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藻酸双酯钠(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sodium sulfate,PSS)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后抗凝血、抗血小板及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SS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PSS组、氯吡格雷+PSS组。给药14d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结果PSS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数目降低,血沉、血浆黏度降低;阿司匹林+PSS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氯吡格雷+PSS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R值、K值均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正文)。结论PSS对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形成的血凝块有抑制作用,且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用PSS后,使综合凝血指数CI进一步降低,具协同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相加作用,无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两种实验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观察藻酸双酯钠(PSS)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PSS能降低高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引起的家兔心电四ST段异常抬高的程度(∑ST)以及病理性Q波出现数(NQ),缩小家兔心肌梗塞范围(MIS).并使血清CPK活性降低;PSS亦能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上缺血性损伤变化.降低心肌CPK活性,提示PSS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以肝素作为标准品,通过《中国药典》的兔血浆法、《欧洲药典》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法和《美国药典》的羊血浆法测定藻酸双酯钠(PSS)生物效价的可行性。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兔血浆法、《欧洲药典》6.0版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法、《美国药典》XXXII版羊血浆法测定PSS的抗凝效价。结果肝素做标准品,《中国药典》兔血浆法及《欧洲药典》的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法测定结果均未通过可靠性检验;采用《美国药典》羊血浆法测得不同批号的PSS生物效价在6~13U·mg-1。结论由于抗凝机制的差异,当采用《中国药典》的兔血浆法、《欧洲药典》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法和《美国药典》的羊血浆法进行PSS...  相似文献   

4.
<正> 藻酸双酯钠(Poly saccharide sulphate,PSS)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心、肢体血管疾病的治疗.今年《新药与临床》1992;11(1 )又报道了PSS的一些新用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SS不仅有升高血浆蛋白及白蛋白的作用.也有消除尿蛋白的作用.刘翠英等对13例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改用PSS疗效满意。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给单一的PSS治疗。用PSS 0.1~0.2g溶于0.28~0.56mol·L—GS注射液500ml中.iv.qd,14~21d为一个疗程,间歇5~7d重复治疗,间歇期口服PSS片0.1g.tid.在治疗的同时酌用利尿剂,原来用过激素者均停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s12a。经PSS0.1-0.2g/d静滴,14-21d为一个疗程,共2-3个疗程。其疗效:所有的患者血脂降低,血浆蛋白升高;90%的患者尿蛋白减小。说明单用PSS对本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血浆生物分子学的变化。方法:用PSS治疗ACI47例,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内皮素(ET-1)、P-选择素(P-sel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并设中药血栓通和胰岛素对照组。结果:PSS治疗ACI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似,但它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抑制ET-1和PAF的作用。结论:与血栓通相比,PSS除有降低血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ET-1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彩霞  姬汴生 《中国药房》2008,19(13):984-986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硝普钠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损伤组,PSS低、中、高浓度(50、100、150μg·mL-1)组和尼莫地平组,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钙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水平。结果:与损伤组比较,PSS各浓度组都能显著减少细胞死亡率,降低LDH漏出量及MDA生成,提高SOD活性,降低细胞内游离钙含量及caspase-3活性,抑制PC12细胞凋亡。结论:PSS对硝普钠所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SS钙拮抗作用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酸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1次灌胃藻酸双酯钠(ISS)1.8mg·kg~(-1)、5.4mg·kg~(-1)及18mg·kg~(-1)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兔血糖.并可对抗由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PSS1.8mg·kg~(-1).5.4mg·kg~(-1)对正常家兔血糖无影响.18mg·kg~(-1)可降低正常家兔血糖.糖耐量实验表明.大鼠5g·kg~(-1)葡萄糖灌胃.PSS5.4和18mg·kg~(-1)可对抗由粮负荷引起的血糖升高.PSS5.4和18mg·kg~(-1)连续灌胃5d可持续使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睾丸中的活性硫水平。方法: 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雄黄组,甘草次酸对照组,甘草次酸低、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染毒8周。采用HPLC法检测染毒后小鼠血浆、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睾丸组织中的活性硫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雄黄高剂量组血浆、脑、肝脏、肾脏中活性硫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雄黄高剂量组相比,甘草次酸高剂量干预组血浆、脑、肝脏、肾脏的活性硫水平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低剂量干预组血浆的活性硫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甘草次酸对雄黄所引起的血浆、脑、肝脏、肾脏中活性硫水平的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藻酸双酯钠(PSS)注射液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给予PSS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观察用药前后血浆内皮素(ET-1),血小板活性指标TXB2、6-Keto—PGF1a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TG、TC、HDL-C、LDL—C以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PSS注射液可通过调节ET-1及TXB2/6-Keto—PGF1a降低血脂、血黏度,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防治糖尿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藻酸双酯钠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藻酸双酯钠(PSS)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68例,PSS300mg/d,po.B组60例,PSS600mg/d,po。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4、8wk血脂变化。治疗结束,将A组未达到理想控制水平的患者加大PSS剂量至600mg/d,再服药8wk后复查血脂。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或0.01),B组三酰甘油(TG)也较明显降低(P<0.01)。服药8wk后,B组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疗效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将A组患者血脂未控制到理想水平的44例患者继续服用PSS600mg/d,8wk后又有75%患者的TC、LDL-C降到理想水平。2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伴血脂异常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2组不同剂量的PSS均能有效降低TC和LDL-C,对伴有TG升高的患者以600mg/d为佳,并使HDL-C明显升高,PSS剂量的增加并不伴有不良反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在小鼠体内的变化及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方法 将30只雄性小鼠(雄性和雌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CMV感染组,腹腔一次性注射MCMV 0.2 mL,30 d后处死;PSS治疗组,CMV感染后,每日灌胃PSS 60 mg/kg,持续14至30 d。在第30天,处死所有的小鼠。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β-分泌酶的表达。结果 APP和BACE-1在感染小鼠脑中的表达显着高于PSS处理后,与感染组相比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PSS可通过降低断奶小鼠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的表达水平,缓解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并在未来的治疗中起到保护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7例脑血栓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63±s8a)及2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5±5a)测定β-血栓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_4)的血浆水平。发现脑血栓患者β-TG,PF_4的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其中8例脑血栓患者采用藻酸双酯钠(PSS)10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iv,qd×10d后,血浆β-TG,PF_4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4.
<正> 藻酸双酯钠(PSS)系国产抗血栓新药,从海洋褐藻中提炼而得,属酸性粘多糖类,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其副作用多为出血倾向、水肿(包括四肢、唇舌部、甚至咽喉部水肿)、偶因滴速过快引起休克等;但引起溃疡病复发者,尚未见报道。近遇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yr,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0yr余,近5-6yr病情稳定。1989年5月27日因短暂脑缺血发作住院,防止脑梗塞而静脉滴注PSS做预防治疗,用5%葡萄糖500mL中加PSS 100mg,iv, gtt, qd, 滴速≤20gtt/min,10d为一个疗程,于  相似文献   

15.
108例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蝮蛇抗栓酶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63±10a)和藻酸双酯钠(PSS)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64±10a)治疗。蝮蛇抗栓酶0.5U/次,PSS 0.1-0.2g/次,均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qd,10-14d为一个疗程。结果: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蝮蛇抗栓酶组降血浆比粘度优于PSS组(P<0.05)。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抗惊厥药开始用量应是低剂量,然后逐渐增加。因此类药物大多数的半减期较长,如苯巴比妥和苯妥英被完全清除很慢,故按一日1次基础量给药即可;在儿童药物代谢快,给药次数可多些。应避免联合用药。很多抗惊厥药会引起酶的降低,继而使血浆中药物本身的浓度及其他药物的浓度降低,突然停药可引起反跳发作。某些抗惊厥药如最常用的苯妥英、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其剂量的确定要借助于检验其血浆水平;丙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国际讨论会上,Yamamoto等人报告了人参成分或人参甙对核酸、蛋白质、类脂物合成的促进作用和对环核苷酸的协同作用等各种代谢作用。人参成分降低食用高胆固醇大鼠和荷瘤大鼠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酸脂水平,促进肝的胆固醇生成和脂质生成、[~(14)C]-胆固醇和它的代谢物的排泄,并加速血浆胆固醇的转移。Yamamoto等人报道,人参甙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的酯质分解和增加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生成;增加血浆HDL-胆固醇并检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给予外源性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鼠内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血浆处置过程。在目前的研究中,hEGF的血浆总清除率(CLt)在30~1000ug·kg-1的剂量范围内,通过肝血流量和敏感的EGF受体进行测定。在第1组大鼠中,向下调节EGF受体致使受体数目减少(低于正常水平50%),同正常鼠相比,其血浆CLt只有当给予中剂量(100ug·kg-1)的hEGF时才降低;在第2组大鼠中,由于四氯化碳引起的肝中毒致使EGF受体和肝血流量均减少50%,血浆CLt在给予低和中剂量时下降,低剂量时血浆CL的降低与肝血流量的减少成比例;在第3组大鼠中,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临床特点、系统损害与免疫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PS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系统损害与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的关系。结果PSS首发症状以口眼干燥、关节痛占前二位;系统损害中血液系统为最多,肺部受累次之;免疫学异常表现为IgG、IgA、IgM升高,IgG明显。补体C3、c4降低。ANA、抗SSA抗体阳性率高,抗SSB抗体阳性特异性高,ANCA阳性率较低。ESR升高明显。结论加强对PSS的认识,如有口眼干、关节痛、多系统损害患者,及时行免疫学检查,尤其是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RF、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329例,自动化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血浆SO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降低组(<129 U/mL)和正常组(≥129 U/mL),比较两组间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引起SOD水平降低的因素。结果降低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比例均较正常组高(P<0.05)。血浆SOD水平与年龄、CRP呈负相关(r分别是-0.447,-0.205,均P<0.05)。老年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增长、CRP升高,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结论高龄、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和(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是老年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