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外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脑瘫均取得较好的疗效[1~5]。作者自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肢体痉挛,获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4年2月~1997年4月采用SPR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结核后期肢体痉挛42例,随访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3~47岁,平均29岁。24例为胸腰椎骨折,伤后均行减压固定术,后期出现单侧肢体痉挛16例(右下肢9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痉挛8例。其中5例爆裂型骨折…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附40例报告)卢一生,黄宏前,杨永,王云波,王宝虎痉挛性脑瘫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和矫形外科治疗,因不能有效地解除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故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等肢体痉挛,获得了...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82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采用SPR手术治疗82例脑瘫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19岁,平均8岁。根据术前判断下肢痉挛的范围并参考痉挛所造成的下肢主要畸形,施行SPR手术。[结果]通过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肌张力均较术前下降Ⅰ~Ⅲ级,下肢痉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较好方法,对近期解除痉挛和改善步态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某些方面尚存争议,本文就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发展历史、长期疗效、并发症、特殊治疗效果及其与矫形手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如 《中国骨伤》2006,19(1):14-15
目的:评定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定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疗效,为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组198例,男103例,女95例;年龄4~20岁。按脑瘫诊断分型标准:双下肢痉挛型120例,四肢痉挛型62例,混合型16例。手术采取限制性椎板切除,神经阈值测定仪测量腰脊神经后根的兴奋性后,行腰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定量切断。结果:194例下肢痉挛消除,按Ash-worth肌张力标准,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3·0级,12例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1·1级,眼斜视、流涎及语言障碍等伴随症状也有改善。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18例,一般8例。结论:高选择性腰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降低下肢肌张力。定量法使腰脊神经后根的切断量更为精确,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治疗手与上肢痉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手与上肢痉挛,收到满意疗效。病例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严重痉挛与功能障碍,其中脑性瘫痪2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2例,脑外伤后遗症2例,颈髓损伤高位瘫1例,共25例。手术采用全麻,行颈4至胸1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切开硬膜直视颈神经后根,电刺激选择后切断阈值低的后根小束。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痉挛解除有效率为92%,手与上肢功能改善率为72%。  相似文献   

7.
SPR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53例奏枚才,赵宝泉,孟祥海,尹玉军近2年来,我们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引起的下肢痉挛53例,均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21例;年龄5~31岁,平均14.3岁。4例术前曾做...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5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1992年12月至1994年10月,对5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施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术。手术降低了异常增高的肌张力,解除了痉挛,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介绍了手术要点,并讨论手术适应证,神经切除比例影响临床疗效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要(SPR)治疗成人服外伤下肢痉挛16例,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将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痉挛解除经90%,功能改善率80%。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RP能有效治疗民人服外伤后肢体痉挛。47例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脑瘫四肢痉挛多采用四肢关节松解方法但收效甚微,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又回到原有状态。本院自2003年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方法对12例脑瘫四肢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椎板切除 ,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前 3d及术后 2 1d行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经平均 5年随访 ,41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术后皮层SEP波幅降低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脊髓损伤后出现肢体痉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结合矫形术治疗39例脑瘫所致肢体痉挛患者,通过临床实践和6月~4年随访观察,发现SPR能够有效地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动力性畸形,不易复发,但对于较明显的固定挛缩畸形,必须同时配合Ⅱ期矫形手术,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强调术后肌力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对于手术患者年龄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神经根切断比例及疗效判断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符继荣  许艳艳 《护理学杂志》2002,17(11):829-830
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三分之二,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是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第一步。我院1998~2001年对11例患儿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为其解除痉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有限度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434例的SPR手术,其中,选择 L5、S1神经节段303例,占69.82%;L4、L5、S1神经节段90例,占20.74%;包含L5、S1神经根选择共占99%以上.结果 术后4周痉挛解除有效率达99%;得到2年以上随访210例,其中痉挛完全消失、无复发者占随访病例的94.3%.结论 有限度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选择以包含L5、S1节段最多,与神经节段分布特点及脑性瘫痪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46例,获随访34例,优良率97.1%。对手术的机理、并发症预防和几项改进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6年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又称Little病,大脑瘫或脑瘫,是大脑神经细胞受损所致,冶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for spastic cerebral palsy,SPR)治疗脑瘫痉挛,疗效明显。我院于1999年5月采用SPR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病人一例,我们对其进行全程护理,使患配合手术治疗,安全度过了手术期,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出院。现将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7例,...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78年Fasano首次报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tive Posterior Rhizotomy简称SPR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以来,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我们于1995年2月~1998年12月应用SPR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24岁,平均15岁。其中单纯痉挛脑瘫12例、混合性脑瘫3例,脑炎后遗症致痉挛  相似文献   

20.
大脑性瘫痪是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无损害性疾病,以往多采用解痉药、针剂、点穴、局部药物阻滞以及各种常规矫形外科手术治疗,远期效果多不满意。1992年6月我院在有关专家协助下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后遗肢体痉挛4例,其中上肢1例,下肢3例,术后患者痉挛、步态、功能有显著改善。该手术是国内刚开展不久的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