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MEP)及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2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以下三组:腰骶神经根病变组(Ⅰ组),胸腰骶髓病变组(Ⅱ组),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组(Ⅲ组),采用丹麦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上述患者进行下肢胫后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t)、电刺激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t)及上肢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m)检测.结果:SSEPmⅠ组、Ⅱ组各1例异常,Ⅲ组异常49例(阳性率为96.1%);SEPt 89例异常(阳性率为72.9%),三组之间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SSEPm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MEPt 74例异常(阳性率为60.7%),Ⅱ组阳性率最高(83.8%),Ⅰ组仅达45%.结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者,仅需作SSEPm便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而不必再作mMEPt及SEPt;单独SEPt 对脊髓病变没有定位诊断价值,而mMEPt不仅能提示脊髓病变的可能部位,对病变局限在脊髓腹侧者也适用; 相当一部分腰骶神经根病变者mMEPt正常,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皮恒流电刺激胫后神经,采用髂棘、脐部和头皮Fpz作参考电极,分别于第4腰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和头皮Cz’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和P40电位之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健康成人和29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病变患者。结果:①CE、N24和P40电位均异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病变;②CE正常,N24和P40异常,见于腰骶髓病变;③CE、N24正常,P40异常,见于颈胸髓病变。结论: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能够鉴别腰骶神经根或不同节段的脊髓病变,临床上具有定位诊断价值。但对于轻度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腹侧病变,结果可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号。应用匹配追踪算法提取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分析SEP信号时域及时频域特征参数,并比较颈脊髓损伤前后SEP时频成分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动物造模后均出现功能障碍,颈脊髓受到轻度损伤,造模成功。颈脊髓损伤后,SEP信号的时域波形潜伏期延长(正常组11.39 ms±0.87 ms;损伤组13.56 ms±2.04 ms),波幅降低(正常组1.38μV±0.59μV;损伤组0.57μV±0.35μV)。同时,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存在稳定的分布模式。颈脊髓损伤前,SEP信号在时频域存在1个稳定的主成分(16~22 ms、65~90 Hz)和2个次成分(次成分1:20~28 ms,150~210 Hz;次成分2:35~44 ms,100~210 Hz);与损伤前相比,损伤后SEP时频成分的分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19~29 ms,60~120 Hz;次成分1:27~36 ms,160~230 Hz;次成分2:37~48 ms,40~150 Hz),并且时频成分的数量增加,出现了新的次成分,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率SEP时频分析能提供反映颈脊髓损伤的相关信息,将有望为颈脊柱脊髓疾病的病理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和精准的病灶定位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弹性蛋白酶(elastase,EA)、Ⅱ型胶原酶(collagenase-Ⅱ,COL-Ⅱ)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1,K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为58名正常成人和儿童.将62例CP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为:轻度(30例),中度(18例),重度(14例)三组.GCF中EA、COL-Ⅱ和KGF-1测定分别采用底物催化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结果:EA水平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重度组又分别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P<0.01).COL-Ⅱ水平的变化规律同EA.KGF-1水平则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高水平(P<0.05),中度和重度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显著(P均<0.01),重度组则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P<0.01).结论:CP患者GCF中三项指标水平变化与病情的进展关系密切.其测定对于CP的诊断和炎症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症动物模型。方法 20只SD大鼠经颈后路手术、于C5~6水平椎板下植入吸水性聚氨酯胶片,植入体内逐渐吸水胀大,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后6个月,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微焦点CT(Micro-CT)、组织学(H-E染色)和组织化学(LuxolFastBlue,LFB染色)等检测。结果 20只造模大鼠脊髓侧后方出现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Micro-CT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14只出现SEP异常,其中波幅减低5例、潜伏期延长5例、二者均异常4例。SEP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组织学、组织化学比较,脊髓后索髓鞘染色显著减少(102±13vs.138±7;P0.05),脊髓后索的对比剂密度有显著性差异(98±5vs.88±6;P0.05),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23±8/mm2vs.27±6/mm2;P0.05);造模大鼠脊髓出现基质海绵样变和静脉扩张、血管增生。结论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评价指标完整的慢性压迫性脊髓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并对其进行病因学探讨。方法:检测63例CTE患儿(86足)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H反射、下肢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以了解CTE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结果:SEP异常率在轻、中、重CTE患儿组分别为6%、46%、64%。H反射异常率在中、重组分别为20%、24%。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及肌电图异常率在畸形程度的轻、中、重组分别为11%、9%、15%。确认病变位点在腰骶脊髓水平以上者33例(38%)。总异常率经卡方(X2)检验,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E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异常程度与畸形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安全拉钩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神经根拉钩是髓核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必备的器械,术中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本文旨在设计可测力的神经根安全拉钩。方法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量化神经根的拉力,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将此拉钩应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结果应用Instron生物力学测试仪,校正神经根安全拉钩测试的数据,证实神经根安全拉钩能准确显示作用于神经根的拉力。结论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145例慢性燃煤性砷中毒患者尿中微量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燃煤性砷污染患者尿液各种微量蛋白的改变,了解其对砷中毒诊治的意义。方法对145例燃煤性砷中毒患者随机尿液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的检测。结果三个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为:轻度组RBP、TRF、α1-MG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RBP、α1-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中度组TRF仅上升趋势(P>0.05)。各组间比结果为:各组间男性与女性RBP、TRF、α1-MG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RBP、α1-MG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RBP、α1-MG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且TRF显著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燃煤性砷中毒早、中期进行RBP、TRF、α1-MG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治疗,同时可作为重度中毒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微循环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微循环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丹参干预组(C组),每组分3、7、10 d三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应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观测各组相应时相肾皮质微血管管径和密度变化及微血管周围的渗出情况.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微血管收缩,7、10 d组微血管数量减少,并随时间延长血管收缩、数量减少更加明显(P<0.05),B组7、10 d微血管周围出现渗出.C组与B组比较7、10 d肾皮质微血管扩张,数量增加(P<0.05),C组7、10 d微血管周围渗出减轻.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引起大鼠肾皮质微循环障碍,丹参注射液可改善肾皮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L5全椎板切除(B组)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A组),与空白对照组(C组)一同进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及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和体表诱发电位(SEP)检查以观察腰椎管狭窄的表现,并进行L5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观察和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程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检验模型对腰椎管狭窄模拟的效果。结果:A、B组术后均出现了明显的椎板再生和腰椎管狭窄的表现,且以A组更为明显。A、B组BBB评分分别自术后2周和1周恢复正常(P>0.05)。术后16周时,在3组大鼠中A组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最短(P<0.05),其均数较C组减少42.9%,B组较C组减少17.1%(P<0.05)。A、B组术后SEP潜伏期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波幅与时间呈负相关(P<0.05);术后16周时A、B组潜伏期均数分别较C组延长1.4倍和0.75倍,波幅均数降低78.9%和56.3%,且与C组相比,A、B组以上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最为明显(P<0.05)。术后16周时病理显示A组L5椎管狭窄最为严重(P<0.05),截面积较C组减少34.1%,B组较C组减少18.2%(P<0.05),L5的X线、CT和MR检查亦显示A、B组椎板再生,椎管狭窄。结论:椎板切除碎骨粒回植法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显著,模拟性良好,是制作该类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犬作经腹脊髓损伤在不同压强下观察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记录12只狗在不同的损伤强度(32、36、40kPa)下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改变。结果:狗的脊髓受压后SCEP和CSEP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其改变有显著性意义,而P波和N波之间改变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对脊髓损伤的敏感性SCEP比CSEP相对较高,对脊髓损伤预后的评估CSEP比SCEP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建立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的:就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面做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文章,在关键词中以“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或“tractive, spinal cord injury, animal model,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牵张性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模型繁多,包括挫伤模型、压迫损伤模型、牵张性损伤模型、缺血损伤模型、横断损伤和化学损伤等。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进一步探讨其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2.035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脱出患者EMG、NCV、SEP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赣肋痈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451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针电极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结果:EMG异常298例(66.1%),均进行手术治疗,胫神经H反射异常165例(36.6%);NCV异常16例(3.5%),提示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SEP异常372例(82.6%),以P40潜伏期延长为特点,而3例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主要为波幅降低或未引出,结论:EMG、NCV、SEP三项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电生理检测异常率,还可以对神经根损害程度,范围以及对周围神经,脊髓损害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椎型脊髓病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方法对65例颈椎型脊髓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进行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的SEP对照研究,并对10例患者作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本组异常率为45%,主要表现为各波替伏期和波间期(N20—P25,P25—N35,P40—N45)延长,且下肢的延长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波形分化不良。经保守治疗后6例正常,2例好转,且SEP的好转先于临床的改善。结论SEP对评判颈椎型脊髓病的脊髓传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有助于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与电生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与脊髓的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 56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7组,6组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描记CSEP和MEP,随后采集脊髓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CSEP和MEP的峰峰值在伤后立即下降或消失,6 h有所上升,12 h又下降,24 h较12 h略上升,48 h上升较明显,72 h继续上升,但较正常峰峰值略低。峰峰值呈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双谷态势,潜伏期相对应不同程度延长。Bcl-2和Bax都在术后6 h可见阳性表达,Bcl-2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 Bax的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结论:CSEP和MEP的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预后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安全性。方法将L5全椎板切除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术区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切口;B组、C组、D组均为实验组:均在术区硬脊膜暴露区覆盖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而覆盖剂量各不相同,分别为0.5、0.75和1.0ml。分别于麻醉后,椎板切除术后,闭合手术切口之后,术后8周这4个时间点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并记录潜伏期值。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8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麻醉后和椎板切除术后各组潜伏期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闭切口后测定各组的潜伏期值显示:A组和B组潜伏期值均无延迟(P0.05),C组和D组潜伏期值出现明显延迟(P0.05)。在术后8周复测各组潜伏期值,均处于正常范围(P0.05)。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术前所有动物评分均正常。在术后1d,A组和B组动物的评分仍然正常,C组和D组的动物评分下降。在术后8周,各组动物的运动功能评分均再次正常。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脊髓损伤的敏感指标;椎板切除术后局部覆盖预防粘连剂有剂量的要求,0.5ml的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不会对该动物模型的脊髓的电生理功能及后肢运动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 方法:70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 h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 < 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 h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 h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 d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 < 0.05),损伤后6,24 h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8.
Patient-reported stimulus-related radiating sensory symptom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stimulated nerve have been used to verify stimulation in sensory nerve scalp recorde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The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of false positive P1 latency prolongation in lumbosacral sensory nerve SEP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icitation of such symptoms secures adequate sensory nerve stimulation. Nerve roots were studied on the asymptomatic side in 64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ciatica. Saphenous (L4), superficial peroneal (L5), and sural (S1) nerve SEP were registered in all patients. Pretibial dermatomal SEP were registered in ten of them. Stimulation was equidistant from the registration electrode in all SEP registrations.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lower in saphenous nerve SEP with than without verified supramaximal stimulation (1/30 vs. 6/22, P = 0.03) in spite of radiating stimulus-related sensory symptoms in both groups.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caused by subclinical myelographic nerve root compression or general peripheral nerve dysfunction. The P1 latency was longer in the pretibial dermatomal SEP than in the saphenous and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SEP with the same conduction distance (mean difference 4.7 (95% CI = 3.8 to 5.6) and 4.4 ms (95% CI = 3.4 to 5.4),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dermatomal SEP have longer P1 latency than sensory nerve SEP. Verified supramaximal nerve simulation is recommended to avoid false results due to admixture of dermatomal to sensory nerve SEP.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对脊髓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不断设计出各种脊髓损伤模型,主要包括脊髓挫伤、重物坠击、脊髓压迫、化学灼伤、放射性损伤及激素横断半横断损伤等,然而各种制备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目的:设计脊髓损伤致伤器并建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实验自行设计包括致伤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脊髓损伤致伤器,利用不同致伤质量m1=10 g,m2=20 g,m3=30 g及时间T1=3 s,T2=5 s,造成不同质量×时间暨不同程度SD大鼠脊髓背侧压迫损伤,分为m1T1,m2T1,m3T1,m1T2,m2T2,m3T2共6组,并设假手术组进行对照。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各实验组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 < 0.01),m1T1组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建模后8周m1T2组BBB评分高于与m2T2组及m3T2组(P < 0.05)。建模后8周各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 < 0.01)。除了m1T1组与m1T2组外,其他各组间建模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 0.05)。所有组建模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 0.05)。结果证实,实验所设计的脊髓损伤致伤器可制备出不同程度的脊髓背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背景:建立稳定、标准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前提。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脊髓损伤组:打开T8胸椎对应脊髓,剪开硬膜,用特殊设计的眼科维纳斯剪横跨脊髓背侧中线剪断脊髓的后3/4,深度1.5 mm。1 h后行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对照组:只打开椎板,剪开硬膜,暴露脊髓进行假手术。 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造模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脊髓损伤组造模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4周基本停止,最终运动功能评分未超过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组可以明显看到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3/4横断伤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研究脊髓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