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死亡率的降低,主要是广泛应用内镜筛选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提高所致。为了评价外科治疗对胃癌病人存活率的影响,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970~1994年日本京都用医科大学外一科1579例作胃切除术病人的存活率。作者将1579例病人分为5组:组1(1970~1974,n=206),组2(1975~1979,n=164),组3(1980~1984,n=247),组4(1985~1989,n=475),组5(1990~1994,n=487)。病人在手术后原则上不作任何辅助治疗。手术方式肿瘤位于胃中部或近侧的胃癌病人作全胃或近侧胃切除术,肿瘤位于胃远侧部分的胃癌病人作远端胃切除术。根据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存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中心1992年5月~1998年10月间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163例次分为2组:西医组(n=80)采用常规治疗;中西组(n=8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系列中医中药治疗。结果:西医组和中西组1年、3年、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1.25%/88.5%与95.2%/91.6%,81.82%/74.5%与90.9%/89.09%,50%/50%与83.4%/66.7%;二组治疗慢性排异反应受者分别为西医组24例,中西组2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45.8%与81.8%,P<0.05,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系列治疗肾移植受者的各种并发症(急慢性排异反应、感染、环孢素中毒及其他毒副作用等)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加速并发症的恢复,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患者术后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4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6岁。其中乙型肝炎感染29例、丙型肝炎感染9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2例。患者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普乐可复组(n=20),环孢素A组(n=20)。观察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普乐可复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分别为15%vs30%,5%vs20%),2组2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首选普乐可复作为基础免疫制剂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取自心脏停跳者的肾 (NHBD)和活体肾 (HBD)两者在移植后的中期功能和存活率。从 1989年至 1998年 ,马德里SanCarlos临床医院共取了 14 4个NHBD肾 ,95个做了肾移植 ,此类肾的取出过程是从心跳停止时开始 ,期间双肾的血供由体外心肺旁路提供。对比分析发现NHBD和HBD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移植后肾功能发挥作用时间较后者延迟 5 .73倍 (校正危险度 95 %可信区间 2 .82~ 11.6 2 )。NHBD 1年和 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 84.6 %和 83 .7%而HBD肾分别为 83 .5 %和 83 .9% (P =0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1950年至201 1年正式发表的DCD肾移植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单中心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肾脏无功能(PNF)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DCD肾移植2049例和DBD肾移植5498例.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率为37.5%,DCD肾移植后DGF发生的OR为7.24(95% CI为3.86~13.58);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率为18.2%,DCD肾移植后PNF发生的OR为4.97(95% CI为3.77~6.55).DCD肾移植和DBD肾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肾1、3、5和10年存活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D肾移植后的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早期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来佐单抗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搜集国内外关于阿来佐单抗用于预防肾移植后AR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疗效及差异的指标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国内外9个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来佐单抗具有良好的抗AR作用,术后半年阿来佐单抗组的AR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5.5%(OR=0.37,95%CI为0.24~0.58,P<0.01),术后1年阿来佐单抗组的AR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1.1%(OR=0.43,95%CI为0.29~0.64,P<0.01),术后2年阿来佐单抗组的AR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8.2%(OR=0.69,95%CI为0.47~1.02,P<0.01).阿来佐单抗组的移植肾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8,95%CI为0.76~1.85,P=0.46),阿来佐单抗组的受者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为0.52~1.72,P=0.85).结论 阿来佐单抗对肾移植后AR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对术后移植肾和受者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儿童肾移植临床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世界各国施行器官移植的例数增加甚快,疗效显提高。根据美国UCLA的Terasaki统计,截止1997年底肾移植总数达41854例,1年存活率达95%左右,最长有功能肾存活34年。但其中儿童肾移植开展较少,16岁以下约占7.3%,5岁以下仅1.6%。Goodwin(1963年)为一例双肾发育不全的6天婴儿施行肾移植,但未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经验,提高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1632例次应用ATG诱导联合标准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3、5、10、15年人、肾存活率,移植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及其他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肾移植后1、3、5、10、15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0%和96.7%、93.2%和87.8%、88.2%和77.8%、78.5%和51.7%、40.2%和30.4%.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为9.1%(149例次),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7.7% (126例次),慢性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为17.9%(292例次).移植后感染发生率为13.4%(219例次),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2%(19例).死亡124例,死亡率为7.6%,其中死因为感染占53.2%(66例),心脑血管并发症占33.9%(42例),恶性肿瘤占8.9%(11例).结论 应用ATG诱导治疗联合标准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AR,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尸体肾移植1210例总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尸体肾移植手术经验,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3年1210例肾移植患者取肾、手术技术、免疫抑制药应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男773例,女437例,年龄6~75岁。病因主要为慢性肾炎(1047例),1210例淋巴毒细胞试验均〈10%,640例行PRA测定,340例HLA-A、B、DR配对。结果 1986-1996年免疫抑制剂采用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硫唑嘌呤(Aza),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5%、85%/80%、65%/6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99/205,48%)。1997-2003年免疫抑制剂采用CsA、Pred、骁悉(MMF),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6%、87%/82%、66%/6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14/25,56%)。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英]/Ana I…∥J Am Soc Nephrol.-2000;11(2).-350~358 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取自心脏停跳者的肾(NHBD)和活体肾(HBD)两者在移植后的中期功能和存活率.从1989年至1998年,马德里San Carlos临床医院共取了144个NHBD 肾,95个做了肾移植,此类肾的取出过程是从心跳停止时开始,期间双肾的血供由体外心肺旁路提供.对比分析发现NHBD和HBD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移植后肾功能发挥作用时间较后者延迟5.73倍(校正危险度95%可信区间2.82~11.62).NHBD 1年和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4.6%和83.7%而HBD肾分别为83.5%和83.9%(P=0.5767).cox分析提示与NHBD肾移植存活的相关因素为供肾组织类型和皮质排异的有无.作为肾供体为唯一目的而转入我院的96个病人肾有54个做了肾移植,初步观察示肾功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免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早期的尸体肾移植效果欠佳,死亡率颇高。当时有些学者甚至考虑肾移植手术是否明智,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确立了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移植肾的存活率逐年增高。在使用CsA前,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约为65%。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CsA后,存活率超过80%~85%。最近HansSollinger报告500例胰肾同时移植的经验。自1995年5月开始采用MMF代替Aza后,存活率增高,急性排斥明显下降,2年的人存活率为99%,肾存活率95%,胰存活率95%。采用A…  相似文献   

12.
145例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 1985~ 2 0 0 2年间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方法 将 14 5例死亡受者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 1985~ 1990年、1991~ 1996年、1997~ 2 0 0 2年 3组 ,分析受者肾移植后第 1、2、3、4、5年期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肾移植受者术后 1、2、3年期间死亡率分别为 :1985~ 1990年组 12 .5 %、9.1%、4 .5 % ;1991~ 1996年组 7.2 %、3.9%、3.5 % ;1997~ 2 0 0 2年组 5 .2 %、1.7%、1.7%。后两组与第 1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总死亡原因中居前 3位的是感染 (2 8.3% ) ,心血管疾病 (2 2 .8% )和肝病 (17.2 % )。在死亡构成比中 ,感染呈下降趋势 ,而肝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的发展 ,肾移植受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感染、心血管疾病、肝病和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刊现有1985年,1988年,1993~1998年合订本,另有零散期刊:1986年第1期,1987年第4期,1991年2~4期,1992 年1,2,4期,1994年2~6期,1995年1~5期,1996年1,2,4~6期,1997年1~5期,有欲购买者请通过邮局汇款至编辑部, 并请写清所购期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CD25单抗联合血浆分离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41例PRA平均为52.2%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24例仅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预处理(对照组),17例在DFPP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两个剂量的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逆转情况、1年人/肾存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仅2例(11.8%)发生急排,分别为IA和ⅡJ3级,对照组1例(4.2%)发生超排,10例(41.7%)发生急排,ⅡA级以上有6例,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一年人/肾存活率治疗组为100%/94.1%,对照组为100%/91.7%,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在DFPP基础上应用抗CD25单抗能显著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减轻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获得满意的1年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l053例次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临床肾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1053例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从供肾及移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88年前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人/肾1年存活率为69.3%/69.0%,3年为43.0%/42.6%,5年为30.7%/27、8%;1989年后采用环抱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人/肾1年存活率为93.2%/92.4%,3年为79.3%力8.2%,5年为66、2%/64.2%。术后早期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为主,晚期主要是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后者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治疗及时,80%的急性排斥反应能够得到逆转。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免疫抑制药的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细胞病毒(CMV)属于B疱疹病毒家族,为双链DNA病毒。据报道,肾移植受者中约50%~70%有活动性CMV感染,其中10%~30%为有症状性感染。因为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总结1990-1998年652例肾移植患者资料。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组:肾功能恢复迅速(IGF)组(A组)473例,肾功能恢复缓慢未行透析治疗(SGF)组(B组)8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组(C组)97例。对3组患者5、10年人。肾存活率及1年急性排斥反应和带肾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5、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74.0%/70.2%、66.9%/60.3%,B组为64.6%/61.0%、62.2%/42.2%,C组为60.8%/43.3%、55.7%/23.0%。5年人存活率A、B组高于C组,5年。肾存活率A组高于C组,5年人/肾存活率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人/肾存活率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0.1%、30.5%、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带肾死亡率为4.7%、4.9%、12.4%,A、B组〈C组,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排斥反应和带肾死亡病例排除后进行比较,3组长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对移植患者长期人肾存活有明显影响,DGF患者的影响最明显,SGF预后介于IGF和DGF间。SGF和DGF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可能源于移植早期较高的急性排斥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引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美国康湟狄克LC注册处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记录全州发生的重大胆管损伤病例,启者是指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损伤。在1989~1993年的5年期间,全州共行34490次胆囊切除术。除去多次手术、创伤、胰胆恶性肿瘤外,对余下的30211例手术进行了分析,其中计LC15221例,剖腹切除14990例,其重大胆管损伤率自1989~1993年分别为0.04%、0.07%、0.24%0.27%和0.11%,平均为0.16%、其中LC自1990年起分别为0.41%、0.33%、0.31%和0.11%,平均为  相似文献   

19.
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资料,从1987年10月1日至1994年8月31日,总计有4360例胰腺移植报告,其中85.9%为胰肾联合移植(SPK),6.8%为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5.5%为单纯胰腺移植(PfA)。1996年全球移植中心名录报道,到1995年底全世界已开展8382例胰腺移植。现将其近况综述如下。1移植方式及其评价SPK是应用最广且效果最好的移植方式,适用于IDDM并发终末期肾病者。Bruce等[1]报道100例SPK患者及其胰、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肥%、81%和92%;5年存活率分别为81%、61%和71%。行SPK的胰腺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PTA(45%)…  相似文献   

20.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笔者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将58例大肝癌(直径≥5.0cm)病人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RFA组(n=18),TACE+RFA组(n一19),TACE组(n=21);其中TACE+RFA组先行TACE1次,7~10d后再行RFA治疗;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其中RFA组单纯使用RFA治疗。结果58例病人经3年以上的随访,TACE+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2%、42.1%、36.8%;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1%、22.2%、16.7%;TACE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7.1%、28.5%、14.3%;发现TACE+RFA组的1、2、3年存活率比其它两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TACE联合RFA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大肝癌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