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附着龈重建术,观察治疗4周及6个月后的角化黏膜宽度及其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6个月后复诊时,口腔的卫生状况良好,种植体均比较稳定, BOP位点百分比为24.1%。治疗4周后,角化黏膜宽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冠修复6个月后,与4周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相比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附着龈的重建方法操作简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要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后5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总满意度、住院所需天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手术后5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度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住院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口腔修复方法相比,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更利于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满意度,附着龈重建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附着龈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附着龈重建术,参考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角化龈宽度率、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改良菌斑(mPI)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建缺陷、修复体炎性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维持组织健康,具有显著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的牙周根向复位瓣术对附着龈宽度进行重建,观察牙龈重建效果。方法整群选取64例于近1年期间该院接收的附着龈缺乏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后的牙周根向复位瓣术进行牙龈重建,观察术后效果。结果6个月复诊时,患者的有效角化牙龈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0.05),重建的角化牙龈紧密贴合烤瓷冠,无明显炎症。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mPI)、出血指数(BI)值均较小。结论改良后的根向复位瓣手术可有效增加角化龈宽度,重建附着龈,重建后的附着龈可在短期内保持组织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0-62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手术方法,用于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并且能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探讨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有种植修复需求的患者8例,但种植位点处附着龈宽度小于2 mm,行种植手术同期利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后2周拆线。8周后常规种植上部修复并负荷。分别观察手术前、术后8周、修复完成即刻、修复完成1年时附着龈宽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明显增加,修复完成1年后未见明显附着龈退缩。术后2周拆线,除1个种植位点在术后第2天因缝合线脱落致黏膜仍有炎症外,其余位点黏膜愈合良好。结论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创伤小,并且同期种植手术可以缩短种植修复疗程,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技术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探索更多的口腔修复技术与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5—11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修复患者160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应用口腔种植进行治疗,在一段时间过后仔细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指数与龈沟修复指数高于对照组,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便携程度、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美观舒适度为(9.21±0.34)分、高于对照组(5.64±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8,P<0.05)。结论 采用种植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口腔修复,同时种植技术由于在口腔修复方面具有自身优势,能够起到明显的口腔修复功能,可以明显改善口腔健康,满足了患者的口腔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瓷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86颗)口腔修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43颗),对照组以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观察组以全瓷修复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边缘适合性的优良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P<0.05);修复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无修复体折断、牙龈变色情况,对照组5颗修复体折断、8颗牙龈有灰线、11颗有黑线,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修复体崩瓷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全瓷修复体,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更佳,且可明显降低修复体折断、崩瓷及牙龈变色的发生风险,有更好的实用价值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义齿种植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义齿种植的定义、材料、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若想种植的义齿达到较好的咀嚼、美观舒适、坚固耐用的修复效果,在整个义齿种植修复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对咬合力的控制、美观和便于清洁的问题进行特别注意.结论 义齿种植属于一项精尖技术,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进一步加强义齿种植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口腔科接受种植修复术治疗的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牙龈缝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68.4%,治疗后观察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对照组,牙周较对照组更为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的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已行种植一期手术,植体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术前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不足2 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二期手术同期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照组行常规二期手术.比较二期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术区附着龈宽度,附着龈重建情况及改良菌斑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精细化护理于口腔种植修复门诊的全过程,选择2012年种植修复107例169颗为对照组,2013年种植修复173例256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效果。结果:(1)患者种植成功率:观察组164颗(97.0%),对照组254颗(99.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9例(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160例(92.5%),对照组66例(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卫生效果:观察组165例(95.3%),对照组68例(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于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口腔卫生的长效保持,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控制术后并发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附着龈重建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86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将他们根据自愿原则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附着龈重建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总有效率(100.0%)和患者满意度(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75.0%),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附着龈重建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其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将牙齿边缘嵴位置不同所形成的视觉差异,合理应用到牙齿外形的雕塑上,处理不规则牙齿外形,从而达到美学要求。方法比较同下一个牙齿的唇面形态,由于边缘嵴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形态视觉效果。结果边缘嵴位置不同所形成的视觉形态效果是不同的。结论合理利用边缘嵴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牙齿视觉效果,从而达到或改善不规则牙齿的外观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际运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附着龈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100)采取附着龈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00)采取传统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附着龈宽度、重建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附着龈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建协调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对附着龈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术,可有效修复牙龈,提高重建协调率,降低重建缺陷率,修复效果显著,美观度高,是一种操作简便、应用价值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浅谈口腔种植基本修复技术.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种植修复的基本原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与功能,具有良好的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尽可能使牙合力沿种植体长轴传导至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减少种植体承受的侧向力和扭力.避免任何早接触和牙合干扰、建立稳定协调的咬合关系.上部结构的外形需符合解剖生理学要求,便于清洁和自洁,组织面或龈面高度光滑,避免菌斑附着和食物嵌塞,保护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修复治疗、附着龈重建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也明显多于常规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行种植二期手术和同期附着龈重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进行附着龈重建.结果 入组的13例患者一共有15颗种植体接受治疗,术后14 d进行复查并制取印模的时候,经复查发现,15个种植位点中有13个黏膜均呈现愈合良好现象,其余2个黏膜发生炎症.术后1个月复查,在进行牙冠佩戴的时候,正常角化黏膜均良好形成.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方面,治疗前,13例患者的平均为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为(0.19±0.44)mm,治疗后1个月复查,较之治疗前,宽度得到显著的增加,达到(2.61±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较之治疗后1个月,宽度得到显著增加,达到(2.64±0.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可以发现患者均处于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患者的种植体均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重建角化黏膜与烤瓷冠紧密贴合,且未出现明显炎症.经牙周复查,各项指标均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改良菌斑指数为(0.71±0.81),出血指数为(0.74±0.63),探诊深度为(1.81±0.35)mm.结论 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应用于种植二期手术患者附着龈重建治疗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