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组顺序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两组,25例接受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另25例为对照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后24h、1d和7d的欧洲卒中量表分值增加明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似,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100万单位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12h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效果。方法对4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发病6h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滴,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内加脉络宁针20ml,连用15d,溶栓有效者,次日起给予低分子肝素2500U,Bid,iH连用5—7d。对照组不用尿激酶,只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脉络宁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用法及用量同溶栓组,适当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结果溶栓治疗40例,第21d基本痊愈12例,占30.0%,显著进步21例,占52.5%,总显效率为82.5%(33/40)。对照组42例,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0例,各占23.8%,总显效率为4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血率为10%(4/40),脑内出血占5%(2/40),对照组出血率为5%(2/40),全为颅内出血。结论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120-CCU模式救治AMI患者69例,分为溶栓组(n=51)和非溶栓组(n=18);溶栓组使用尿激酶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入,12h后给于肝素钠62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续5~7d,每天口服阿斯匹林300mg,3d后改服每天150mg,1周后改为每天50mg,并静脉滴入硝酸甘油7~10d。非溶栓组除不使用尿激酶外,其它治疗方法同溶栓组。结果:69例中溶栓组51例的总溶栓再通率为74%;在4h内获溶栓治疗者35例;溶栓延迟时间为3.1±2.0h;4h内溶栓再通率的80%(28/35)明显高于4~6h内的44%(7/16),P〈0.05;溶栓组的住院病死率12%(6/51)显著低于28%(5/18),P〈0.05。结论:120-CCU溶栓模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显著提高溶栓再通率和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3d、5d、7d的血浆FG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h、7d、14d、21d、90d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d,溶栓组血浆FG水平下降明显,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明显下降,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4),治疗组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溶栓后24h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为显著进步或以上者较对照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小时、2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小时内溶栓组与4小时至6小时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尿激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纤维蛋白(FIB)无显著差异(P〈0.1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疗效。比较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治疗后24h、7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间评分相近(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0.80%vs63.33%,P<0.05;93.33%vs63.33%,P<0.01),不同剂量溶栓2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出现脑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尿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相当,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1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将21例病人按发病至静滴尿激酶时间分为0-6h组和6-24h组,两组病人均予以尿激酶30-50万U静脉滴注,连续3d,继之20万U静脉滴注,连续5d。结果:0-6h内组溶栓效果100%,6-24h组溶栓效果75%,未见并发脑出血,仅有2例皮肤粘膜出血,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疗效与用药时间窗,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将6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65.63%,治疗组疗效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7、14d的ES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疗效,增加ESS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法舒地尔30 mg静滴,2次/d,10 d为一疗程,观察给药前后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发现:法舒地尔组心功能改善,血清IL-6、IL-8和TNF-α值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代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96-109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溶栓组3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33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和溶栓后不同时间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作比较分析.结果 动脉溶栓组溶栓后ESS和BI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凝血指标好于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0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B组30例采用奥拉西坦治疗,C组30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A组治疗后MoC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盐酸法舒地尔能够通过选择性激活、保护和促进受损神经细胞恢复、改善脑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延缓痴呆的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4.
祁风  余科  韦朝霞  刘祖佑 《新医学》2014,(11):729-73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尤瑞克林0.15PNAU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血栓通;对照组仅予静脉滴注血栓通。两组疗程均为10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治疗组ESS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CVS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川芎嗪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应用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第14d疗效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达62.50%(30/48),对照组显效率45.83%(22/48),两组间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 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25例).A组患者给予手背静脉滴注尿激酶和丹参注射液;B组患者给予手背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尿激酶于患肢股深静脉远端、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滴注,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结果 A组病例平均疗程(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发病6h以内的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用90万U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同时行3D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溶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帻陛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结果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2,1,5,8例,显效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50%。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陕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护理组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为溶栓争取时间,并严密观察病睛变化,做好溶栓患者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盐酸哌替啶50mg,1次/6h肌内注射;观察组镇痛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0.1mg+盐酸奈福泮200mg+昂丹司琼16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术后持续镇痛48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静评分除术后48h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在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术后患者的止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MRI)成像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指导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62例,其中溶栓前功能头颅MRI检查(32例,MRI组)、CT检查(30例,CT组),以同期非溶栓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30例为对照组,于24 h内、7天、30天复查头颅CT或MRI.结果:各时点溶栓组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CT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MRI检查使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选择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