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的影像学参数。结果 DLS组L4腰椎Ⅰ度滑脱49例,Ⅱ度滑脱7例;滑脱指数为(0.195±0.041)。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椎体指数及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S组患者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腰骶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更偏向矢状位,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显著,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偏向水平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椎体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是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相关因素。结论低椎体指数、小L4椎体,较大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增大了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DLS组和健康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S的危险因素;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的曲线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S组在BMI、椎间盘退变、全身关节松弛、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方面均高于健康组(P<0.05);DLS组的关节突关节角与健康组相比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退变程度为1、2级的人数比例上升,椎弓根角显著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全身关节松弛、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都是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变化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关系.方法 对37例脊柱滑脱患者(L4~5退变滑脱22例;L5~S1峡部裂滑脱15例)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偏向于矢状位(P<0.01);而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位,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无一定方向性,关节突关节角度的不对称可能对峡部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关节突关节角偏向矢状方向有早期出现滑脱的危险;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提示峡部裂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解剖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椎体均为L4,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峡部裂组)5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组)54例,均经MSCT检查确诊。分别测量2组病例的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椎间关节角度、椎弓峡部宽度、滑脱距离、滑脱指数。结果峡部裂组年龄、腰椎前凸角、椎弓峡部宽度小于退变组,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滑脱指数大于退变组(P<0.05或P<0.01);2组骶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滑脱指数大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弓峡部发育不良或形态改变(纤细)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变小以及腰椎前凸角增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形成中起一定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变化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关系。方法对37例脊柱滑脱患者(L4-5,退变滑脱22例;L5-S1,峡部裂滑脱15例)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结果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偏向于矢状位(P〈0.01);而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位,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无一定方向性,关节突关节角度的不对称可能对峡部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关节突关节角偏向矢状方向有早期出现滑脱的危险;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提示峡部裂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许勇  云才  郭昭庆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81-82,85
目的通过腰椎小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改变,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与腰椎小关节形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29例为A组,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4例为B组;Weishaupt关节炎影像学法对L4/5小关节炎进行分级;CT测量L4/5小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不同退变性腰椎滑脱组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两侧对称性比较。结果 A组和B组骨关节炎均无0级,其中,A组1、2、3级分别为4、11、14例;B组分别为1、6、7例,两组骨关节炎分级无差异(P〉0.05)。A组L4/5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28.69±8.97)°、(115.91±6.51)°]与B组[(28.23±11.89)°、(117.90±7.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关节矢状角对称性差异、终板下关节角对称性差异A组[(9.06±4.45)°、(5.21±3.90)°]与B组[(12.80±4.95)°、(8.25±3.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的不对称性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滑脱程度。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改变疾病的一种。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可能跟患者的工作性质、劳作强度、日常作息习惯有关,未发现与遗传有关。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大部分就诊患者存在腰骶部疼痛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依靠腰椎正侧位X光片以及腰椎螺旋CT扫描助诊。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时,附件骨及所组成的关节突关节角(Articular facet joint angle,FJO)的形态及角度会发生改变,这个角度可以评价关节突关节角的矢向化程度。利用螺旋CT后处理工作站ADW对腰椎患者的数据处理后,测量L2-3、L3-4、L4-5、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矢向化的角度(α1与α2)的大小,后期通过横向与未发生腰椎滑脱患者的比较、纵向与不同年龄组DLS患者的比较,研究FJO矢向化与DLS二者的因果关系。本综述将着重介绍腰椎退变性滑脱时,相应水平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大小及矢向化的程度的测量方法与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改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S)的关系。方法:选取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52例和同期无腰腿疼无脊椎滑脱的同年龄段患者56例作为对照。将DS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做比较;将DS组病例按其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分组比较不同退变程度下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和滑脱程度的差异:同时做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S组与对照组的L4—5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退变程度下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滑脱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滑脱程度与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无相关性(r=-0.13,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变化是腰椎退行性变的结果而菲其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螺旋CT测量在椎小关节头尾测趋向性变化框架下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腰椎体滑脱患者30例,将其作为DS组;并选取同期开展治疗的没有滑脱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30例,作为DG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椎小关节头尾侧角实施测量。结果:DS组患者各个节段头尾侧小关节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DG组的各个节段的小关节角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DS组滑脱节段与相邻节段头侧小关节相比都表现出矢状化的变化趋势。结论:小关节头侧的矢状面趋向性变化及小关节尾侧冠状面趋向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退行性腰椎滑脱最主要的病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椎板和小关节倾斜角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板和小关节倾斜角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收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8月至12月腰椎X片,包括腰椎正侧片和左右45°斜位片.L4向前滑脱30例为滑脱组,随机选择51例为对照组,测量椎板倾斜角和小关节倾斜角,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U检验.两侧腰椎小关节倾斜角的差值与滑脱程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滑脱组L4椎板倾斜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4,P<0.01);对照组与滑脱组的小关节倾斜角L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4,P<0.01);小关节的对称性与滑脱程度之间有等级相关关系(∣rs∣=0.619,P<0.01).结论: 椎板倾斜角的增大,不利于腰椎的力学稳定,容易发生退变性腰椎滑脱.小关节倾斜角增大,其阻抗剪切能力减弱,椎体向前滑移的趋势增加.腰椎小关节对称性越差,滑脱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常腰椎及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椎间小关节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及腰椎退行性滑脱与椎间小关节角度关系。方法采用CT扫描。正常组:测量10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每10岁为一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区分5组;腰椎滑脱组39例,均为L4椎体Ⅰ°滑脱;腰椎间小关节偏矢状位无明确腰椎滑脱患者5例。结果(1)正常组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正常组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正常组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从L1-2至L5-S1水平,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正常人L1-2~L3-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成年人腰椎间小关节角度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椎间小关节偏矢状面与腰椎退行性滑脱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软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的L4/L5、L5/S1椎间盘行正中矢状位T2加权磁共振扫描,测量每个软骨终板的前半倾角和后半倾角,计算出前半倾角与后半倾角的比值作为该终板的变异率.分别比较滑脱组与正常组对应阶段的软骨终板变异率的差异.结果 L4滑脱组:L4/L5椎间盘上、下终板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80、-3.765,P=0.000).L5滑脱组:L5/S1椎间盘上、下终板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36、-3.835,P=0.001、0.000);L5/S1椎间盘自身上、下终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所有受检者中L4/L5椎间盘自身上、下终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77、3.137、2.199,P=0.000、0.005、0.035).其余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滑脱可致滑脱阶段软骨终板退变,且前、后半终板的退变程度不对称:椎间盘上终板的后半终板比前半终板退变严重,下终板的前半终板退变比后半终板严重;对非滑脱阶段软骨终板的退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椎小关节变性及不稳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 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4.
马平克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0-61,98
目的提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5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平扫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病例中,第四腰椎滑脱33例,第五腰椎滑脱19例。CT可见椎体滑脱导致椎体后缘呈"双边"征,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椎管前后径变窄,椎间小关节不同程度脱位,并可见关节呈退行性改变,椎管内后突的椎间盘钙化或黄韧带钙化等。结论 CT检查是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与X线平片结合,能较好地对本症作出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在临床腰腿痛中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670例腰腿痛患者,均行L3/4,L4/5,L5/S1椎间盘多层螺旋CT扫描,软窗和骨窗分别显示.结果: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多出现于关节突的外侧缘;腰椎小关节间隙以变窄多见;腰椎小关节面毛糙、硬化、凹凸不平及关节骨皮质下囊变;腰椎小关节半脱位;腰椎小关节腔内积气.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段增大MSCT阳性率越高,67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中20岁-70岁年龄段经统计学卡方检验,CT检查阳性病例数与阴性病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征象:腰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腰椎间盘轴位扫描骨窗可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其退行性变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显示细微的骨质改变(如骨皮质下囊变),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提供充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率,明确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在获得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性及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完整骨骼标本18具,男性12具,女性6具。用万能角度尺手工和CT图像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数值。结果:从L1-L5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值逐渐增大,由相对矢状位渐变为相对冠状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用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角从L1-L5逐渐增大,适应了正常人体下腰椎活动较上腰椎大的需要,可能是下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MRI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7例腰椎滑脱(峡部裂性滑脱31例、退变性滑脱46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结果 46例退变性滑脱MRI于正中矢状面观,均见滑脱椎棘突前端与上位脊椎棘突前端呈生理弧线连续,称之"上弧线征"。31例峡部裂性滑脱MRI于正中矢状面观,均见滑脱椎棘突前端与下位腰椎棘突前端及骨性骶管后缘呈生理弧线连续,称之"下弧线征";31例同时均见滑脱椎骨性椎管前后径目测即可判断明显大于上位脊椎骨性椎管前后径,称之"椎管增宽征"。结论 "上弧线征"、"下弧线征"和"椎管增宽征"是MRI鉴别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可靠间接征像。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