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肖珊珊  宋婷 《医疗装备》2021,(1):176-17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93例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吸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器辅助排痰能够保持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且能够降低低氧血症、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在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94例行人工气道治疗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及开放式吸痰护理,试验组给予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护理。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痰液黏稠度、呼吸循环相关指标,气道湿化情况、气道状况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时间长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痰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气道通畅情况、湿润程度及气道内出血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密闭式低压快速吸痰联合手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维持吸痰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吸痰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行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第1、7天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以及患者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建立人工气道第1天,两组患者P动脉血气05);建立人工气道第7天研究组患者PaO2与SaO2以及气道峰压显著升高,PaCO2与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显著降低,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510%5))。(均研P究0组0发5)生。气结道论黏膜采损用伤F与B肺吸部痰感结染合发浅生部率吸(1痰6护27理%方、1案8对60 I%C)U均人显工著气低道于患对者照进组行(干67预44可%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需要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先进行声门下吸痰,再进行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次数、分泌物出现时间及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分泌物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气道炎性反应强度轻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先使用声门下吸痰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减少吸痰次数,延长分泌物出现时间,并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FOCUS-PDCA模式在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36)采用声门下吸引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FOCUS-PDCA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每日吸痰量、吸痰次数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气道护理、品管圈护理。结果:观察组重新置管率、气道受损率、肺炎发生率、导管痰痂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可有效预防重新置管、气道损伤、导管痰痂堵塞及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将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划为对照组,26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痰痂形成率、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排痰,减少痰痂形成率及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道冲洗在吸入性损伤应用中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接受治疗的6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应用气道冲洗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吸痰的次数、吸痰的间隔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结果:2组患者吸痰的次数、吸痰的间隔时间和呼吸道损伤的程度、主要的临床表现等都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气道冲洗吸痰法明显优于常规吸痰法,具有常规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气道创伤护理、人工气道加温湿化护理、吸痰护理以及气道清洁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的插管时间都有一定的减少,并且观察组的插管减少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实行气道创伤护理、人工气道加温湿化护理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珍花  林冰冰 《医疗装备》2023,(22):133-135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比较两组康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气管损伤、气道阻塞、意外脱管)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估]。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可有效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昏迷且建立了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率、痰液性状,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痰液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气道管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痰液性状,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与0.45%盐水间断气道内滴注(对照组n=36)对照,观察组(n=43)采用1.25%碳酸氢钠人工气道持续泵入。并检验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湿化效果、清醒患者接受程度及人工气道并发导管堵塞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湿化痰液效果满意率达86.05%(P〈0.05),清醒患者完全接受率为88.89%(P〈0.01),导管完好率95.30%(P〈0.0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25%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对恒温湿化系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于医院ICU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干预,观察组给予恒温湿化系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痰痂形成例数、治疗前后平均吸痰次数,并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构成比及病原菌种类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患者减少,Ⅱ度患者增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吸痰次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5.10±1.36)次低于对照组(7.78±1.8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44.18%(P<0.05);共检出6种多药耐药菌72株,观察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湿化系统可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且该类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较多,需加强护理,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呼吸道消毒护理预防气管插管口咽不适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手术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前用自配漱口水漱口,漱口3次,每次30s~lmin,咽喉部行3次喷雾,剩下的漱口水对吸痰管进行冲洗,术中与术后均需吸痰,吸痰管吸附后将漱口水带入气管。对照组不给予漱口与喷雾,采用O.9%的氯化钠冲洗吸痰管进行吸痰;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舌面、咽喉部以及导管气囊末端附着物培养。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口咽不适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全麻醉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呼吸道消毒护理措施,能够起到抑菌及杀菌的作用,同时提升患者口咽适应度,降低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对恒温湿化系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于医院ICU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干预,观察组给予恒温湿化系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痰痂形成例数、治疗前后平均吸痰次数,并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构成比及病原菌种类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患者减少,Ⅱ度患者增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吸痰次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吸痰次数(5.10±1.36)次低于对照组(7.78±1.8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44.18%(P<0.05);共检出6种多药耐药菌72株,观察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湿化系统可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且该类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较多,需加强护理,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对于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有着显著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极大的减少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验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11月期间河源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9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3.53%,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人工气道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