄率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本文探讨糖尿病大鼠各阶段尿α1 MG排泄率的变化及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尿α1 MG排泄率的影响 ,为人类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选择体重 2 0 0~ 2 50g之间的健康雄性SD大鼠4 5只为观察对象。随机取 30只 ,用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模型 ,将糖尿病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两组 ,即糖尿病对照组 (DM组 ,15只 )和糖尿病治疗组 (DP组 ,15只 )。剩余的 15只大鼠仅注射相当体积的枸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尿α1微球蛋白RI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5.
ACEI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及β2—MG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CEI类药-西拉普利对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的尿α1,β2-MG,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患者均伴有DM肾病(DN),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服西拉普利,对照组(28例)服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分别于服药前及后4周、8周、16周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患者尿α1-MG、β2-MG及Alb。结果 西拉普利有明显降低2型DM肾病患者尿α1-MG、β2-MG的排出。且对α1-MG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 西拉普利适用于DN患者,尤其是α1-MG排出升高者。  相似文献   

6.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M、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血、尿α1-M与UAER比较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③血、尿β2-M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无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ubil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抗体(α-SMA)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n=9)、福辛普利治疗(DN—F)组(n=8)和正常对照(NC)组(n=6);检测各组大鼠第6周Cubilin、CTGF和α—SMA的水平。结果与DN组相比,DN-F组的Cubilin显著升高,CTGF和α—SMA明显降低(P〈0.05)。结论福辛普利能显著提高DN大鼠Cubilin的表达,降低CTGF和α—SMA的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水平变化 ,探讨血 β2 MG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99Tcm—二乙三胺五醋酸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对 44例糖尿病患者和 2 0名正常人进行血 β2 MG、尿 β2 MG、尿α1 MG及GFR检测及对照分析。结果  (1)病程 <1年和 >10年糖尿病患者血 β2 MG与GFR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P <0 .0 1) ;(2 )糖尿病患者血、尿 β2 MG及尿α1 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其尿α1 MG水平增高更明显 (P <0 .0 1) ;(3)病程 <1年的糖尿病患者其GFR值高于对照组 ,病程 >10年者其GFR低于对照组。结论 GFR与血 β2 MG具有一定相关性 ,尿α1 MG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其灵敏性高于血、尿 β2 MG。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 ,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DN中肾小球病变得到了广泛关注 ,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糖尿病初期表现为肾小管肥大、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基底膜增厚 ,晚期则出现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部位常伴有肾小球纤维化 ,但也可以不伴有肾小球纤维化。与此病理表现相对应 ,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38.4 6 %可以出现尿肾小管蛋白水平增高 [1 ]。这说明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并不依赖肾小球病变 ,是 DN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所谓肾纤维化就是指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将500例IgAN患者分为4组:无病变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统计分析4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N患者中极为常见,达85.40%。轻度损伤者占47.00%,中度损伤者占21.80%,重度损伤者占16.60%,无病变者仅占14.60%。肾间质损害与肾活检前检测指标关系: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加重,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血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均呈上升趋势,而肌酐清除率及血清白蛋白呈下降趋势(均P<0.01)。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理参数:随着组织学级别上升,肾小管间质损害呈加重趋势;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加重,系膜增殖程度、球性硬化、节段损害、血管壁增厚程度及玻璃样变性程度均呈加重趋势;肾小管间质损害呈加重趋势。血管无病变患者中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而血管病变患者中则以肾小管间质中度及重度损害较为多见。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gAN中极为常见病理改变,且其损害程度可能直接影响IgAN患者病情、肾功能及预后。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及血管病变3个因素相互影响促进,共同促进IgAN进展,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α1-微球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往往累及多系统、多器官 ,肾功能衰竭是SLE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SLE患者肾功能损害不仅有肾小球损害 ,而且有肾小管损害[1] 。尿α1 微球蛋白(α1 MG)是主要反映肾小管功能的特异性指标。对于临床上难以确定的肾功能不良情况 ,或为及早了解SLE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我们检测了SLE患者尿α1 MG ,探讨其对SLE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SLE患者 5 0例 ,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男 8例 ,女 42例。病程 1~ 8年 ,年龄16~ 49岁 ,平均年龄 2 7 6…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损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尿微球蛋白测定对老年 (≥ 6 0岁 )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 方法 将 76例EH患者按年龄是否≥或 <6 0岁分为两个亚组 ,另选健康体检者 2 8例作为正常对照 ,取空腹血 3ml,晨尿 3ml。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α1 微球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含量。 结果 EH患者中两组血清α1 微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P <0 0 5和 <0 0 1) ,而血清 β2 微球蛋白在老年组升高明显 (P <0 0 5 ) ;EH患者中两组尿液α1 微球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P <0 0 1,P <0 0 5 )。尿液α1 微球蛋白及β2 微球蛋白含量在≥ 6 0岁者中显著高于 <6 0岁者 (P <0 0 1)。 结论 血清α1 微球蛋白比 β2 微球蛋白能更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敏感性更好。尿液α1 微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尤其是α1 微球蛋白比血清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肾损害并不多见[1] ,我们遇到 1例RA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 (NS)及严重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性 ,5 3岁。因双手关节肿痛伴晨僵反复发作 6年 ,双下肢水肿 1个月于 2 0 0 0年 6月 12日入院。 1994年初患者无诱因掌指、近指、腕等关节对称性肿痛 ,伴晨僵 (每天超过 1h)。 1994年 10月上述关节肿痛加重 ,查血类风湿因子阳性 ,诊断为RA ,间断服用消炎痛等药。 1998年 6月起 ,因关节肿痛明显加重持续服用青霉胺 (0 5mg/d)及双氯灭痛 (75mg/d)至入院。 2 …  相似文献   

14.
15.
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着重观察了26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特点,包括肾小管功能的改变、肾组织学检查及部分患者的尿EGF,对小管间质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初探。结果发现:①NIDDM肾病小管间质功能受损具有无明显节段性分布的特点,既有近端小管细胞损伤,也有远端小管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基膜增厚、间质扩张、弥漫炎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②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明显受损之前,小管间质病变即已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步加重,提示小管间质损害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与肾小球病变同样重要的作用。③肾功能未明显受损、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的DN患者,尿EGF明显增高。随着肾功能的明显恶化,小管间质萎缩纤维化的加重,尿EGF排泄量也逐渐降低,表明EGF很可能参与了DN小管间质病变,在其损伤的早期阶段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人类原发性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的浸润及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 PAR-2)表达的关系,探寻肥大细胞在IeAN肾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以35例IgAN肾活检石蜡包埋肾组织及5例肾肿瘤患者行肾切除的远离肿瘤部位的肾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氏分级及Katafuehi半定量积分法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C和PAR-2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肾小管问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英文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随着Lee氏分级等级的升高和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MC数目和PAR-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2)肾小管间质中MC、PA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4,P<0.01).肾小管间质中MC和PAR-2的表达水平均与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948,0.840,P均<0.01). 结论:(1)MC浸润与原发性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MC可能是原发性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过程的重要参与者.(2)类胰蛋白酶和PAR-2可能共同参与了原发性IgAN复杂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19.
肾上腺髓质素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B组)、临床期DN组(C组),另选11例健康志愿者为D组。检测其ADM、内皮素-1(ET-1)水平,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标志物尿α1-MG、β1-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4组研究对象血浆ADM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M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标志物血、尿α1-MG,尿β1-MG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DN早期的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ADM在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肾病血,尿微球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老年高血压肾病及老年基本健康者(对照组)各30例,进行血生化及血、尿放免肾功能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尿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肾功能持续异常以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肾损害者为高血压肾病组。老年基本健康系指无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泌尿系疾患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