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阿加曲班组、低分子肝素组,各20例,分别在血液透析中应用阿加曲班、低分子肝素抗凝,保持体外循环通畅。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结果透析后阿加曲班组Fb、PLT均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及低分子肝素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PT、APTT、TT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阿加曲班组有效治疗时间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其生理盐水冲洗量、超滤量均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K+均显著降低,阿加曲班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滤器、管路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置管出血评分透析后4~8 h显著上升,低分子肝素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阿加曲班组穿刺点止血时间为(7.1±3.5)min,与低分子肝素组(7.6±4.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24 h均未见组织器官出血发生。结论阿加曲班具有抗凝功能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高危出血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樊梅荣  陶玲玲  李敏  程静  罗来敏 《江西医药》2021,56(8):1179-1183
目的 探索两段法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具有高危出血风险的住院血液透析患者30例,采用两段法枸橼酸体外抗凝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同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透析前后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以及治疗前、治疗1h、治疗结束时体内血PH值、HCO3-、iCa数值,观察治疗过程中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以及治疗结束后动脉壶、静脉壶和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 ⑴两组治疗时间、超滤量、SpKT/VBUN、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⑵枸橼酸抗凝组未出现明显高钠血症、碱中毒和低钙血症.结论 两段法枸橼酸体外抗凝能够保证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可以常规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开展.  相似文献   

3.
刘芝萍  徐萍飞 《中国药业》2013,22(9):108-109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作用及护理策略。方法将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防止凝血。透析全过程中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统计出血情况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在血液透析中的出血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9.09%;治疗组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为(7.9±1.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1.0)min(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具有预防凝血且不加重出血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和普通肝素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4例尿毒症长期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RCA组与普通肝素抗凝组(对照组),每组22例,检测各组透析开始时与透析刚刚结束后的体内、体外APTT时间,体内血清游离钙、血钠、碳酸氢根浓度,以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透析开始时与透析刚刚结束后,RCA组体内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体外APT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及透析刚刚结束,RCA组患者体外检测的游离钙浓度均明显低于体内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体内与体外的游离钙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与结束时,两组患者体内Na^+、K^+、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在浓度透析结束时比透析开始时显著下降(P<0.01);RCA组HCO_3^-指标在透析结束后比透析开始时浓度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透析器凝血比例与严重程度相似(P>0.05),均无透析器严重凝血情况发生。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内凝血系统与电解质水平无影响,疗效可靠,适合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5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观察两组透析器凝血、透析后加迫止血时间及有无迟发性出血。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止血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分子肝素组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时,可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确保透析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肝素抗凝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比较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变化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短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明显升高,但两组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两组尿素氮和肌酐下水平无明显差异;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两组APTT较透析前均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丁新志  吴邯  周黎明 《淮海医药》2004,22(6):522-523
目的 报道低分子肝素海普宁对血液透析过程和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1例血液透析患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所表现的抗凝、凝血及出血等各方面指标的差异,从而判断低分子肝素海普宁的优越性。结果 低分子肝素海普宁与普通肝素相比,出血少、透析器凝血少、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短、透析效果好。结论 低分子肝素海普宁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透析器凝血、机体出血副作用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等方面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故而在临床应用中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情况和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穿刺点所需压迫时间、潜血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两组患者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下降,凝血活酶时间(APlTr)及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患者APTT和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对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比小剂量肝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7例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RCA组、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组和无肝素抗凝组,每组29例.记录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体外循环凝血及出血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电解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RCA组滤器使用时间为(38<.98±10.25)h、LMWH抗凝组为(28.56±7.25)h、无肝素抗凝组为(22.02±8.58)h,RCA组滤器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体外循环凝血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出血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与LMWH抗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治疗后滤器后离子钙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其他2组,无肝素抗凝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及酸碱指标趋于稳定.结论 RCA技术应用于CRRT的高危出血患者,抗凝效果优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及不使用抗凝剂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抗凝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有出血倾向并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和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钠组运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血液抗凝,小剂量肝素组使用小剂量肝素。观察记录消化道出血患者潜血转阴时间,皮肤黏膜出血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及血液透析后穿刺点所需压迫时间。同时检测第一次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统计凝血酶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低分子肝素钠组潜血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全血凝酶时间的延长程度小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组内比较时,透析后的的血小板计数较透析前减少,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全血凝酶时间也有所延长,组内的透析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来实现血液抗凝效果较小剂量肝素安全性高,在做到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前提下,低分子肝素钠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组(52例)采用肝素钠注射液,研究组(5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出血情况、透析前后APTT、T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APTT、TT值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进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抗凝作用好,明显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伴高危出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CRRT治疗且伴有高危出血风险的10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抗凝组、肝素组和枸橼酸组三组,每组35例。无抗凝组不采取任何抗凝治疗措施,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枸橼酸组给予枸橼酸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抗凝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统计两组过滤器使用时间、实际超滤量、抗凝效果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抗凝组TT、PT、APTT长于肝素组和枸橼酸组(P<0.05),无抗凝组FIB高于肝素组和枸橼酸组(P<0.05);治疗后枸橼酸组TT、PT、APTT短于肝素组(P<0.05),FIB高于肝素组(P<0.05)。三组的过滤器使用时间和实际超滤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的"好帮手"--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对高危出血患者通常采用无肝素透析,边缘肝素化,体外肝素化或枸橼酸等方法抗凝。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虽然降低了出血危险,可是带来了透析器凝血,既影响透析效果,又增加了透析费用的成本和风险。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weight heparin,LNWH)的发展始于80年代早期,最初发现普通肝素(tandard heparin,SH)的片段-LMWH失去了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能力和获得抗Xa因子作用的增加、甚至产生单一的抗X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并作分析。方法: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治疗,且无低钙、无枸橼酸酸中毒、无代谢性碱中毒;与透析治疗前比较,透析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而ACT指标、凝血时间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方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把102例出血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抗凝透析,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C组采用肝素钠抗凝透析。通过三组不同的抗凝方法,从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和护理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情况:A组80例次完成了透析,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B组76例次进行了透析,出现了体外循环三级凝血,透析终止,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C组84例次进行透析,其中有2例次发生出血情况。由此可见,B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远远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分析得出,患者血液透析采用A组抗凝透析比较安全,护理流程相对简单;B组抗凝透析由于不能顺利进行,效果低于A组;进行C组透析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安全性相对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卢腾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44-1545
尿毒症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时需选择适当的抗凝技术,包括无肝素透析,低分子肝素或局部枸椽酸盐技术透析,确保血透治疗时体外循环透析管路及透析器无凝血发生.笔者采用无肝素技术对9例尿毒症高危出血或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27次透析治疗,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前由一次性推注单剂量低分子肝素钠4000~5000IU抗凝,对已有严重出血的患者,如眼底出血、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钠2000IU抗凝。结果40例患者,血液透析340次,均能完成2—4.5h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均不用追加肝素抗凝,亦未发现临床上有出血加重的征象,仅有少数透析器或管路有凝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以其抗凝血因子Xa的作用实现,分子质量低于3000kU,其促进血小板集聚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故应用低分子肝素血小板减少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低分子肝素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小,出血倾向少,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同时不加重出血,较适用于中、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评价应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与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B组给予普通肝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改变情况、12个月内血脂代谢以及出血倾向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APTT与PT数值均至少增加一倍,两组间单次抗凝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鼻衄及脑出血例数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组的TG,HDL-C及LDL-C显著显优于普通肝素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出血倾向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显著优于应用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血透室无明显出血倾向维持血透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和普通肝素组(UFH)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出血、凝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PTH、AK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及iPTH水平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钙和AK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MWH组透析4123人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38人次,发生率为0.92%;UFH组透析3980人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596人次,发生率为14.97%,体外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钙磷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可能有改善代谢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改进传统静脉端肝素给药方式为动脉端给药,观察两组抗凝效果和肝素用量的差异。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对照分组,采用静脉端、动脉端两种肝素给药方式,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对比两组肝素用量。结果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血室容积、凝血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组凝血等级0级由14例增至31例,与静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动脉端肝素给药明显减少肝素用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