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IL-1ra)基因型的分布,探讨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厦电泳检测等技术,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IL—1ra基因型的分布厦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广东人群中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密度紧密相关性,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对照组在IL-1ra等位基因性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人群中IL-1ra基因型可能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受体预测孕妇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先兆早产孕妇135例为先兆早产组,另选同期50例正常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研究安胎治疗后早产亚组和非早产组血清IL-2、sIL-2R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IL-2、sIL-2R水平预测早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先兆早产组孕妇的IL-2、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提高(P<0.05);母体血清IL-2水平预测早产发生的最佳诊断值为783.52 ng/L、灵敏度85.3%、特异度86.2%;而sIL-2R水平诊断值为273.18 ng/L、灵敏度84.1%、特异度85.6%;先兆早产组孕妇血清IL-2与sIL-2R呈正相关(r=0.668,P<0.05);接受安胎治疗后,早产亚组血清IL-2、sIL-2R水平高于非早产组(P<0.05).结论 IL-2、sIL-2R对预测早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清sIL-2R水平,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未缓组、完全缓解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高于正常;完全缓解组sIL-2R恢复正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缓解组sIL-2R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未缓解组sIL-2R高。结论: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健  王瑜  叶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41-245,249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是一种重要的免疫信号传递分子,由α、β、У三条链组成,分别可形高、中、低亲和度的受体,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主要通过STAT途径、MAP激酶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或Ras/MAPK途径)、PI-3激酶途径(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诱导T细胞活化,参与宿主抗病毒、抗细菌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元B35细胞株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1,IRAK-1)mRNA及蛋白在缺氧后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与神经元中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培养的B35细胞置于低氧(3%O2、5%CO2、92%N2)条件下培养1、3、6、12、24、48、72 h,应用RT-PCR方法检测IRAK-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RAK-1蛋白含量的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IRAK-1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与IRAK-1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35细胞IRAK-1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1 h开始增加[(0.786±0.042),P<0.05],3 h增加明显[(0.947±0.055),P<0.05],6 h达到高峰(1.245±0.077),P<0.05],1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0.911±0.041),P<0.05],24 h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但无明显差异[(0.596±0.047),P>0.05],48...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受体新型拮抗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1可溶受体(sIL-1R1)为靶位,构建了新型ELISA高通量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产物中筛选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目前已从放线菌139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例,研究表明是一种多糖,对其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动物实验显示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药。  相似文献   

9.
唐剑  张康  莫丕立  陈永雄 《广东医学》2007,28(5):852-852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unstable angina,AS)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其斑块中有T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并有细胞因子表达,它们协调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调节血管功能[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登革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液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发现登革热患者血清IL-8和sIL-2R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8和SIL-2R的水平与患者发热时间的长短(超过5天和5天以内)、皮疹的性质(充血性皮疹和出血性皮疹)及肝脏损害密切相关,且随患者尿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血清IL-8和sIL-2R对判断登革热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影响因子。方法对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有无ST段下降≥1 mm。依照冠状血管造影术(CAG)结果把102例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结果各组在年龄上虽然未显示统计学上的差异,但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01)。在冠脉多支病变组糖尿病患者占30%以上,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QTd、cTNI、CRP及有ST段下降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P<0.01;cTNI,P<0.05;CRP,P<0.01;ST段下降,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有ST段下降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存在4个因子异常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存在1个因子者(P<0.01或P<0.05);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NSTEMI患者存在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降≥1 mm等因素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冠脉多支病变,心肌缺血广泛和严重。危险级别越高,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静萱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703-1704
心肌梗死在心血管事件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临床研究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提出疑问,心肌梗死患者是否也能从ARB药物中获益,因此,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报道ARB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1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了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大于对照组(P<0.001)。(2)单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部位MI患者(P<0.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D均明显大于无合并症者(P<0.05或P<0.01)。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延长,提示心肌复极存在明显不均匀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对预测心脏病发作和猝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is(SLE)isakind0fautoimmunediseasewhichcanproduceIgGanti-dsDNAantib0diesinviv0,leadingtofatalcirculatoryimmunecomplexnephritis.Itllasbeensh0wedinvitrothatinterleukin-1(IL-1)cannotonlyremark-ablystrengthenthepr0llferativereactionofBcellsandpro(luctionofantibodycellsinpatientswithSLE,butals0haseffects0nproliferatlonofact1vatedB1ymphocytesincoordinati0nwith1L-4,andonsecreti0nofBlymphocytes1ncomblnationwlthlL-6aswel1.Interleukin-1Alreceptorantagonist(lL-lra)isanewly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按无并发症AMI康复程序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结果 康复组平均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焦虑、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甲状腺激素变化。AMI时T_3和T_3/rT_3比值暂时性降低,rT_3暂时性升高。梗塞范围越大,上述变化越明显。其中11例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证明随着病情的好转,T_3和T3/rT3比值复升,rT_3复降;死亡4例,临死前T_3仍无明显上升,提示持续性低T_3血症者预后不良。AMI时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梗塞范围大小、病情轻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2 4只健康清洁级 SD大鼠 ,随机分为 3组。对照组 :仅行颈外静脉插管术 ;模型组 :缺血 4 h再灌注 4 h;处理组 :缺血 4 h再灌注即刻静脉导管给予 IL- 1R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比色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及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应用 IL- 1Ra能使血浆 IL- 1β、TNF- α水平显著下降(P<0 .0 1)。组织 MPO含量 (骨骼肌 :2 .13± 0 .38vs4 .31± 0 .5 7,P<0 .0 1;肺 :0 .96± 0 .0 8vs2 .6 5± 0 .2 4 ,P<0 .0 1)和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表达明显下降 ,组织损伤减轻。 结论  IL- 1Ra能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ET-1和NO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MI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调脂作用,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清钾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变化趋势及其意义。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6月来5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检测其急性心肌梗塞发生12h内、13~24h、25~48h以及48h以后的血清钾浓度,并进行统计学研究,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急性心肌梗塞12h内常出现一过性的血钾降低。②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累及右室合并下壁梗塞者低血钾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前壁,组间血钾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及下壁合并后壁梗塞者较少低血钾发生。③血钾下降程度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伴有低血钾情况,而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有相关性,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初期(12h内),伴随低血钾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又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低血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