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对抑郁的影响,为制定教育和心理辅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应付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从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沧州市第一中学、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方便选取的389名高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61.2%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不同家庭经济水平高中生的抑郁情绪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62,P<0.05).高中生抑郁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灵活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2,-0.175,-0.266,P值均<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228,0.247,0.280,0.341,0.149,P值均<0.01).结论 高中生抑郁情况较严重,且家庭经济水平、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与抑郁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84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43.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以轻度抑郁(30.8%)为主;女生的抑郁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抑郁和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均分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0.23、-0.20、-0.20、-0.19、-0.23,P均<0.01),与家庭矛盾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P<0.01)。 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不良家庭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 从豫北5个城市的市、县重点高中抽取1240名学生,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白评量表进行集体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与焦虑、抑郁有显的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农村县高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流行特征,并探讨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早期预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县一中的872名高中学生,用青少年健康与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包括行为与态度、性格与情绪、日常活动和健康行为等。结果高中生抑郁评分在27~111分之间,平均分得为(52.22±12.66)分,身高偏低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身高正常者。抑郁评分较高组自杀意念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抑郁评分低的组。抑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身高、睡眠质量、曾经醉酒次数、家庭经济情况。结论抑郁情绪在高中学生中较为常见,而抑郁情绪又常常引发自杀意念的产生,因而需要加强对学生抑郁情绪的排解,对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用人口社会学特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北京市西城区180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180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为(36.40±5.30)和(38.25±4.14)分,焦虑发生率为12.2%,抑郁发生率为17.2%;其同事、朋友、家庭支持评分分别为(13.09±2.98)、(12.78±3.31)和(15.43±3.49)分。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同事、朋友、家庭支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同事支持评分、家庭支持评分与婚姻状况为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高,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状况呈现明显负相关,且社会支持状况能明显影响焦虑抑郁情绪,为此需要加强干预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青少年故意自伤和自杀等负性事件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 008名罗湖区中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与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单因素关联性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及故意自伤的报告率分别是25.81%、8.33%、3.66%、38.21%。参与校园欺负、焦虑和抑郁情绪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17.50%、37.30%和22.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自杀、自伤有显著相关性因素有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度、睡眠时间、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电子游戏成瘾、打架、参与校园欺负、焦虑、抑郁等。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显示显著相关性因素主要有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度、焦虑、抑郁、受校园欺负等,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初中生的校园欺负参与率高于高中生,也更容易有自杀计划。 结论 预防青少年负性事件需重点优化其家庭和学校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同学及家庭关系,并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郴州市高中生抑郁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和分析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调查,使用Bee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SDS)、Zung氏焦虑问卷(SAS)对8所高中高一至高三1 25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5.8%,其中轻度为12.44%,中度为8.37%,重度为5.02%。高中生抑郁症状男生发生率是15%,高中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率37%,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具有抑郁症状的高中生更多的伴发焦虑等负性情绪。结论高中生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加强高中生心理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家庭关怀度及其相关性。方法 2020年10月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南通市3家三级医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退休前职业、学历、月收入、合并慢性病种类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与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呈低度负相关(P0.05)。生存质量除生理机能外的各维度与家庭关怀度呈正相关,与健康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较高,家庭功能不足,生存质量较低,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在老年护理过程中,需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社区-家庭、多学科联合协作干预,有效地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科研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科研人员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52名科研人员进行测评。结果科研人员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23%,男性、女性分别为28.13%、2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P=0.366);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22%,男性、女性分别为30.89%、2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735);科研人员的工作年限、居住情况及自认为经济压力情况与焦虑情绪均呈正相关关系,年龄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关系,自认为月收入的情况、与同事关系和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与焦虑、抑郁情绪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科研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中生抑郁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温州市4所高中共47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测量法进行研究,并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抑郁总体平均值为39.62±6.826,高于全国常模,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平均分为2.48,标准差为0.424.结论: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状况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效能感高中生抑郁水平低,低效能感高中生抑郁水平高.高中生抑郁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7个省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因素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结果 在调查的8种健康危险行为中,59.87%的中学生存在至少1种,35.33%的中学生存在至少2种;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72.83%)高于女生(47.11%),高中生(62.87%)高于初中生(56.96%)(x2值分别为602.019,31.739,P值均<0.01).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与居住地为农村(OR=1.70,95%CI=1.42~2.04)、独生子女(0R=0.78,95%CI=0.66~0.92)、父亲大专以上学历(OR=0.68,95%CI=0.50~0.93)、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85,95%CI=1.43~2.40)、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50,95%CI=1.07~2.10)、父亲管教不严(OR=1.74,95%CI=1.24~2.46)有关;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56,95%CI=1.24~ 1.95)、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92,95%CI=1.44~2.56)、父亲管教不严(OR=1.65,95%CI=1.24~2.19)以及家庭生活氛围不融洽(OR=2.68,95%CI=1.72~4.18)有关.结论 打架、吸烟、饮酒、不良情绪等健康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家庭氛围等过程性变量相较家庭结构变量对中学生行为影响更为明显.在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1-132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中国18省市自治区城市高中生性行为现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了解中国高中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8个省、市、自治区110954名高中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我国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4.4%,男、女生分别为6.9%和2.1%(P<0.01);职业中学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P值均<0.01);西部地区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中生,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增加、看过色情书刊、影像制品、长期不与父母同住、生活在西部地区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在普通/重点中学就学、自感学习成绩好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对高年级高中生尤其是职业中学学生进行适当、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咸宁市9所高中1 1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30.02%,其中男生为38.91%,女生为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动机主要是不想拒绝别人递烟、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显示自主性。男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与家里人吵架、在家独处时间、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过去30 d饮酒天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敌意情绪,焦虑情绪;而父母是否允许与他们不认识的朋友外出、最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高中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中生吸烟。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长宁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多阶段整群抽取的4所中学的初二、高一年级全体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导致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学生上网率为83.37%,平均网龄为3.07年,网络成瘾率为6.80%。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成员间关系、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因素、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和目前的网络环境有关;在个性特质方面,网络成瘾与性别、自控力、学习成绩与压力、和同学相处有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自信、对他人怀疑、抑郁、社交恐惧、孤独和焦虑等心理因子的评分上同非成瘾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与学生本人的性格特征有关联,需要建立起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密切合作的综合干预模式,才能有效抵御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石阶瑶  沈洁  徐勇  张杰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47-1448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及其特征,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筛选量表,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 - Ⅳ)为诊断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城乡25个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在校学生共18 420人,进行抑郁发生率的现况调查.结果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检出牢为4.6%,不同性别、年级、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较高,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