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麻醉,给予观察组中医肛俞穴麻醉,将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高于观察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0度尿潴留34例,Ⅰ度尿潴留6例,Ⅱ度尿潴留5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肛俞穴麻醉用于肛肠科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科的疗效。方法:300例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采用中医肛俞穴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科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彩霞  魏晓琴  李向军 《新中医》2017,49(5):116-117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对肛肠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即观察组经中医肛俞穴麻醉,对照组经常规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尿潴留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0度发生率为76.9%,Ⅰ度为10.8%,Ⅱ度为12.3%,分别与对照组的81.5%、7.7%、1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手术中给予中医肛俞穴麻醉,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发生不良反应,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观察。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肛肠科疾病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中医腰俞穴麻醉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方法,患者临床效果理想,且麻醉时间较长,是一种有效的中长效麻醉方法,应当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在肛肠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肛肠疾病患者,以随机法划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腰俞穴麻醉治疗,观察组给予肛俞穴麻醉治疗。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后者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肛俞穴麻醉对肛肠疾病患者实施治疗与其他的麻醉相比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伟峰  胡益浓  鲁银焕  洪玲  周浩 《新中医》2015,47(4):243-244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手术治疗的236例肛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5例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121例采用肛俞穴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尿潴留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病手术中应用肛俞穴麻醉的方法,患者发生术后尿猪留概率与局部麻醉方法相当,但肛俞穴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是肛肠病手术中理想的麻醉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肛俞穴麻醉是肛肠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肛俞穴麻醉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基础,目前又有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肛肠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笔者认真查阅和总结了最近十几年肛俞穴麻醉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特点,对中医肛俞穴麻醉新技术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制定出关于中医肛俞穴麻醉治疗规范。本文就中医肛俞穴麻醉技术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俞穴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维持、切开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优良率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维持、切开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病手术中,可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7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的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医的肛俞穴麻醉方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记录术前、术中的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率为57.1%,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率为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临床麻醉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腰俞穴注入1.0%的利多卡因15 m L、生理盐水5 m L;对照组腰俞穴注入1.0%的利多卡因10 m L、生理盐水10 m 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的评价指标:麻醉满意度、术中患者疼痛度及术后尿潴留度。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疼痛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利多卡因15 m L加生理盐水5 m L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度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任宏兵 《河南中医》2009,29(8):809-810
目的:观察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62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采用腰俞穴进行术前麻醉。结果:162例中,152例麻醉效果良好,7例麻醉效果欠佳,3例麻醉无效。结论:腰俞穴麻醉具有腰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相近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麻醉在混合痔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结合麻醉组经骶管裂孔注射1%利多卡因5mL,同时电针针刺腰俞穴、长强穴20min,肛门松弛后再加用5mL 1%利多卡因于肛周病变处行局部浸润麻醉;药物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20mL注入腰俞穴。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疼痛,术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均全部有效,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药结合麻醉组明显少于药物麻醉组。结论针药结合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麻醉作用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热炎痛贴敷腰俞穴防治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方法:选取5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然炎痛贴,对照组术后不贴自然炎痛贴,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然炎痛贴预防尿潴留者,有效230例,无效20例;对照组未贴敷自然炎痛贴者,有效180例,无效70例。两组发生尿潴留需要导尿处理的发生率(8%/2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俞麻醉或肛周局麻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热炎痛贴能有效预防尿潴留,无不良反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中医外治法(主要以加味青黛散联合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外用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82名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名,对照组40名。观察组采用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坐浴外洗,加味青黛散外用外敷肛周。对照组采用波特利软膏肛周局部外涂患处,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有效率观察组92.9%,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加味青黛散联合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外用治疗肛周湿疹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价廉、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配合手术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实行肛肠科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麻醉方法是肛俞穴麻醉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肛俞穴麻醉也得到了发展。本文结合了临床工作介绍了肛俞穴麻醉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往年肛俞穴麻醉技术的一些研究、发展情况,最后点明了肛俞麻醉新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肛肠手术中腰腧穴麻醉与肛腧穴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肛肠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需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肛腧穴麻解的研究组(70例)及行腰腧穴麻醉的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肛门松弛情况、术中及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28%,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7.14%,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4,P=0.01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腰腧穴麻醉,肛腧穴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安全有效且适用范围更广的麻醉方法 ,值得在临床实践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丽 《河南中医》2014,(10):2023-2024
目的:观察针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感染后咳嗽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止嗽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背俞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药结合麻醉下手术治疗混合痔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麻醉在手术治疗混合痔中的效果。方法: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麻醉组20例和药物麻醉组20例。针药结合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5mL注入长强穴,同时电针针刺腰俞穴、长强穴20min。药物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20mL注入腰俞穴,10mL注入长强穴。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疼痛,术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均为100%(P>0.05),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药结合麻醉组与药物麻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麻醉组明显少于药物麻醉组。结论:针药结合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麻醉作用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少,适合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背俞穴取双侧脾俞、胃俞、膈俞穴,配合挑治四缝穴,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促胃肠动力治疗(伊托必利50 mg)及补充消化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营养状态评分、KPS等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食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