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检测,为佝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门诊就诊儿童共445例。取清晨空腹血,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 D水平。结果大连市儿童各年龄组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表示,分别为0~1岁组34.4 ng/mL(27.9~42.9 ng/mL);1~3岁组32.5 ng/mL(25.6~38.8 ng/mL);3~6岁组24.9 ng/mL(16.3~31.2)ng/mL;>6岁组19.7 ng/mL(13.2~29.1)ng/mL;经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维生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年龄组除0~1岁组男性高于女性(P <0.05)外,其他年龄组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445例儿童中,维生素 D 严重缺乏(<5 ng/mL)占0.23%(1/445);缺乏(5.1~15 ng/mL)占8.76%(39/445);不足或以下(15.1~20 ng/mL)占6.97%(31/445);充足(20.1~100 ng/mL)占84.04%(374/445);过量(>100 ng/mL)为0。维生素 D 不足(<20 ng/mL)的儿童占15.95%(71/445),其中0~1岁组为5.79%(8/138);1~3岁组为5.20%(9/173);3~6岁组为32.05%(25/78);>6岁组为51.78%(29/56),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 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连市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良好,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随着年龄波动,3岁以上儿童需重视维生素 D 的补充,特别是冬季春季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一般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和月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4 645例来源于四川地区的一般人群,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定义血清25OHD30ng/mL为正常;20ng/mL≤25OHD≤30ng/mL为不足;25OHD 20ng/mL为缺乏。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组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不同月份的变化趋势。结果受试者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2.12±10.95)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例分别为50.45%、32.14%和17.41%;男性组维生素D缺乏明显低于女性组,男性维生素D正常率明显低于女性组,男性组人群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性组;18岁、≥60岁、45~60岁和18~45岁人群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29.02%、47.37%、55.91%和64.57%;1月人群维生素D正常率最低(8.34%),7月最高(26.02%),1—7月人群维生素D正常率逐渐升高,7月之后呈下降趋势;2月人群血清25OHD水平最低为(17.43±9.99)ng/mL,7月份达到最高(25.56±11.67)ng/mL。结论四川地区一般人群血清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18~45岁人群和女性人群中,不同月份人群25OHD水平和缺乏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水平及维生素 D营养状态,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 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年 11月 ~2019年 10月体检儿童 0~ 14岁 6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法检测血清 25(OH)D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儿童血清 25(OH)D水平及营养状态。结果 600例 0~ 14岁儿童血清 25(OH)D水平为 27.44±8.82 ng/ml。血清 25(OH)D缺乏率为 19.33%(116/600),不足率为 47.67%(286/600),充足率为 33.00%(198/600)。女童的缺乏率( 24.83%)高于男童( 14.33%),儿童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84,P<0.01)。6~ 14岁儿童血清 25(OH)D缺乏率高于 0~ 1岁、1~ 3岁和3~6岁儿童( 46.81% vs 5.88%,5.86%和 19.53%),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在不同年龄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515,P<0.01)。夏、冬季的儿童血清 25(OH)D缺乏率高于春、秋季( 22.00%,27.50% vs 12.80%,11.43%),不同季节血清 25(OH)D的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92,P<0.05)。结论 昆明地区 0~ 14岁儿童血清 25(OH)D营养状况欠佳,应加强维生素 D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儿童血清 25(OH)D的监测,特别关注 3~ 14岁阶段儿童维生素 D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 )2‐VitD3]水平。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就诊骨质疏松患者216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112例,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亚组55例,继发骨质疏松症亚组16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亚组33例,根据年龄不同。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 H )2‐VitD3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血清25‐(OH)2‐VitD3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参考值(30~100 ng/m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亚组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6,P<0.05)。对照组男性25‐(OH)2‐VitD3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6,P<0.05)。研究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3,P<0.05)。对照组小于60岁被试与大于或等于60岁被试的25‐(OH)2‐Vit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8,P<0.05)。结论不同类型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重庆万州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庆万州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为万州地区儿童维生素 D 营养状况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就诊的万州地区儿童血清标本27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25-(OH)D 水平。并在各年龄段及男女性别间做比较。结果2725例儿童中,25-(OH)D 水平良好者992例,占36.4%;正常者864例,占31.7%;不足者768例,占28.2%;缺乏者101例,占3.7%。儿童血清25-(OH)D 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州区儿童血清25-(OH)D 缺乏率较高,维生素 D 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东省5 181例人群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性别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维生素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维生素D水平(17.11±11.75)ng/mL稍高于女性(15.08±11.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岁和≥80岁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岁组维生素D水平为(26.99±17.28)ng/m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人群维生素D水平以夏季最高(19.73±11.57)ng/mL,冬季最低(12.78±12.90)ng/mL,春夏之间比较、秋冬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东省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且普遍缺乏维生素D。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 H )D ]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12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4.62±31.34)nmol/L ,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者为986例(占76.1%);不同季节检测血清25‐(O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血清25‐(O H )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7~11个月组25‐(O H )D水平最高,且与0~6个月、2岁、3岁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宣教和防治工作,增加婴幼儿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降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岁以下哮喘儿童与维生素D水平其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6个月至3岁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根据维生素D检测水平分类维生素D不足(〈50nmol/L)和维生素缺乏(〈25nmol/L)。【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x2-9.111,P-0.011)。观察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气道重度阻塞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0H)-D。水平的逐渐降低,阻塞程度也不断加重(P〈O.01)。维生素D缺乏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OH)-D。水平的逐渐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也逐渐增大(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3岁以下儿童哮喘密切相关,25-(OH)-Ds水平与哮喘加重具有相关性,加重了小气道的阻塞程度,并可增加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儿的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上海奉贤东部地区1193例护理院老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奉贤东部地区老年护理院老人维生素D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9~10月上海奉城医院护理院及纵向整合单位护理院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共1 193例,按照年龄分成4组,分别为60~<70岁组、70~<80岁组、80~<90岁组、≥90岁组。体检当天留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水平。结果 1 193例护理院老人25-(OH)D的平均水平为16.16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者(≤20ng/mL)共839例,占70.33%;维生素D不足者(21~29ng/mL)共230例,占19.28%;维生素D充足者(>30ng/mL)共124例,占10.39%。女性比男性缺乏更严重。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944 75,P<0.05)。结论上海奉贤东部地区护理院老人维生素D普遍缺乏,且随年龄增高缺乏更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萍  黄艳庆 《大医生》2023,(10):118-120
目的 探讨惠州市淡澳城区0~6岁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其与身高发育的关系。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接收的淡澳城区0~6岁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将所选儿童分为婴儿组(0~<1岁)、幼儿组(1~<3岁)和学龄前组(3~<6岁)。对研究对象开展一般资料调查、体格检查,抽血检测血清25(OH)D水平。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淡澳城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情况。结果 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在淡澳地区较为明显,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学龄前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婴儿组和幼儿组;在淡澳地区,季节气候对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较显著的影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时儿童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对比,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均低于婴儿组,且学龄前组均低于幼儿组(P <0.05),三组儿童均是春季维生素D水平最高,婴儿组是冬季维生素D水平最低,而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夏季儿童维生素D水平最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下儿童身高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儿童的身高(长)有上升趋势。结论 淡澳地区儿童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住院患者血中维生素D水平。方法: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2315例住院患者。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同时采用常规生化法测定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受试者的25(OH)D2血清浓度为(1.58±2.08)ng/mL,25(OH)D3为(14.23±7.47)ng/mL,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包括25(OH)D2和25(OH)D3]为(15.81±7.98)ng/mL,PTH为(48.92±28.65)pg/mL。各年龄段中,大于90岁受检者的25(OH)D浓度最低,其次为小于40岁者,而60~69岁组最高。1787例(77.19%)受试者的PTH血清浓度正常[(10~65)pg/mL],相对应的25(OH)D2为(1.62±2.02)ng/mL,25(OH)D3为(4.62±7.06)ng/mL,25(OH)D血清浓度为(16.24±7.28)ng/mL,PTH与25(OH)D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2,P0.01)。结论:上海市徐汇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市开州地区0~6 岁儿童25- 羟基维生素D[25-(OH)D] 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因25-(OH) D 缺乏或不足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 486 例0~6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进行25-(OH)D 检测,从性别、年龄、季节方面分析25-(OH)D 水平,并对可能引起其缺乏或不足的相关危险因素 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 486 例0~6 岁儿童血清25- (OH)D缺乏率为21.6%(321/1 486),不足率为29.54%(439/1 486),充足率为48.86%(726/1 486),男女儿童间25-(OH)D 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2, P >0.05);3~6 岁儿童25-(OH)D 水平显著低于<1 岁、1~2 岁和2~3 岁儿童(26.18±7.52 ng/ml vs 29.66±8.88 ng/ ml,31.36±9.83 ng/ml and 30.84±8.24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9.529,P <0.01),不同年龄段的儿童25- (OH)D 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0,P <0.01);夏、秋季儿童25-(OH)D 水平高于春、 冬季(33.11±9.29 ng/ml,32.73±9.46 ng/ml vs 27.28±8.82 ng/ml,26.51±7.23 ng/ml),不同季节的25-(OH)D 缺乏 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795,P <0.01 )。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独母乳喂养、未规律服用维生 素D 制剂、挑食或厌食、户外活动时间< 2h/ 天、父母文化程度低、反复腹泻是引起受检儿童25-(OH)D 缺乏或 不足的影响因素(χ2=5.823,25.758,10.531,5.666,6.973,4.707,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挑食或厌食、反 复腹泻是引起0~6 岁受检儿童25-(OH)D 缺乏或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χ2=85.690,6.392,均P <0.05)。结论 开州 地区0~6 岁儿童25-(OH)D 缺乏或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应在春、冬季和儿童在3~6 岁阶段进行维生素D 制剂补充; 加强儿保教育,纠正引起儿童25-(OH)D 缺乏或不足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0~14岁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K营养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该院体检儿童264例,分为婴幼儿组(0~<3岁)104例,学龄前组(3~<6岁)75例,学龄组(6~<14岁)85例,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D、E及K水平。结果维生素D在男童中水平为(22.13±13.79)ng/mL,在女童中水平为(18.85±12.06)ng/mL,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E、K在男、女童之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水平为(0.30±0.08)mg/L,缺乏率为11.7%,婴幼儿组缺乏率最高(17.3%)。维生素D水平为(20.80±13.19)ng/mL,缺乏率、不足率和为60.3%,随着年龄的增加,缺乏率有所增加。维生素E水平为(10.22±2.20)mg/L,不足率为4.9%,整体处于正常水平。维生素K水平为0.36(0.19~0.69)ng/mL,缺乏率为13.3%,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儿童中缺乏较多,缺乏率分别为11.5%、18.7%。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儿童脂溶性维生素存在整体缺乏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及时地检测和合理地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临床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14年1~12月本院儿科保健门诊体检的学龄前健康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共180例。结果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D平均水平为(32.69±14.30)ng/mL。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1~2岁达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25(OH)D水平逐渐下降,各年龄组25(OH)D水平以及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25(OH)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低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较高,其中以3~6岁儿童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25(OH)D]的改变及其对糖代谢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8例,以25(OH)D为50 nmol/L为临界值进行分组,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 (OH)D<50 nmol/L] 192例及维生素D相对不足组[25 (OH)D为50 ~ 70nmol/L]66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患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骨密度,取腰椎Total值、股骨颈Neck和Total值为判定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程度,收集分析患者糖代谢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57例,占22.1%.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相对不足组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8±1.09)、(3.77±1.21)年,(6.42±1.30)、(5.79±1.08) mU/L、(2.35±0.54)、(1.85±0.41),t值分别为4.849、3.871、2.705,P均<0.05],而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相对不足组的甲状旁腺激素、腰椎Total值、股骨颈Neck值、股骨颈Tota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51±7.59)、(32.02±6.89) ng/L,(0.87±0.14)、(0.99±0.12) g/cm2,(0.70±0.10)、(0.79±0.11)g/cm2,(0.84±0.14)、(0.97±0.15) g/cm2,t值分别为2.008、2.799、2.564、2.340,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水平将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及骨密度水平,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常规维生素D检测,并对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及时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剑  ZHU Weiqi  沈立松 《检验医学》2008,23(4):380-383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评价其应用。方法血清经甲醇沉淀蛋白质,以二氯甲烷-正己烷溶液提取后进行HPLC分析。以25(OH)VitD3标准品外标法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47名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25(OH)VitD3浓度。结果该方法在10~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1),日内变异系数(CV)为3.5%~4.4%,日间CV为3.9%~4.7%。方法回收率为93.4%~106.2%,提取回收率为88.8%~94.1%。正常健康儿童血清25(OH)VitD3夏季参考范围为14.8~34.5μg/L。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25(OH)VitD3浓度。  相似文献   

17.
王世雄  陈李清  张昊川  黄河 《新医学》2022,53(2):129-13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119例支扩患者,检测其入院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并对其进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是否<20 ng/mL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比较支扩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间的慢性鼻窦炎发生率,以及支扩合并鼻窦炎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的Lund-Mackay评分,分析支扩合并鼻窦炎患者血清25(OH)D水平及与Lund-Mack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19例支扩患者中,69例存在维生素D缺乏,50例维生素D正常;其中有鼻窦炎的患者71例,占59.7%,48例患者鼻窦无异常;与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的慢性鼻窦炎发生率更高(P < 0.05)。71例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的Lund-Mackay评分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 < 0.05)。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Lund-Mackay评分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支扩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与其慢性鼻窦炎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南京市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缺乏率,以期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0~6岁婴幼儿2 81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25-OHD浓度.结果 2 812例0~6岁婴幼儿中,血清25-OHD较为足够1 083例,占38.5%;相对缺乏1 332例,占47.4%;缺乏395例,占14.1%,后两者占总人数的61.5%.血清25-OHD以1~2岁组最高,0~1岁组其次,3~6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京市婴幼儿25-羟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其中以3~6岁幼儿25-OHD血清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